故事情景
我们几个好朋友去登山。在一间茅屋前,我们看见一位白发银须的老人在伤心地哭泣,就连忙上前询问:“爷爷,你为什么这样伤心呢?”爷爷抽噎地说:“我爸爸打我了。”
我們正惊诧不已,一位老爷爷气冲冲地从屋里出来,一看就知道是刚才打了儿子的那位父亲。于是我们上前问道:“老爷爷,你为什么打他呢?”
老爷爷似乎还在生气,盯着在一旁哭泣的爷爷,说:“他和爷爷顶嘴。”
啊?我们连忙进屋去看望爷爷的爷爷。
老师点拨
要是那个在哭的是小孩,这个故事的趣味性当然减少了,故事里祖孙三代在人们眼里都是爷爷了,大家最想见到的是那个爷爷的爷爷啦!要是故事一开始就让这个爷爷的爷爷出来,这样写读者就没有想象的空间了。
所以,作者先让在哭的爷爷给我们留下“白发银须”的印象,其实就是在给故事作铺垫;故事往后发展,就不断激发起我们的好奇心:他都是这样一副老态了,他的爸爸、尤其是他的爷爷,又该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这样,读者的想象和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
铺垫的方式很多,先渲染某一种背景,如先夸张皇帝对新衣如何喜爱,才有后来的上当受骗;先描写特定的情景,如除夕夜的寒冷和灯光下的温暖,再突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贫穷和孤独;先做一些情节上的准备,如武松过景阳冈前受到的劝阻和刚见到老虎时的拼死搏斗。如果直接写出武松见到老虎就将其一拳打死,故事就不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