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雯 祝璇 王健 陈凯
一百年前,革命的火种,从这里开始播撒,影响了一个家族、一个村、一个地区,最终燎原全国。
一百年后,红色的种子,在这里长成了参天大树,引领着村落绿色发展,曾经穷苦的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里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的故乡——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的陈策楼村。
陈策楼上谁陈策,
救民山前我救民
陈策楼村面积2.48平方公里,352户1252人。
走进陈策楼村,白墙黛瓦的村居掩映在田间,村民们漫步村间十分惬意。
村口一条大道的尽头,一尊雕塑高高耸立,陈潭秋一袭西装,意气风发地遥望远方,似乎向我们诉说着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896年,陈潭秋出生在陈策楼村的一户富裕家庭,原名陈澄,字潭秋。陈潭秋的五哥陈树三是同盟会会员,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在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任职。在五哥的影响下,陈潭秋从小便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萌发了反帝反封建意识。
陈策楼近几年刚刚修缮过,陈潭秋的五哥曾在此与他对联道:“陈策楼上谁陈策?”陈潭秋回道:“救民山前我救民!”
掩映于苍松翠柏间的陈潭秋故居纪念馆内,大量的图片和文字都记录着这位革命先烈的光辉历程——1921年7月,陈潭秋参加了中共一大,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1923年,陈潭秋参加并领导了武汉各工团学生组织支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此后历任华中、东南、华北、东北、华南和西北党组织的负责人;1943年9月27日,他被新疆军阀盛世才在新疆秘密杀害,年仅47岁。
陈策楼村党支部书记陈文胜指着村口的聚星小学说:“‘聚星的前身就是陈潭秋家的私塾。”在19世纪末,为了开启民智,陈家倡议建造一个能让更多人读书的聚星学校,之后这里成为方圆几十里想学习的孩子的园地。林育南等革命先烈年幼时都曾在此学习,接受新思想。
英雄家门屹立不倒,
村民自发修建故居
78岁的村民陈国安是村里的烈士遗属。他的大伯陈吉阶1928年牺牲。上个世纪80年代,陈国安成为陈潭秋故居纪念馆第一任馆长。
陈国安告诉记者,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将陈潭秋的老宅烧得只剩下一个门框。在之后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村民们一代接一代守护着英雄的家门,石门柱一直屹立不倒。
1979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原址按原貌修复陈潭秋故居。陈国安说:“当时,村民自发集资修建故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心协力。”
陈文胜介绍:自从陈潭秋故居修建好后,村委会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传统,每年要到故居里去举行多次组织生活会。“特别是每年7月1日,村里党员都会到故居开展活动,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村里有73位党员,其中党龄超过50年的就有4位。73岁的老党员张春武说:“每一次在故居内重温入党誓词、感受初心,都觉得十分光荣和自豪。”
之后,各级政府多次修缮,建成以陈潭秋故居纪念馆、澄潭公园、铜像广场、宣誓广场、独尊亭、玉兰园、陈潭秋十大革命历程浮雕等为一体的红色景区。
今年,仅上半年,就有30万人次前来故居参观学习。
传承陈潭秋精神,
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
“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便是对陈潭秋精神最好的诠释。”陈文胜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陈策楼村便开始探索进行“以工补农”的农业变革。多年来,村委会改制改造原有村办企业,盘活集体资产,鼓励支持能人创业。如今,村里的雅比织造车间、浩宇棉纺厂、虹鑫毛巾厂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红红火火,不仅一年可以给村集体经济带来50万元的收入,更让40多名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务工。
陈策楼村将红色文化融入绿色村庄建设中,用不同颜色和景观形成独特的表现形式,彰显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依次建设“紫气东来”“山丹丹红”“金秀大地”“绿竹坚强”“八月桂花”的美丽乡村,赋予鲜明的红色文化特质,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在村口的游客中心门前,一辆辆共享汽车有序停放。一到假期,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村党支部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以“党建+”为抓手,大力整理和改造土地,引进名特优质品种,开发建设葡萄园、精养魚池等项目。
漫步在村里一条由红色水泥、鹅卵石、青石板拼接而成的乡间小道上,路边可见大片的葡萄园等水果采摘体验区。陈文胜欣喜地介绍道:“这条路名为‘红色飘带路,从天空俯瞰,就像一条红色的飘带铺在村落里,很美。接下来,我们还要在这条路上布置一些陈潭秋精神的展示牌,让前来体验我们村绿色发展成果的游客也可以接受党史教育!”
这些红色旅游的配套休闲项目,也给村民带来了实惠。2014年陈策楼村就实现了整村脱贫。
红色基因的印证,
走到哪里都是“一面红旗”
“如今,我们终于享福了,也算是告慰我们的先辈们。”85岁高龄的村民陈少柏,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他还是陈潭秋侄子辈的亲属。
“从小,我们听着陈潭秋的故事长大。抗美援朝征兵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上了战场。”1955年,陈少柏在留朝助力战后重建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退休后,我就回到了村里,这么好的生活,要去哪里找啊!”陈少柏感慨不已。
近年来,村委会对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在春节、中秋时进行慰问,每人有200元的慰问金。
村里还将整治村庄环境与绿化、亮化、美化提升工程相结合,沿村庄、道路栽植各类景观林木,铺设绿化草坪,安装太阳能路灯,实现硬化的8000米通村通组道路及自然塆内全部亮化。
2019年,村委会通过文化部门争取省级资金100万元,修建了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包括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门球场。如今,村民闲暇时就去活动中心健身、乘凉,好不热闹。
“陈策楼村最深刻的红色基因就是——陈策楼的人走到哪里都是‘一面红旗。”陈文胜自豪地说。多年来,陈策楼村先后荣获“湖北省旅游名村”“湖北省绿色乡村示范村”“黄冈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是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之一。
“接下来,我们还将对村里进行一系列改造,其中包括建设政治生活馆、红色文化讲堂等,预计将在今年底完工,到时候我们村里更是万象更新一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