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教育对口帮扶“四维度”模式实践研究

2021-08-10 10:03梁宝珊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7期
关键词:对口支教学科

梁宝珊

在新时期教育帮扶战略中,如何加大支教工作力度,提高帮扶教学质量,提升帮扶工作内涵,成了支教帮扶工作的一个难题。要有效推进教育,就要有较强的教师队伍,他们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提升受援教师的专业能力,解决他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方面的问题,是支教帮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校际教育对口帮扶“四维度”模式

在支教帮扶工作中,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帮扶学校实际,开展学科帮扶,形成一套学科教学帮扶模式?“校际教育对口帮扶‘四维度模式”为我们提供给了可能的答案。具体而言,该模式上联课程理念,下联教学实践,以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帮扶为抓手,以教育技能提高帮扶为切入点,以课程资源共享帮扶为补充,以教学活动构建帮扶为校本研修阵地,提升受援教师专业素质,实现学科教学帮扶的属地化,具体如下图所示。

1. 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帮扶

为实现教师从“教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支教帮扶工作可以通过教学经验交流,帮助科组建立学科科研小组,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和搭建合作研究平台,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形成“交流—探究—指导—合作—提高”的科研能力帮扶提升策略。

2. 教育技能提高帮扶

基于學科课程特点,构建“目标—内容—活动—评价”教学框架,改善受援地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包括:分析两地教材的差异性,基于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教学目标,进行相关教育资源的研究与整合;根据课程特点,开展课型设计、创设课堂教学活动合理规划学科课程;制定年级教学设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特点,探讨教学衔接的有效方法,组织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教学评价,分析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与效能。

3. 课程资源共享帮扶

基于受援地、受援学校课程资源建设和使用的现状,帮扶教师可带去大量的实体资料,包括优秀教学案例、微课、名师精品课、一课一优以及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帮助受援学校教师分析学情,确立教学目标,筛选资源,挑选匹配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与检测,从“解读”转向“再生”,形成“分析—选择—应用—评价”的课程资源共享策略。

4. 课外活动构建帮扶

带领教师组建教学实践团队,以学生为本,以“主题体验活动”形式,开展融合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本研修阵地的作用。主题体验活动以吸引注意力为突破点,结合新颖多变的游戏和活动,提升课堂感知,提高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主题体验活动”以“情景—问题—活动—实践”为教学方式,形成有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的课程框架,因课程所需,因活动而深化。

二、受援教师专业能力螺旋式提升的有效途径

教师是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2017年颁布的《广东省贯彻落实〈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加强欠发达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育结对帮扶行动。当前,受援地教师需要帮扶团队针对性的培训,以构建“学习—交流—融合—创新—发展”的专业能力螺旋式提升路径。

帮扶教师带来新的教学理念,用教学热情和激情,带动受援教师进行学习。鼓励他们用勇气和决心去求学求真,积极思考,交流教学心得,提出教学困惑,让“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互动、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形成,适应课堂变革。受援教师应学会分析学情,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融合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某一教学环节的教学方式或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形成课题研究,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三、帮扶教师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有效途径

针对现时支教帮扶工作仅局限于师资的帮扶,缺乏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提高受援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帮扶内容,使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未能真正在受援学校得以传授与交流,未能做到“授之以渔”。因此,围绕解决受援学校教师实际需要问题,结合受援地的教育实情,课题组初步探索出“实体—系统—服务—提效—共赢”的对口帮扶策略。

1. 提供“实体”资源

以某受援学校为例,其英语科组存在英语专业教师占比少,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等情况,帮扶地派出英语学科专任教师、名师到受援学校进行教育技能培训。帮扶教师除了提供师资帮扶外,也要注重学科对口问题,带去成熟的教育技能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帮扶工作具有针对性、有效性。

2. 进行“系统”培训

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是时下较为普遍的支教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具有灵活性、短暂性、易操作性的特点,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如缺乏组织性、准备不充分、连续性不够、带来副作用等。而“系统”培训,能很好地解决“短期支教”的不足。一个学年或者半个学期的支教时间,帮扶教师可以为受援学校提供“系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具体包括:课程建构、单元教学、主题教学、课内教学活动等,通过教学具体实施,“手把手”教学,让受援教师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与环节,精确地把握课程目标,真正做到深入、综合、长效的帮扶,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3. 为教师发展“服务”

帮扶工作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标。因此,帮扶教师需要有“服务”意识。通过对话、经验分享、深入谈话、专题研讨、精品课展示、名师送课等方式提高受援教师的教育技能,营造教研氛围,建立同伴互助的教研模式。

4. 帮扶“提效”

帮扶工作要坚持针对性、有效性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强化精准实施,不断提升受援教师教育技能培训赋能质效,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螺旋稳步上升的有效工作途径。

5. 双方实现“共赢”

帮扶教师与受援教师之间应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帮扶教师在研讨过程中有了新的思考,激发了对教育问题的深度思考。帮扶教师的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受援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学习了新的教育技能,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了专业素养,满足了学生成长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帮扶工作是一个综合、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从长远来看,为达到受援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知识技能的提高,学校发展的目标,帮扶活动需要体现融合、合作、交流的作用,形成一套可行有效的模式,真正实现“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帮扶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黄晓林,黄秦安. 实践共同体(CoPs)中教师学习的角色冲突与教师专业发展扎根理论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2021,33(01):86-92.

[2]王文. 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路径及其对教师培训的启示——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J]. 鄂州大学学报,2021,28(01):68-69+72.

[3]王萌,林雪雁. 支教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影响探析[J]. 法制与社会,2021(01):163-164.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校标教育对口帮扶‘四维度模式实践研究——以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为例”(课题批准号:2019 YQJK2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栏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对口支教学科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超学科”来啦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