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对抗:中美战略抉择与未来展望

2021-08-10 16:20张青卫高琳
重庆社会科学 2021年6期

张青卫 高琳

摘 要: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折射出冲突背后存在着严重的危机隐患,对抗与和平的战略选择考验着世界人民的智慧。热衷于对抗的美国在后全球化时代困难重重,实质垄断的民主排他性揭示了帝国民主的虚伪性,隐性侵略的干涉折射了美国的殖民性,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构成了美国的侵略性,霸权稳定的极端思维显示了美国的黩武性。美国一度辉煌的自由民主发展模式已无法在全球性危机中引领世界的发展,而中国和平共处的发展模式正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中国再一次吹响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角。中国这只和平可亲的东方雄狮正顺世界大势而为,乘世界大势而上,必将以推动中国和平发展来引领世界未来的走向。

关键词:美国模式;美国弊端;中国和平发展;引领世界未来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协同创新机制研究”(ZD2019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研究”(18BKS015)。

[中图分类号] D60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1)006-0092-0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1.006.008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寓意是对世界民族历史兴衰在东西方交替的最好诠释。以美国为主导的20世纪是人类最为苦难辉煌的时期,既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磨难,又享受了三次新科技革命的盛世之光。人类步入21世纪,美利坚帝国发展模式日渐式微,热衷于对抗的美国在后全球化时代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美国大选戏剧化的冲突使美国社会撕裂日渐凸显,国际形象日趋下降,西方世界资本至上的理性共识日现瓦解。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和人类历史规律的揭示再次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经历全球疫情的洗礼后,越发凸显它的理论魅力,为世界未来和平发展展示了美好前景。

一、時势所趋:美国霸权日渐式微已暴露出帝国发展模式的弊端

人类历史的兴衰进退往往以影响世界的超大帝国的崛起和谢幕为标志,而崛起—扩展—衰落构成了帝国历史发展的“魔咒”。在世界大国的兴衰发展史上,美国以所谓自由的民主形式、文明的发展模式、灵活的竞争机制和超群的发展战略等曾一度独领风骚,超越了一切以帝国形式崛起的大国,在20世纪的历史中一路领跑全球,演绎着帝国历史“高光”时刻。然而,在看似自由民主的繁荣背后,美利坚帝国奏响的并非人类历史最完美的华章。盛极一时的帝国日益暴露出其历史的局限性,单边主义、强权政治不断腐蚀着帝国的大厦。

(一)实质上垄断性的美式民主模式注定难以为继

美国在“二战”中享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没有遭受任何战乱影响,而是利用自身的政治军事优势成为正义联盟的领袖,充分利用战乱纷争时期人们对自由民主的向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铸就了资本主义的辉煌,向世人展现着其最光鲜的帝国风采,经济、科技、军事、教育等一路领先全球。美国精英们以其民主模式沾沾自喜,高喊着“自由”的口号,戴着“普世主义”的帽子,打着“人权”的幌子,似乎有大行其道之势。然而巅峰背后危机四伏,暗流涌动。美式民主形式上是兼容的、自由的,实质上却是垄断的、排他的。这一排他性首先表现为美式民主的双重标准。它在本国范围内推行民主,施行人权,对其他国家却大肆推行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不能驯服的国家和地区无情打压制裁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它对西亚北非的“民主改造”已然导致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长期受到美国单边强制措施制裁的委内瑞拉、古巴、伊朗、伊拉克等国,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更是举步维艰,其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其次,美式民主的排他性还表现为美国模式的寡头垄断。美国选举人团制度过度偏向州权,强调精英意志,这种以牺牲民权向州权妥协的政治设计、政治权利一开始就被有钱的精英阶层窃取,使得所谓惠及全体公民的“民享”政治流于表面。限制性法律使美国普通选民的登记和投票变得异常艰难,公众利益越来越被有钱阶层忽视。两党独大的局面,使得小党独立选民难以生存,占选民总数34%的独立选民找不到政治代言人,多元声音无法得到充分表达,在经济持续低迷状态下遭受苦难的正是美国的低收入人群和非白人民众。最后,美式民主的排他性终结于美国模式的表里不一。美式民主强调一人一票的表面形式,而对人民民主这一实质内涵视而不见,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关键内容避而不谈,当统治集团的经济利益与人民生命安全发生冲突,美国虚伪的仁义道德就卸下伪装,彻底暴露出其资本逐利的本性。在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国政府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置广大民众生命安全于不顾,截至目前,美国是世界上累计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民有、民治、民享”的誓言越来越成为人们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从这个角度而言,美国民主是徒有其名的形式民主、虚假民主,而非人民共享的实质民主,更非全人类的普世民主。资本主义的民主在美利坚帝国高歌猛进的虚幻赞歌背后,充斥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变质民主,这种民主体制注定难以为继。

(二)显性文明背后的隐性侵略日益演变为帝国发展的桎梏

传统的帝国热衷于军事侵略与版图扩张,但血腥的屠杀与野蛮的掠夺在现代文明世界早已遭人唾弃。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殖民方式也在度过它最辉煌的时期之后迅速谢幕。美国摈斥了传统扩张方式,极力扮演着“和平大使”,以现代文明的形象走向世界。为赢得世界霸权,美国极力将其个性化的为有钱人服务的现代科技文化包装成大众能够接受的文明样式进行普世化,用消费主义诱导民众对这种文明社会的向往。与传统的直接侵略扩张相对应,蕴藏在显性文明背后的扩张行为,虽然隐含着侵略性,却具有间接性、隐秘性和麻痹性,推广民主、自由等显性文明样式的文化在直观上更容易被接受。美国进行的正是这种悄无声息,却更为“高明”的文化殖民,这种文化殖民在彰显文明繁华的同时,也日益演变成帝国模式的桎梏。纵观世界帝国兴衰史,无论是横跨欧亚的罗马帝国,还是号称为“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他们领跑世界的发展史首先是一部充满血泪的疯狂掠夺史,美利坚帝国的建立同样诞生于不光彩的殖民侵略。“五月花”号在感恩节后第一天的北美登陆就意味着殖民的开始。善良热情的土著印第安人用鲜花和美酒迎来的却是惨无人道的枪炮和屠杀,这种掠夺式的殖民霸权观念在根源上深深影响着美国殖民文化的形成。美国文化殖民集中表现于文化的强势输出,它造就了美国价值观在世界的流行。包装了美式价值观的好莱坞电影、可乐文化和麦当劳文化被第三世界国家所“津津乐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传统价值观,演变和颠覆着他国的意识形态,甚至出现了历史终结论所鼓吹的“人类意识形态演进的终点”[1]的妄言。当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不受接纳时,美国政要不惜对这些国家进行政治污蔑,甚至穷兵黩武,扶持代理人政府,以达到强行输出意识形态的目的。这种文化殖民已在第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认同缺失。美国因其强势文化输出而名噪一时,也因此给被输出国家的传统价值观造成了混乱,带来了沉重灾难,最终声名狼藉。经过血与火的历史比较,这种企图使受众从潜意识里彻底丧失抵抗力的文化殖民非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使普通民众对美国政治体制的认同感越来越弱,对文化殖民的反抗呼声愈演愈烈,把帝国模式的发展圈进了无法突破的牢笼。其实早在美国崛起之际,就有了“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的预言。

(三)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逐渐蜕变为零和博弈的生死较量

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丰厚的利益诱惑,运用优胜劣汰机制优中选优,集聚了全球的科技精英,进而获得了绝对的竞争优势,成就了美国霸权的繁荣景象。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本身包含着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思维。在对外战略上,这一极端思维致使美国在世界上追求狭隘的绝对安全观。在国际竞争中,美国始终将自身的收益建立在别国的损失之上,以致“世界老大”的心理根深蒂固,绝不容忍别国的真正强大,中国的崛起自然很难得到美国的认同,彼之所得必为我之所失的狭隘利益观引发了世界对抗的风险。然而,首屈一指的军事实力也没能使美国在全球反恐战争中取得佳绩,睥睨全球的金融实力也没能使美国幸免于国际金融海啸,名列前茅的医疗卫生系统更没能使美国脱身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深陷疫情泥沼的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在公开场合大肆宣扬“病毒起源论”“数据不透明”等毫无科学依据的言论污蔑中国,其荒诞行为令人不齿。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世界医疗卫生资源处于紧缺状态之际,美国为了满足国内对抗疫物资的需求,上演了一出出现代版的“海盗”,不仅将中国在紧急关头援助给日本的用于检测病毒的2 000个试剂盒“错运”到美国,还将德国在曼谷采购的20万只口罩洗劫一空。这种极端性思维模式曾在一定时期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但同时也暴露出其不可忽视的矛盾。在对内策略上,美国的零和博弈思维导致了帕累托法则的崩溃。美国一直遵循优中选优的精英人才选拔模式,在资源分配的博弈中使得20%的精英阶层掌握着80%的资源,以期达到相对平衡。这种分配模式在理论上可以预留出一条供所有人达到顶层20%的上升通道,从而调动全体社会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却往往沦为利益固化的藩篱,出现了“强者恒强,富者愈富”[3]的发展趋势。在少数人的资源迅速膨胀的同时,多数人的资源却在急剧萎缩。据美国《时代周刊》发文,疫情期间,美国1%的高收入人群占据了本属于底层90%人群的50万亿美元。由此可见,美国穷人的日子雪上加霜,而富人的腰包却越来越鼓,美国上下层的断裂带日渐凸显。赢者通吃的博弈结果与帕累托法则“二八”和谐共存的美好预想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在实践逻辑上,美国的零和博弈思维导致了帝国历史终结论的终结。美国的战略目标是将自己建造成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更有追捧者叫嚣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将会终结人类的历史,这种盲目自信的追捧者没有看到“越来越多的事情是强大的美国所不能控制的”[4]。在滚滚的历史车轮中,无论是大秦帝国还是罗马帝国,无论是法西斯德国还是大英帝国,都曾梦想着永恒称霸,却都覆灭在历史的车辙之中。实践已经证明或终将证明,即使帝国历史发展到充满光环的美利坚帝国时期,也没有展示出存在一种帝国模式能够终结历史,而只有终结帝国模式的历史。

(四)奉行霸权稳定论促使具有顶端优势的美国日现黩武性

苏联解体后,处于国际金字塔之巅的美国超群的顶端优势日渐明显,造就了美国一家独大的超级大国地位。西方霸权稳定论为美国维持顶端优势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论基础,但对顶端优势的追求决定了美国不得不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对异己往往给予无情打击,其黩武性的控制手段日渐显露,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国必将因此由盛转衰。首先,单边主义日渐式微。奉行丛林法则的美国曾经依靠单边主义维持着自身的霸权,可维持一家独大的世界警察制度日渐消耗着美国的国力,多边主义的国际共识和制度安排日渐削弱着单边主义的合法性基础,一超多强的世界现状反制着单边主义的霸权,新兴国家的不断崛起日益改变着世界力量的对比,美国顶端优势的力量基础日渐动摇。其次,美元霸权黔驴技穷。捆绑于他国的美元霸权是美国坚守在金字塔顶端不倒的重要原因。1944年美国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绑定,得以成为世界通用的结算货币,美国只需要打开印钞机,便可将中東的石油、地中海的葡萄酒、亚洲的汽车和廉价的日用品轻易收入囊中;华尔街的金融巨鳄只需要操纵键盘便可赚得盆满钵满。然而,这种虚拟繁荣所带来的周期性的金融危机难以避免,美国想通过出口产品形成贸易顺差与为了维持美元输出霸权而形成的贸易逆差构成所谓庞氏骗局,“这种骗局最后一定有它的边际,当边际不能供养中心的时候,它就一定会向心塌陷”[5]。美国实体经济日渐萎缩,工业化的美梦因国内众多产业链的断裂,终究难以实现,国内失业率节节攀高,顶端优势的经济基础日渐瓦解,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响而不亮。再次,信息网络控制陷入困境。美国人发明了计算机和互联网,一度成为世界的信息控制中心,享受着“键盘移动,世界遥控”的成就感。随着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网络内生的去中心化特点不断彰显,导致美国顶端中心优势难以维持。世界权力结构和信息结构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帝国无法在信息公开的网络时代实现它所期待的资源垄断和信息垄断。互联网的发明者因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无法逃避权力分散化的厄运,每一个键盘都敲打着脆弱的帝国主义链条,顶端优势的技术基础日渐分散。当独一无二的顶端优势四处遭受危机时,奉行霸权稳定论的美国统治者不得不诉诸武力,黩武性的帝国主义本质开始显现,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背后时不时暴露其背后的武力威胁。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的历史逻辑无法避免,美国模式的威力日渐衰落。历史和现实向世人证明,曾经一度辉煌的帝国发展模式已无法在全球性危机中引领世界各国的发展走向,一种惠及世界人民的新的发展模式的出现必然成为时代的呼唤。

二、顺势而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大国崛起模式的全新探索

金融海啸给资本主导的世界经济亮起了红灯,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使全球经济雪上加霜,世界的发展模式日现拐点。在历史的聚光灯下,一个充满魅力的自信的中国率先走出疫情的泥淖,以东风压倒西风之势在世界舞台上一枝独秀,拿破仑眼中的“睡狮”早已抖落身上的泥土重新醒来,这只和平可亲的狮子踏上了大国崛起模式的全新探索之路,在和平发展的征程中顺势而为!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已逐渐失去市场,中国和平发展模式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一)遵循唯物史观,扎根中华文化,为和平发展厚植了理论根基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表现,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自觉探索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由之路。它追求的是与资产阶级的虚幻共同体迥然不同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始终遵循唯物史观的一般规律,深入生产方式的沃土,力图在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论证发展道路的正确性。首先,中国探索的和平发展道路紧紧依托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人民群众自身追求发展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生动体现,它汇聚了十四亿中国人和更多海外华人乃至国际友人的磅礴力量。其次,在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探索研究中,我们探索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动力机制,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逻辑秘密中,取得了紧抓生产方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牛鼻子”的重要理论突破,把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命脉,探索出了符合当前人们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五大新发展理念。最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斗志昂扬、和谐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来自人民群众对当前生活状态的认可。在和平发展道路上,我们矢志不渝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纳入国家发展目标,不遗余力地为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美好目标而努力奋斗。马克思曾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7]31,而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7]91。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正是马克思这一思想在中国社会的生动体现。

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而且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它的文化前提是尊重差异,文化目标是凝聚共识,文化理想是和谐状态。第一,存异是求同的前提。与西方霸权思想孕育出的文明冲突论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而不同价值理想,强调在差异中和谐共存。中国制度的选择并非陷于民主与专制的二元对立范式,而是侧重于良政与劣政的选择,只要是有利于人民共享、有利于世界发展的发展模式,都予以尊重和支持。第二,求同是存异的升华,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中华文化的“一”包容了多样性的“多”,贯穿中华民族血脉的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国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在多元中立主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显著特征,中国为在世界范围内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而全力以赴。第三,和谐是求同存异的良性状态。自由平等并非西方文化所特有,中国主张的和谐状态才是自由平等的理想表达,是和合文化的精神结晶。几千年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就横跨欧亚东非,但以和为贵的中华文化传统却很少与各地文化发生实际性的冲突。新中国一直致力于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和谐世界,这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交相辉映。我们正是厘清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在哲学和文化层面的思想逻辑,才为我国的和平发展扫清了理论障碍,进而在世界发展理论体系中取得合法性。

(二)注重合作共赢,坚持与时俱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与零和博弈思维不同,中国自主探索出了一条合作共赢的常和博弈模式。这种模式在对外策略上体现为一种和谐共生的准则,即奉行“彼之所得,亦为我之所得”的价值理念。中国在和平发展过程中不仅借助他国发展经验使自身实力显著增强,而且使周边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乘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实现了多国共赢的目标。这种模式在对内逻辑上表现为共同富裕的准则。中国的和平发展在强调先富带后富,鼓励有序竞争的同时,更加强调共同富裕目标。2020年11月23日,贵州最后一批贫困县摘帽,标志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部完成。这一从整体上消除绝对贫困的史实在世界减贫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克服了两极分化的发展模式,对全人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这种模式在实践逻辑上进化为历史突破准则。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坚持兼收并蓄的原则,反对将世界纳入中国发展战略的霸权模式,而是将中国的发展主动融入世界的发展轨道。中国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战略展现了中国的国际胸怀和宏大战略,在自身和平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创造和平发展条件,打破了修昔底德陷阱,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

马克思不是历史终结论者,奉行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重返世界舞台中央绝不会终结历史。马克思认为,人类步入共产主义社会仅仅是人类史前史的结束,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上升过程。中国虽然已经踏上了崛起之路,但也还需要开拓创新。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理,就是因为它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任何有生命力的科学理论必须具有與时俱进的高尚品质,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也是如此。自党的十八大后,我们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牵引,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突破改革瓶颈,中国这艘“和平号”巨轮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扬帆起航。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虽饱受诟病,但“它可能在腐烂状态中保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8],因此,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非但不会在疫情的冲击下马上崩溃,反而会在自我调适中存在不断发展的空间,他们还存在反制中国的手段和余力。对此,我们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善于在危机中寻找新机,并敢于直面自身问题,善于大胆创新以弥补短板,凡是有利于发展的积极因素都不拒之门外。此外,加强顶层设计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先手棋。顶层设计带有方向性和全局性,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逆风而上的方向标和定盘星。在谋划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时,我们真正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9]的真谛,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中要加强对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大胆创新,为中国和平发展的蓝图设计长效机制,为世界的永续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三)主动融入全球化,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和平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生产方式、交往形式和国际分工的日益完善,各国之间辅车相依,全球化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奉行的和平发展道路使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支持者和引领者,在做出主要贡献力量的同时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强权政治作为维持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基础,致使弱小国家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和维护,也严重威胁了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中国作为一个勇担责任的大国,坚决摒弃以强凌弱的霸权思维,坚持在尊重中谋交往,在协商中求合作,与世界各国联手打造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为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赢得广泛的和平环境,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在全球化进程遭遇美日等国逆全球化思潮的威胁时,中国没有采取独善其身的狭隘做法,而是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档口,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举办了一系列世界博览会,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10]34。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中国一直以来是以和平竞争的角色参与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世界持续和平与永恒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世界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中国,许多关于世界的“疑难杂症”需要中国有效参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追求的不是中国繁荣的一枝独秀,而是世界共同发展的春色满园。

然而,世界共同繁荣需要良好的国际治理环境,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全球化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使其推进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些大国以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主导全球化进程,各国之间因自身利益差异导致宏观政策不协调、不一致,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十分棘手,给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带来巨大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性挑战来袭时的举措,暴露出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良好机遇。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道路,不搞单边主义,坚持全球治理体系“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11]41的原则,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11]41-42。中国在和平发展过程中,奉行多边主义,坚持发展成果由世界各国人民共享。在国际上与亚非欧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在国内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挥数字经济在网络时代的引擎作用,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推动构建高质量“一带一路”新模式,为改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0]58-59贡献中国方案。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中,不断为我国和平发展赢得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和平发展的美好前景

扎根于唯物史观一般规律的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自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在现实发展道路上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全新表达,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中国共产党用百年奋斗史和四十年改革开放史铿锵有力地证明,谋胜利就要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谋发展就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就必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导向,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不断为之奋斗的伟大目标。

尽管大自然孕育了不同种族的人,但对于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的我们来说,对周围的生活世界都怀着同样的期待,人们都希望过美好的生活,渴望我们的世界能够安全稳定,繁荣发展,开放包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成功实现为这一世界性追求展现了美好的前景。首先,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展现了人们对普遍安全的现实诉求。美国作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由于追求狭隘的绝对安全观,将本国的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上,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恐慌。其对核武器的追求与核讹诈战略引发了世界核对抗的风险,导致人类把对安全的追求置于最不安全的怪圈之中,绝对安全的预想目标反而带来了安全恐怖的实际后果。面对世界安全存在的风险,长期稳定发展的中国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压舱石。世界并不存在一个像“桃花源”一样的与世隔绝的绝对安全之地,互联互通的世界牵一发而动全身,安全的环境需要世界人民共同来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叠加的国际形势,在总体安全观的指导下提出要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在平安中国建设过程中,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坚决反对以牺牲他国安全来谋求自身安全的做法,将以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来积极推动世界实现普遍安全。其次,共同繁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物质要求。“消除贫困,自古以來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12]然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存在,贫穷落后仍然是困扰部分国家繁荣发展的主要矛盾。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始终秉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理念,将每一个人的繁荣发展愿望融入世界繁荣发展的大前提中,不断为创造有利于世界各国繁荣发展的物质条件而努力奋斗。最后,开放包容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自世界历史成为经验性的事实以来,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客观现实。然而秉持霸权主义思维的西方文化因其强势输出意识形态,严重阻碍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互鉴。随着物质生活条件日益得到改善,人们开始了对多样性文化的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为实现世界文明的百花齐放提供了思路借鉴,各国在互相尊重、彼此包容、求同存异的理念下,定能推动构建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和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幸福和谐地球村。

三、乘势而上: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何以能引领世界未来?

根本制度的缺陷使得美国必定将帝国模式引向终结之路,霸权思想呈日落西山之象,世界将何去何从?历史的镜头在搜索新的崛起方式。乘势而上的中国既不会推崇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战略,更不会用马汉的制海权理论去争夺世界霸权,而是在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的和平精神的鼓舞下,运用新的和平外交思想,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做和平交流的使者。中国的崛起之路将抛弃刀剑和血泪的战争,远离被歧视和排斥的混乱,追求铸剑为犁的和平与包容,在共产主义理想的昭示下将构建目标定位为与每个人都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一目标构建的过程中,中国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中国自信,在乘世界大势而上的和平崛起中展现大国担当。

(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指向

中国的和平发展既不是隐藏不露的韬光养晦,更不具有霸权模式的排他性,中国的和平发展体现出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特质。这里的开放性体现在它的兼收并蓄,一切积极因素都积极吸收,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思路都充分吸纳;这里的共享性不仅体现在它立足于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中国人民,更体现为它的发展成果和经验可以为世界人民共享。中国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置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框架中展开思考,以追求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奋斗目标。这种追求既是传统中国天下情怀的当代延伸,也是奉行马克思主义理想的必然逻辑。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表决通过将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2344号)决议,这表明我们达成了国际共识,在此基础上中国吹响了构建和平发展新模式的号角。为了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永续和平,我们首先在宏观上着力将富有感召力的理想目标转变为现实生动的机制构建,推行了一项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亚投行,壮大亚太经合组织,积极推动G20、金砖五国等各种峰会达成更多共识,与更多国家和地区一起谋划共同富裕、共享红利,为共同提高、共享太平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其次,我们在微观上深入共同体内部,更关注现实个人的生活。让机制构建的落实扎根于人民这一主体,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命运共同体的红利。不仅做到国富,而且强调民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从而让一切发展回归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归宿上来。再次,就长远目标而言,我们不提倡也坚决不采取“中国中心论”代替“西方中心论”的霸权思维,而是追求多中心论或无中心论的和谐状态。通过对话使国与国之间逐步达到同舟共济的认识高度;通过协商促使国与国之间的壁垒逐渐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逐渐消失,推动世界人民最终沿着马克思主义指示的超越阶级、民族和国家的世界共同体的道路不断前进。在旧的(原有的)社会形态“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13],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信心以及决心推进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解体,循序渐进地引领世界人民完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构建这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二)以建设“世界大同”为文化基础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文化基础不是富有侵略性的文化输出思想,而是反映全人类心声的世界大同理念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具有深厚的大同土壤,世界大同有着广泛的文化共识,而广泛的文化共识将会造就稳固的世界向心力。大同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上源远流长、历久而弥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熏陶和影响了无数代中华优秀知识分子,近代有康有为、孙中山对大同思想的不懈探索,当代有中国共产党人对全球永世之太平的努力追求,孕育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世界共同体思想。在西方,从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到康德的“永久和平”论直至马克思的共产主义都有对大同理想的设想。但是在追求大同思想过程中,存在着一国同化世界的单边主义与和而不同、各美其美思想的文化差异。美国将世界秩序建立在饱受诟病的“虚幻的普世主义基础之上”[14],其组建的共同体虽“同”①而不和;而中国推行合作共赢理念,用和而不同的思想去凝聚不同国家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用这种理念去组建共同体,其共同体虽“异”②却十分和谐。广泛的文化共识将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前提条件,中国和平发展不搞赤裸裸的文化输出革命,将大大降低借鉴阻力和边际成本,其不可比擬的世界影响力和广泛代表性,已经和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困扰在第三世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掀起借鉴学习的阵阵热潮和滚滚波涛,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汉语热就是较为有力的一个例证。单方面的历史终结论只是一厢情愿的臆想,而越来越广泛的文化共识却是活生生的现实。万众一心的文化共识一旦汇集在一起,将会形成摧枯拉朽的凝聚力,造就的将会是多边主义的积极响应,奠定的将会是稳固的文化合作基础。

(三)以超越帝国发展模式为根本遵循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能否引领世界未来,关键在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否能够跨越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打破国强必霸的魔咒。古语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今可推之,“国虽强,称霸必衰”。称王称霸的一枝独秀绝对不是中国发展道路所坚持追寻的目标,东方雄狮的崛起带来的必然是满园春色的无限风光与靓丽景色。因此,在人类历史上,如果说美利坚帝国的崛起是对传统帝国模式的一次成功的取代,那么中国和平发展模式将是对帝国发展模式的一次飞跃。要想顺利完成这次飞跃,我们就必须要达成下面三个层次的遵循。第一层次的遵循是实现全人类范围内硬实力的提升。即借助全球经济水平的提升,以此为基底保全硬实力,进而实现人类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与生活水平的飞速进步。正如马克思所言:“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15]539中国只有倡导全人类共同崛起,才能实现自身的和平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胸怀世界,致力于走先发展带动后发展,最终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发展之路,试图以中国和平发展昭示世界未来发展前景。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人类不会陷入“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15]538。第二层次的遵循是实现全人类范围内软实力的增强。即依靠着全球文化的发展,凭借着炙手可热的软实力刺激精神生活的提升,极大地开拓人类精神境界。中国和平发展不是帝国文明崛起的“翻版”抑或是“再版”,而是在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文化基础上促进全人类软实力共同提升的“加强版”。它充分挖掘诸如兼爱、非攻、和谐、互利等的深厚文化基因,吸纳全球文化智慧,提高政治伦理的吸纳力、文化形态的感召力和国家形象的亲和力,不断增强精神层面的感召力。第三层次的遵循是以全人类范围内巧实力为依托。即通过不断加强巧实力,最终能够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根本目标。全人类的和平发展绝不是乌合之众的盲目集会,群氓幻想的集体倒退,更不是粗暴蛮力的简单组合,而是软实力和硬实力兼具后,实现了优化升级的最优组合。要综合利用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多股平衡力量,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视作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将中国和平发展之路打造成一切国家和平崛起的条件,以此追寻所有国家的自由联合体,最终促进全人类的无国界的完全解放,从根本上杜绝国强必霸现象的发生。

(四)以坚持合作共赢为主要抓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的文明不会止步于短暂的幻象辉煌,依靠侵略这种可耻的方式寻求发展终究会被历史淘汰,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合作共赢也终将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和平发展面貌向世人展示的“是一个寻求不同体制和平共处、互相学习、互利共赢的国家”[16]。中国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方式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可能性。第一,合作共赢的方式具有必要性。以往帝国崛起的方式无不充满着屠杀、血腥和掠夺,即使以现代文明方式崛起的美国仍然没有抛弃扩张掠夺的帝国本性,这种模式注定难以为继。新的历史条件呼唤新的发展方式,合作共赢理念深入世界各国人心,符合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和平发展期望。走合作共赢的新发展之路对于中国而言,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显得尤为突出。第二,合作共赢的方式具有可能性。合作共赢的关键是合作,目标是共赢。在当前环境资源不断缩减,竞争渐趋激烈的情况下,暗流涌动的国际时局中只能携手共进,才能达到“1+1>2”的系统性效果。合作共赢始终符合各方诉求,各个国家作为世界不同的组成部分,通过广泛的合作将自身做大做强,可以保持持久性的合作态势及和平发展方向。第三,合作共赢的方式具有可行性。采取传统的霸权挑战行为是美国的绝对霸权所不能容忍的,此消彼长的崛起也会遭到西方帝国集团甚至第三世界的反对。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各个国家需要发展,给合作共赢的方式提供了世界环境。中国超越零和博弈思维的局限性,用对话、合作、协商、双赢的方式减小了国家崛起过程中来自对手和外界的压力,不失为一种和平发展道路的良方妙药。

四、小结

当今世界,互联互通,利益交融,命运相通。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发展道路不是排斥他国的一家独大,而是追求惠及全球的世界大同。纵观人类发展史,大国兴衰的过程中不乏刀光剑影与血泪哀伤,人类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从未停止。无论是大秦帝国的雄起与毁灭,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兴旺与衰亡,无论是大英帝国的“日不落”豪情,还是美利坚帝国的巅峰荣耀,无不显示了其在巅峰之后的衰落命运。当前的世界性发展困境,已向世人提出警示,以美国为首的霸权思维主导的世界不再是人类的美好家园。放眼全球,科索沃火药桶狼烟未尽,西亚北非难民如潮,叙利亚争端难解难分,地缘争端此起彼伏,无不渗透帝国霸权的扩张之殇。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成为主流,和平发展模式成为大势所趋。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应运而生,以自身的话语体系叫响世界,指导中国和平崛起顺势而为,开启了大国探索和平发展道路的新篇章。自信的中国主动展现出中国携手世界人民共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必将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FUKUYAMA F.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M]. Free Press, 1992.

[2]  中國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67.

[3]  朱云汉.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56.

[4]   JOSEPH, NYE. The New Rome Meets the New Barbarians[C].The Economist,March 23rd-29th, 2002.

[5]  乔良.帝国之弧——抛物线两端的美国与中国[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115.

[6]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1.

[7]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87.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5.

[1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2]  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EB/OL].[2015-10-16] http://cpc.people.com.cn/n/2015/1016/c64094-27707818.html?_t=1447375255548

[1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14]  干布尔.政治和命运[M].胡晓进,罗珊珍,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25.

[1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  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59.

Peace and Confrontation: China-Americas Strategic Choice and Future Prospects

Zhang Qingwei 1, 2   Gao Lin 1

(1. School of Marxism,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Abstract: The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that swept the world has revealed the serious hidden dangers behind conflicts.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onfrontation and peace inspects the strategic wisdom of the world people. The confrontational United States has difficulties in the post-globalization era. The democratic exclusiveness of the substantive monopoly reveals the hypocrisy of the imperial democracy. The interference of recessive aggression exposes the colonialism of the Empire. Cold war thinking of zero-sum game constitutes the aggressiveness of the Empire. The extreme thought of the hegemonic stability demonstrates the militaristic empire. In the global crisis, the free and democratic development model that once glorious has been unable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model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 and has won widespread recogni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China once again blew the clarion to 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All Mankind. China, a peaceful and amiable sleeping lion, has awakened. China will follow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world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world. It is sure that China will lea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world by promoting peaceful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American model; The drawback of the Empire;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China; Leading the future of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