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照,丁艳
(滨州市沾化区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山东滨州 256803)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多由高能量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所致,会引起局部疼痛、畸形及活动障碍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目前,临床针对胫骨平台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可有效进行解剖复位,但术后骨质修复时间较长,关节僵硬、愈合畸形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患者预后[2]。康复锻炼是骨折术后恢复的重要手段,可通过持续性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加速功能恢复。但不同患者个体情况不同, 对康复锻炼的具体需求亦存在明显差异。多元化理念将患者视为一个完整个体, 关注其生理、心理等多方面需求,据此指导康复锻炼,可促使锻炼内容更具针对性[3-4]。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9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基于多元化理念的康复锻炼对其躯体康复及膝关节内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CT、MRI 等影像学检测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性损害;丧失基本沟通、交流能力;存在免疫功能障碍。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7例。 对照组男 27例,女 20例;年龄28~62 岁,平均年龄(45.26±3.9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跌倒10例,重物砸伤13例,其他原因6例。 观察组男 25例,女 22例;年龄 26~63 岁,平均年龄(45.31±3.9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 17例,跌倒11例,重物砸伤 12例,其他原因 7例。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康复锻炼。 术后将患者转移至康复病房,指导其进行关节背伸、屈曲锻炼,10~15 min/次,2~3 次/d;术后7 d,辅助患者或指导其利用拐杖下地行走,10~15 min/次,1~2 次/d;术后 3~8 周,指导患者借助扶步器在不负重状态下行走,15~20 min/次,1~2次/d;术后2个月后,指导患者尽可能独立行走,20~30 min/次,1~2 次/d。 锻炼时间为 3个月。
1.2.2 观察组
实施基于多元化理念的康复锻炼。(1)穴位按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按摩, 按摩穴位包括阳陵泉、膝眼、梁丘、委中等,20 min/次,1 次/d。 (2)功能锻炼:①术后1 周(以被动锻炼为主):按摩后,协助患者进行膝、趾、踝关节屈伸活动,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5 下/组,3 组/次,3 次/d,组间可适当休息。 若患者恢复良好, 可指导其在助行器辅助下于床边站立,进行平稳步态训练:原地踏步5 min 后;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2~3 s/次。 ②术后 2~3 周(以主动锻炼为主):进行膝关节微屈伸训练(角度为30°),3 次/d;后进行坐位、立位、步行、上下楼梯等训练,训练时间均为10 min/次,3 次/d。 ③术后4~12 周:逐渐增加膝关节屈伸范围,增加频率为5°/d;指导患者进行负重、行走锻炼及肌力抗阻力训练,10~15 min/次,1~2 次/d。 若患者恢复较好,可鼓励其进行一些业余活动,包括散步、打太极、体操等,15~20 min/次,1 次/d。 上述训练均以患者耐受为前提,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3)水中步行锻炼:指导患者于水中收腹挺胸,步行幅度不可过大,步行速度由慢至快,循序渐进增加,水位从患者C7 逐渐降低至髂前上棘。 早期行走可借助双杠,熟悉后可逐渐过渡至脱离辅助物慢走、快走等,水温调节至35℃左右,30 min/次,3 次/周。 干预时间为 3个月。
(1)膝关节功能: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表评估,包括6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100 分,评分越高则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强[5]。(2)关节内炎症因子水平:干预前、干预7 d 后抽取患者关节腔积液,离心分离上清液,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 (IL-1Ra)、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分别采用χ2、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膝关节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膝关节 HSS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膝关节 HS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膝关节 HS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t 值 P 值对照组(n=47)观察组(n=47)t 值P 值50.26±5.13 50.22±5.36 0.037 0.971 61.38±4.24 71.50±4.79 10.846 0.000 11.455 20.295 0.000 0.000
干预前, 两组膝关节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IL-1Ra、IL-10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1β、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mL]
表2 两组膝关节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mL]
组别对照组(n=47)观察组(n=47)t 值P 值IL-1Ra干预前 干预后IL-10干预前 干预后IL-1β干预前 干预后112.62±10.36 112.97±10.40 0.164 0.871 142.46±20.17 173.53±20.89 7.335 0.000 72.29±5.96 73.30±5.98 0.820 0.414 87.79±10.72 95.02±10.18 3.353 0.001 24.75±3.05 24.96±2.77 0.349 0.728 15.68±1.95 12.81±2.32 6.492 0.000 TNF-α干预前 干预后35.72±3.72 36.25±3.83 0.681 0.498 19.40±3.32 14.53±3.19 7.252 0.000
胫骨承受人体躯干上半身质量,周围存在较多神经末梢及血管, 在维持站立位稳定性方面尤为重要,若发生骨折,会造成局部血肿、肢体疼痛,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6]。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骨折部位解剖结构,但膝关节为重要负荷结构,术后恢复期长,加之关节创伤会引发炎症反应,影响关节腔滑膜液更新,导致微环境处于失衡状态,不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7]。
传统常规康复锻炼以持续关节、 肌肉训练为主,缺乏对患者个体情况的评估,易忽略骨折部位疼痛及患者耐受性,难以满足患者个体化锻炼需求,临床应用效果欠佳[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IL-1Ra、IL-10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1β、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多元化理念的康复锻炼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可有效减轻关节内炎症反应, 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其原因为,多元化理念具有多方位、综合性优点,要求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康复锻炼方案,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及关节腔滑液循环,加快胫骨再生,利于炎症反应消退、膝关节功能恢复[9]。关节腔内炎性因子高表达会加重患者疼痛,基于多元化理念的康复锻炼对患侧肢体进行按摩,可促进骨折周围血液循环,加快血肿消退,利于改善骨折部位血供,缓解疼痛。同时,主、被动功能锻炼结合,可促进关节腔滑液循环,利于清除炎性细胞因子,预防粘连,进而加快胫骨修复、再生,改善膝关节功能。 水的物理性质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特性,利用其温热效应能够增强酶活性,促进淤血吸收,且水温、水压作用可减轻肿胀程度,促进血液循环,利于减轻疼痛[10]。 水应力的作用能够加强骨生长,促进骨痂形成,进而加快骨折恢复。基于多元化理念的康复锻炼充分考虑患者个体情况,并采取多种康复锻炼方法,能够提升锻炼的趣味性及患者锻炼耐受性,保证锻炼效果,进而更好的改善患者肌力,促进炎症消退,加速膝关节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实施基于多元化理念的康复锻炼,能够有效降低关节腔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膝关节功能,加速躯体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