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丽聪
(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淄博医院普外科,山东淄博 255120)
混合痔是临床常见的肛肠疾病,痔处于齿状线上下,其表面被肛管皮肤和直肠黏膜所覆盖,若混合痔围绕直肠肛管1 周则为环状混合痔,处于痔疮发展的末尾阶段,影响患者正常排便[1]。 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混合痔的主要方法, 其中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是最为常用的术式,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但部分患者在接受PHH 手术后会出现疼痛、 切口愈合缓慢等情况,可能引起吻合口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2-3]。 康复训练是PPH 术后的重要环节, 提肛肌训练是常用的非侵入性干预措施之一,于早期开展训练,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术后康复进程,对患者术后康复有着积极作用[4]。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早期提肛肌训练的康复效果。 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第 9 版)》[5]中环状混合痔的诊断标准;均接受PHH 治疗,且手术进程顺利;盆底肌功能正常;首次发病。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感染性疾病;合并妊娠、哺乳期妇女;合并恶性肿瘤。 本研究方案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 22~58 岁,平均年龄(35.49±2.41)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3.68±1.14)个月;痔分度:Ⅱ度29例,Ⅲ度 14例,Ⅳ度 7例。 研究组中男 26例,女24例;年龄 22~61 岁,平均年龄(36.12±2.41)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3.71±1.22)个月;痔分度:Ⅱ度26例,Ⅲ度14例,Ⅳ度 10例。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 (1)术前准备:术前 1 d,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为其介绍手术流程,麻醉方式和手术操作, 详细介绍术后并发症的危害及其诱导因素;嘱患者术前6 h 禁食、禁水,并于患者床边张贴疾病注意事项、安全知识等宣传海报;对康复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术前不被外界因素影响,以保证手术质量,规避危险因素。 (2)术中干预:进入手术室后在符合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做好保暖措施。(3)术后干预:术后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情况对其进行疏导,打消患者顾虑,并鼓励患者家属增加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多关心患者,语气轻柔,避免语言刺激患者;对患者进行体位管理,安排其仰卧于床上,用毯子遮盖隐私部位,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以清淡流质食物为主;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注意术后排尿、排便,注意阴部皮肤护理,术后取去枕平卧,禁食6 h。 对疼痛不可耐受的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等药物进行镇痛。(4)术后探视:术后3 d 进行访视,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和切口恢复情况,了解患者需求并及时做出应对,告知患者术后康复注意事项,嘱其出院后定期复查。 干预至出院。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提肛肌训练。(1)术前训练:于术前12 h 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肌训练。 嘱患者取侧卧位,康复人员消毒双手后穿戴无菌手套,于食指上涂抹石蜡油,而后将食指轻轻插入患者肛门,同时指导患者规律地深呼吸,并松弛肛门和会阴肌肉,有规律地重复收缩动作,直至掌握训练要点,若康复人员食指感受到患者肛门收缩有力则表示训练方式正确,此后可指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自主锻炼,2 组/d,每组35 次收缩循环,每次收缩保持10 s,不限制体位。 待患者完全掌握训练方法后,康复人员为其讲解处于站立和坐下两种姿势时的训练要点,嘱患者坐在床边,双足交叉,双手叉腰起立并收缩上提肛门,保持10 s 后放松重新坐下,重复训练该动作35次为 1 组,3 组/d。 (2)术后训练:术后 1 d,康复人员至患者病床前进行指导,嘱其取仰卧位,在病床上进行训练,以患者双足跟、头部作为支撑点缓慢上抬臀部,同时用力收紧会阴部肌肉,放下臀部时放松肌肉,术后第 1 天重复动作 10 次为 1 组,2 组/d, 之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训练次数, 直至35 次/组,根据其恢复情况自主决定锻炼组数。 干预至出院。
(1)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后6 h、干预结束后(出院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采用长10 cm 的游动标尺,标尺正面有 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 分”和“10 分”,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不可忍受的剧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进行评分,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 (2)康复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排便后出血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 (3)术后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干预14 d 期间尿潴留、排便困难、切口感染、局部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性别、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VAS 评分、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6 h,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均较前降低, 且研究组上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术后6 h 干预结束时t 值 P 值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7.21±1.35 7.33±1.41 0.435 0.665 2.35±0.87 3.21±0.98 4.641 0.000 42.397 32.996 0.000 0.000
研究组的排便后出血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d]
组别 排便后出血时间 切口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6.05±1.21 7.34±1.35 5.032 0.000 10.52±1.87 14.38±2.12 9.655 0.000 12.35±1.98 15.33±2.35 6.857 0.000
干预14 d 期间,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有研究证实,环状混合痔患者多伴有尿肌力下降症状,50%以上的混合痔增生患者伴尿肌不稳定症状,影响其正常排泄[7]。 现阶段,PHH 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常用术式,可保留肛垫、齿状线的完整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8]。 但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常伴有难以耐受的疼痛,且PHH 手术的创伤也较大,会损伤患者尿道平滑肌和尿道外括约肌, 导致其尿道长度缩短,括约肌收缩力下降,致使术后出现尿潴留等多种并发症[9]。因此,临床针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的术后康复应尽早展开,以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恢复的目的。
环状混合痔患者在接受PHH 治疗后, 由于切口损伤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易造成患者会阴部血液流通障碍,导致局部水肿,进而加剧疼痛,若不能及时缓解,则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食欲,不利于其预后[10-11]。本研究通过比对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的VAS 评分以明确早期提肛肌训练的镇痛效果,结果显示,干预结束时,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低于术后6 h,且研究组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提肛肌训练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其原因在于,患者术前多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盆底肌肉多处于紧绷状态,血液流通受阻,手术结束后,疼痛程度随之增强[12-13]。 而术前心理干预通过告知患者手术流程、麻醉方式等,可消除其对未知的恐慌,降低患者敏感性;而在术前1 d开展早期提肛肌训练,可提前帮助患者放松盆底肌肌肉,加速血液流通,降低手术难度,进而减轻术后疼痛[14]。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明确早期提肛肌训练的效果。 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排便后出血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早期提肛肌训练可缩短环状混合痔患者PPH 术后的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其原因在于,早期提肛肌功能训练中,康复人员食指插入患者肛门,指导其规律呼吸并放松会阴和肛门,不断重复收缩动作,可快速帮助患者掌握训练方法;指导患者站立和坐下时的训练要点,可帮助其摆脱体位上的限制;规律性的重复训练动作, 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肛门附近的血液流速,改善肛门直肠部位微循环,有利于加速患者肛周直肠代谢物质释放,提高吸收影响物质的效率,进而缩短切口恢复时间,加速康复;此外,通过早期训练可提高患者的肛门收缩力,加速切口吸收,改善愈合效果[15-16]。
本研究观察记录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干预期间,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提示早期提肛肌训练应用于环状混合痔患者PPH 术后康复中的安全性较好, 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 其原因在于,早期提肛肌训练中术后患者以双足跟、头部作为支撑点缓慢上抬臀部,通过规律地收缩盆底肌肉, 对患者肠壁的感觉神经产生刺激作用,能够提高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能力;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不断加大训练频次,可改善其直肠内部及会阴底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肛门括约肌弹性,还可增强患者肠道的蠕动,进而使患者术后规律排便,加速切口水肿状态的吸收和消退速度,避免切口感染[16-18]。
综上所述, 早期提肛肌训练对环状混合痔患者PPH 术后康复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不会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