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静,杨春琴
(1.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延安 716000;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延安 716000)
研究表明,踝关节损伤占所有运动损伤的10%~30%[1]。踝关节是人体运动的重要枢纽,在人体日常活动中,踝关节直接参与站立、行走等动作,同时吸收来自地面的冲击,保护关节[2]。 当踝关节受到损伤后,人体的本体感觉会下降,而本体感觉下降反过来又会增加踝关节损伤。因此,针对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除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局部软组织肿胀及疼痛外,还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本体感觉功能[3]。近年来,平衡板训练逐渐应用于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中,成为本体感觉训练的主要方法[4]。相关研究指出,平衡板训练适用于髋、膝、踝关节损伤患者,可改善其局部中枢运动感觉器功能[5]。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 2019年 7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为对象, 就平衡板训练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作具体分析。 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符合踝关节扭伤的诊断标准[1];(2)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为Ⅰ级或Ⅱ级。排除标准:(1)合并踝关节骨折;(2)伴踝关节韧带断裂;(3)伴骨质疏松或其他骨质异常。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男 30例,女 10例;年龄 19~40 岁,平均年龄(30.03±3.13)岁。 研究组男 29例,女 11例;年龄20~40 岁,平均年龄(30.06±3.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申报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
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1)物理因子治疗。使用超短波治疗机[上海医疗仪器厂,LDT-CD31 型,沪食药监械(准)字 2012 第 2260509 号],输出频率为 40.68 MHz,波长为7.37 m,将电极分别放于患者踝关节内外侧,15 min/次,1 次/d。 (2)电针治疗。 选取患者的丘墟穴、申脉穴、昆仑穴、悬钟穴,实施常规针刺,得气后连接脉冲电疗仪 (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KWD-808Ⅱ型,苏械注准20152091334)进行治疗,刺激频率设置为 40 Hz,选择连续波,20 min/次,1 次/d,每周 5 次。 持续治疗 2 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平衡板训练。使用平衡测试系统[北京市捷瑞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PK214型,国食药监械(进)字 2010 第 2261249 号],频率设置为30 Hz,将灵敏度调节活塞调至“5”的位置,电子平台倾斜角度设置为5~10°。 患者轻轻踩在平衡台上,首先选择单轴评定模式,使患者适应2 min,患者跟随程序指定的轨迹进行运动。 之后选择直线单足控制、斜线单足控制及圆周单足控制等多轴评定模式,每种轨迹训练2 min。20 min/次,1 次/d。持续治疗2周。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平均轨迹误差(ATE)。 使用平衡测试系统 [北京市捷瑞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PK214 型,国食药监械(进)字 2010 第 2261249 号],选取多轴模式进行测试,倾斜板阻力设置为5 档,圈数为5,开始测试时,单侧受测足按画面提示控制斜板运动,以最佳路径完成轨迹描记。共进行3 次测试,取其平均值。 平均轨迹误差=(患者踝足控制光标所描记轨迹长度-理想轨迹长度)/理想轨迹长度,ATE 越小,表示患者本体感觉越好[6]。
(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平衡功能。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进行评价,包含无支撑站立、无支撑坐位等1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0~4 分,评分越高表示平衡功能越好[7]。
(3)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踝关节功能。 使用Baird-Jaekon 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包括疼痛、行走及稳定3个部分,每个部分15 分,得分越高表示踝关节功能越好。
(4)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具体判定标准如下:痊愈:治疗后, 患者Baird-Jaekon 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有效:治疗后,患者Baird-Jaekon 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降低60%~90%,无效:治疗后,患者Baird-Jaekon 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降低<60%甚至升高[8]。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AT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 ATE 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ATE 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 ATE 比较[(),%]
表1 两组干预前后 ATE 比较[(),%]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t 值 P 值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23.86±3.55 23.77±3.49 0.114 0.909 14.53±2.13 18.98±2.47 8.629 0.000 14.253 7.085 0.000 0.000
干预前,两组BB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 BBS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 BB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 BB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t 值 P 值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30.22±3.47 30.30±3.51 0.103 0.919 42.78±2.44 38.23±2.86 7.655 0.000 18.726 11.077 0.000 0.000
干预前, 两组各项Baird-Jaekon 踝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Baird-Jaekon 踝关节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项Baird-Jaekon 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 Baird-Jaekon 踝关节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 Baird-Jaekon 踝关节评分比较[(),分]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疼痛干预前 干预后行走干预前 干预后6.87±1.23 6.89±1.16 0.075 0.941 12.66±1.35 9.88±1.20 9.734 0.000 7.07±1.43 7.12±1.41 0.157 0.875 12.21±1.22 8.09±1.57 13.105 0.000稳定干预前 干预后7.23±1.42 7.28±1.45 0.156 0.877 11.80±1.58 8.87±1.36 8.889 0.000
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n(%)]
踝关节扭伤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 在生理结构方面,踝关节存在跖屈内翻位不稳定的缺陷,且其外侧韧带薄弱,运动时容易发生过度内翻,引起踝关节解剖结构变化,生理力学环境随之改变,发生扭伤[9]。 临床针对踝关节扭伤患者,在其恢复期对其实施力量训练后,其仍可能伴随疼痛及功能障碍,影响其日常工作及生活[10]。 研究发现,踝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可能是踝关节扭伤后运动功能改善的关键因素[11]。
本体感觉是指人体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时产生的感觉[12]。 踝关节本体感受器丰富,一旦发生扭伤,本体感觉随之减退,反过来会增加踝关节损伤程度[13]。 踝关节损伤后同时伴随神经肌肉反射延迟,导致中枢神经对意识性肌肉的控制能力减弱,踝关节动态稳定能力减退[14]。 研究显示,踝关节扭伤患者中有10%~20%的患者可发生踝关节不稳[15]。既往研究报道,踝关节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是其本体感觉缺失,肌肉运动协调性下降,通过功能训练可有效避免该问题。 由此可见,康复训练对于提高踝关节损伤患者本体感觉功能具有重要价值。平衡板训练可提供不稳定支撑,提供姿势控制、神经肌肉控制练习平台,从而帮助患者实现生物力学的重建,完善神经肌肉的反馈系统。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ATE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平衡板训练有助于促进踝关节扭伤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有效恢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研究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Baird-Jaekon 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证明平衡板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踝关节扭伤患者的平衡功能、踝关节功能,提高其康复效果。分析其原因为,平衡板训练可维持患者踝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的协调性,早期训练可使扭伤关节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其功能。通过将电子平台倾斜角度设置成前、后、左、右各5~10°,患者可随时调整姿势,感受每个动作的感觉及所需力度,提高踝关节控制能力,促进肌群协调运动,从而促进踝关节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平衡板训练对于踝关节扭伤患者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其本体感觉,改善其踝关节功能及平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