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建明
(河北省唐山市南堡开发区医院骨科,河北唐山 063305)
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为手外科常见病,多是由于戳伤、重物压伤所致[1-2]。 若临床未对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与处理,患者会因侧健束掌侧滑移、近指间关节囊挛缩等而出现典型的“钮孔畸形”,从而严重影响其肢体功能[3-4]。 现阶段,临床治疗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的方式较为繁杂,且伸肌腱中央束止点处肌腱-骨固定方法尚不规范。传统治疗方式是以抽出钢丝法进行重建,但手术难度较大,患者顺应性较差。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线锚钉在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重建中应用较多,但临床对于是否需要联合克氏针进行固定尚缺乏统一共识。 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固定重建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病历资料齐全;具有较高的依从性。排除标准:存在躯体功能障碍;存在免疫、凝血功能异常;合并严重脑器质性疾病;患有精神疾病,难以配合研究;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全身性感染疾病。 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 对照组男 26例, 女 14例;年龄 23~54 岁, 平均年龄(40.69±2.37) 岁; 受伤原因:21例戳伤,13例重物压伤,6例扭伤;受伤到就诊时间2~7 h,平均时间(5.23±0.78)h; 体质量指数 19~27 kg/m2, 平均体质量指数(24.89±1.05)kg/m2。 观察组男 27例,女 13例;年龄24~56 岁,平均年龄(40.73±2.45)岁;受伤原因:23例戳伤,12例重物压伤,5例扭伤;受伤到就诊时间2~8 h,平均时间(5.29±0.81)h;体质量指数 19~2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92±1.07)kg/m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首先将患者肌腱中央束止点处处理成粗糙面,之后利用钢丝进行贯穿,并把肌腱中央束止点良好固定在基底处,钢丝以纽扣形式固定在末节指腹部,术毕。
观察组采用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固定重建。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做近指间关节背部大弧形切口,两边以“S”型延伸,完全显现伸肌腱中央束止点与两边侧腱束,去除增生瘢痕组织,将中节指骨基底背部打磨毛糙,松解回缩伸肌腱中央束;之后使用专门钻头于中节指骨基底背侧钻孔, 首先使用1 枚1.0 mm克氏针对近指间关节伸直位予以斜行固定, 再使用1.8 mm 锚钉置入器将锚钉放入预钻孔内; 在透视下确定锚钉处于髓腔中,若其未在关节中,则牵拉尾部带线确定牢固,调节伸肌腱中央束张力,以两束锚定线把伸肌腱中央束近端双线水平牢固缝于止点部位,并使用缝合线将伸肌腱与骨膜间增强缝合,并间断修补伸肌腱中央束与侧腱束之间的连接;术后需进行常规固定,2 周后拆线。
两组均在术后3 周行康复锻炼,并随访6个月。
(1)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手部功能恢复时间。
(2)随访6个月,采用Dargan 功能评定法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优:伸指0°,屈指指端超出掌横纹;良:伸指欠伸在15°以下,屈指指端抵达掌横纹;可:伸指欠伸在16~45°,屈指指端距掌横纹2 cm 及以下;差:伸指欠伸在45°以上,屈指指端距掌横纹>2 cm[5]。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3)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指腹压疮、钢丝脱落、锚钉脱出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χ2、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部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手部功能恢复时间(周)48.69±5.37 31.57±4.26 15.796 0.000 8.42±1.63 5.31±1.02 10.229 0.000 18.63±2.17 15.49±1.83 6.996 0.000
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较高。 针对该病患者,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瘢痕纤维增生以促进肌腱愈合。然而患者发生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时常伴有程度不一的回缩情况,保守治疗措施难以完全恢复伸肌腱原本解剖构造,患者常残存部分功能障碍,故手术治疗仍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
抽出钢丝法重建为临床治疗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的常见手术方式, 然而该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对于临床医师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加之患者在后期抽出钢丝时会存在较大恐惧感,且钢丝抽出时会对肌腱构成造成再次损伤。因此,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临床研究重点。本研究针对该病患者采用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固定重建,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部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固定重建可以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手指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在于: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固定重建手术切口较小,可减少处理术中出血的操作,继而有效缩短手术时间[6-7]。 同时,该手术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抽出钢丝法重建外露钢丝引发抽出口感染的可能性,并能够稳妥复位与固定断裂肌腱,加之锚钉尾部存在的双针肌腱缝合线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8-9]。 另外,克氏针固定还能够保证远指伸肌腱位于过度背伸位,以此减少缝合肌腱再一次断裂情况的出现,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10]。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考虑其原因在于:锚钉可以完全埋入骨质,无需行二次手术,故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选取样本量较少有关,因此在后续研究中还需不断完善方案设计, 扩大样本量,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更好地证实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患者的有效性。 同时,在开展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固定重建手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手术中需彻底清创,去除关节四周与肌腱断端的瘢痕结缔组织, 以改善血供,提高腱骨愈合率。(2)对于近指间关节囊和侧副韧带,不能由于过度清创而将其去除, 需对其进行仔细分布,以保证关节静态的平稳度。 (3)在0.5 cm 以下的肌腱回缩可通过适当的肌腱松解拉回,松解肌腱近端需最大程度保存腱膜组织,以防止二次粘连。(4)克氏针的位置需放置正确,并需确保锚钉置入锁钻孔底部并进行固定。 (5)在患者恢复期间需引导其进行手部锻炼与功能恢复训练, 辅以冲击波等物理治疗措施,以加快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固定在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患者中的疗效确切,能够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