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江苏南通 226100)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危急,发病迅速,且预后差,可造成多脏器损伤,并发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等的风险很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临床针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一系列对症治疗措施以后,能够控制患者病情[2]。 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但肠外营养支持不符合机体摄入营养的正常途径,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则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保障营养的顺利摄入。 常规被动训练侧重于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并未针对患者呼吸功能恢复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措施,故临床有必要纳入呼吸训练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3-4]。 基于此,该次研究选择该院 2017年1月—2021年 4月收治的60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讨呼吸功能训练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满足重症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标准[5];(2)病情于 24 h 内不进展;(3)肝肾功能正常;(4)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交流;(5)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代谢性疾病;(2)合并脑外伤;(3)合并胃肠道疾病或不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4)小脑出血超过10 mL 或大脑出血超过30 mL。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男 17例,女 13例;年龄 30~88(52.14±6.80)岁;病程 9~29(17.08±2.25)d;疾病类型:脑梗死 21例,脑出血 9例。 观察组 30例,男 18例,女 12例;年龄 30~88(51.77±6.45)岁;病程 10~29(16.55±2.31)d;疾病类型:脑梗死22例,脑出血8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已申报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予以患者抗凝、抗血小板、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发病10 d 内,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摆放,良好限位,每2 h 协助患者翻身1 次。 之后,逐渐指导患者进行全身关节被动活动,再逐渐过渡到肢体被动、主动活动等康复训练。
对照组接受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注入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9%)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5000,规格:1026 mL),热量控制在每日 20 kcal/kg 左右,氮量控制在每日0.2~0.24 g/kg,缓慢输注,待患者病情改善以后再予以其肠内营养支持。
观察组接受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1)呼吸功能训练:发病10 d 左右与康复训练同步开展,具体内容如下:①呼吸肌训练:患者取仰卧位,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吸气时鼓起腹部,呼气时收缩腹部。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以鼻吸气后,经口缓慢吹出气体,嘴呈吹口哨样,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2∶1,每次10~15 min,每日2 次。 ②胸廓扩张训练:指导患者两壁前举,半握拳,向上、向外扩展,每次5 min,每日3 次, 早期可由医护人员辅助患者进行被动练习。③呼吸阻力训练:指导患者通过吹气球的方式进行训练,每次5 min,每日3 次,注意对患者的呼吸状态进行观察,嘱咐患者不可过分憋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④手法震动排痰:医护人员五指并拢呈扣杯状,利用腕关节对相应部位进行叩击, 按照肺上叶从上到下、肺下叶则从下到上、两侧到中央的顺序,并顺着气管、支气管进行有节律的叩击,频率120~180 次/min,每次 3~5 min,每日 2~3 次。 (2)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予以患者肠内营养乳剂(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213644,规格:500 mL),鼻饲,入院后第2 天开始,剂量控制在每日125 kJ/kg,不足部分经肠外营养支持进行补充, 每日持续输注15 h 后即可休息,初期输注速度为20~30 mL/h,之后逐渐提高输注速度至60 mL/h 左右,若胃残留量超过100 mL,则需降低输注速度,若胃残留量超过300 mL,则需停止输注。
两组均治疗4 周。
(1)比较两组呼吸功能,于治疗前后采用便携式呼吸机测量患者的肺活量、最长呼吸时间、潮气量。
(2)比较两组免疫功能,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 mL, 分离血清后, 检测其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水平。
(3)比较两组营养状态,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后,检测其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各项呼吸功能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活量大于对照组、最长呼吸时间长于对照组,潮气量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呼吸功能比较()
表1 两组呼吸功能比较()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肺活量(mL)治疗前 治疗后最长呼吸时间(s)治疗前 治疗后1 470.92±300.44 1 480.17±300.59 0.119 0.906 1 638.92±130.26 1 985.07±220.43 7.405 0.000 2.81±0.43 2.76±0.40 0.466 0.643 6.25±0.55 7.94±0.61 11.270 0.000潮气量(mL)治疗前 治疗后545.34±36.81 542.28±37.12 0.321 0.750 452.46±31.65 404.15±30.28 6.041 0.000
治疗前,两组 IgA、IgG、IgM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g/L]
表2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g/L]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IgA治疗前 治疗后IgG治疗前 治疗后8.87±1.35 8.82±1.37 0.142 0.887 9.31±1.41 10.86±1.43 4.227 0.000 2.91±0.37 2.95±0.41 0.397 0.693 3.08±0.45 3.44±0.42 3.203 0.002 IgM治疗前 治疗后1.05±0.34 1.01±0.36 0.442 0.660 1.36±0.28 1.68±0.35 3.910 0.000
治疗前,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
表3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白蛋白(g/L)治疗前 治疗后29.45±2.31 29.72±2.26 0.458 0.649 35.36±2.54 37.56±2.49 3.388 0.001前白蛋白(mg/L)治疗前 治疗后186.24±37.32 184.18±38.14 0.211 0.833 204.38±36.45 242.26±37.40 3.973 0.000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多存在意识障碍,且因脑水肿影响,可致使患者丘脑、脑干受损,咳嗽反射、免疫功能降低,呼吸道分泌物难以顺利排出,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高,再加上疾病消耗,患者营养状态较差,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常规对症治疗、康复训练以及肠外营养支持虽然对该病患者也具有一定疗效,但康复训练侧重点在于肢体功能的康复,肠外营养支持也不符合人体摄入营养的正常生理途径。
基于此,本研究增加呼吸功能训练,通过指导患者进行节律性、 周期性的锻炼, 可强化患者的呼吸肌功能,改善机体氧代谢能力,有利于缓解气促、缺氧等症状,增强其体力及活动能力,避免其心肺功能降低[6-7]。在呼吸训练过程中,通过指导患者配合并主动开展各项训练,也能够锻炼患者的意识,通过掌握一定的训练技巧,提高患者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促进患者自我控制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的提升[8]。 同时,本研究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通过指导患者早期进食,可以滋养肠道黏膜,促进肠道蠕动、黏膜生长,有利于维持肠道激素的正常分泌及屏障功能,提高机体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为机体修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肺活量大于对照组, 最长呼吸时间长于对照组,潮气量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考虑其原因为呼吸功能训练能够增强患者的呼吸肌肌力,而肠内营养支持则可以改善机体整体生理状态,故有利于提升肺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IgA、IgG、IgM、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
综上所述,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能够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其机体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