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术,高迎军
(固安县人民医院外科,河北廊坊 065500)
作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由结石造成的胆囊管堵塞,经过继发感染后导致的炎症病变,右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发热等均为该病临床症状[1]。由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起病较急,且病程进展较快,临床应及时为患者开展治疗干预,以降低患者肝胆道损伤。 目前针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方案,操作较为简单,能对患者胆囊结石开展有效清除,但常规开腹手术患者机体损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不利于预后[2]。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应用较广,取得显著成效,并具有微创的优势,能缩短患者后续康复进程,但对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时机的选择,目前临床上仍存在争议,争议点在于是否在患者发病72 h 内开展手术[3]。本研究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12月固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时机选择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选取固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按照患者治疗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42例与延期组40例。 早期组男 18例,女 24例;年龄 35~68 岁,平均年龄(47.86±3.57)岁;胆囊壁厚度 2.5~4.3 mm,平均厚度(3.46±0.54)mm;结石直径 1.1~3.5 cm,平均直径(2.58±0.60)cm;病情程度:轻度 12例,中度 23例,重度 7例。 延期组男 15例,女 25例;年龄 33~65 岁,平均年龄(48.52±3.46)岁;胆囊壁厚度 2.3~4.5 mm,平均厚度(3.51±0.46)mm;结石直径 0.9~3.6 cm,平均直径(2.63±0.52)cm;病情程度:轻度 10例,中度 22例,重度8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标准[4];年龄>18 岁;临床资料完整;近12个月内未进行腹部手术;未合并其他胆道感染。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心脑血管疾病; 合并胆囊占位性病变;腹腔存在广泛黏连;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存在免疫系统疾病。
两组均实行腹腔镜手术,早期组患者在发病72 h内手术,延期组患者则在发病72 h 后手术。具体手术操作流程如下: 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后进行全麻,为患者气管插管以支持呼吸, 于脐下做10 mm 切口建立气腹,并于脐部置入10 mm Trocar,在剑突下方做10 mm 切口,置入器械,对胆囊三角区进行解剖分离,在腹腔镜下确认胆总管、 肝总管以及胆囊管结构,对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实施断离处理,剥离胆囊,放置腹腔引流管,仔细检查患者出血情况,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进行补液,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将其送至普通病房。 两组手术均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1)比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
(2)记录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3)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 1、3、5 d 的疼痛情况,评分范围为 0~10 分,其中 0分表示无痛,1~3 分表示轻度疼痛,4~7 分表示中度疼痛,>7 分表示重度疼痛,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5]。
(4)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胆漏、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早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延期组,手术时间短于延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早期组(n=42)延期组(n=40)t 值P 值50.70±8.57 62.39±10.80 4.239 0.000 47.26±8.52 58.38±10.26 4.169 0.000
早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延期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组别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时间(d)早期组(n=42)延期组(n=40)t 值P 值25.16±4.89 32.33±5.28 4.981 0.000 22.48±6.74 30.24±8.50 4.592 0.000 5.86±0.57 6.55±0.68 4.989 0.000
早期组术后 1、3、5 d 的 VAS 评分均低于延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 VA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 VA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5 d早期组(n=42)延期组(n=40)t 值P 值3.58±1.10 5.14±1.26 4.663 0.000 2.68±1.11 4.10±1.25 4.247 0.000 1.76±0.95 3.01±1.08 4.345 0.000
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胆管发生病理性改变、非结合胆红素与糖蛋白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度可令胆汁流动受阻,容易发展为结石。胆囊结石通常发生于胆囊颈部,而胆囊管在结石的长期压迫下会呈现扩张,遭受继发感染后可引发炎症,导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虽然该病经治疗后能痊愈,但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胆囊坏疽、胆囊积脓,影响预后。
目前,针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手段有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包括稳定内环境、实施禁食与对症支持,但无法根治,复发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 常规的开腹手术虽然术野开阔,能帮助患者有效清理结石,但开腹手术风险过大,患者机体损伤较严重,术后康复期较长,临床推广受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该手术方式具有微创、手术效果显著的特点,但目前临床对手术时机的选择尚存在争议, 争议点在于是否在患者发病72 h 内进行手术。 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时机选择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 早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延期组,手术时间短于延期组(P<0.05),说明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发病72 h 内开展手术能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这是因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情发展较迅速,发病时间越长其炎症反应越严重,进而患者胆囊三角区粘连程度较大,实施腹腔镜手术时不易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手术操作会增加胆管损伤,术中出血量较多。 有研究指出[7],胆囊炎症状态持续72 h 以上则会发展为化脓性、坏死性胆囊炎,增加手术难度,而进行早期手术则能避免上述问题,因为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早期,胆囊炎症反应相对较轻,纤维结缔组织较少,医师能利用腹腔镜对患者胆囊及其周围情况实施清晰准确观察,明确解剖关系,加上炎症初期胆囊周围粘连程度较轻,较易分离,手术难度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延期组(P<0.05),说明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早期手术能缩短其康复进程,这是因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胆囊水肿和充血,而发病72 h 内患者胆囊水肿、充血程度较低, 在腹腔镜辅助下医师能进行精准操作,减少手术对患者肠道、胆道影响,加速患者康复。 而且,患者在发病72 h 内接受手术治疗能更早清除结石、恢复胆囊管状态, 减轻因结石造成的胆囊黏膜损伤,促进胆汁流通,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积极意义[8]。本研究结果显示, 早期组术后 1、3、5 d 的 VAS 评分均低于延期组(P<0.05),表明进行早期手术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这是因为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早期,胆囊炎症水平较低, 患者胆囊三角区粘连程度相对较轻,易于分离,进而减轻手术操作对胆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术中出血量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9]。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延期组(P<0.05),表明开展早期手术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因为胆囊炎症反应会随着时间持续加重,在发病后72 h 进行手术,胆囊周围黏连紧密,且伴随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术中处理难度增加,手术操作容易造成额外损伤,而在发病早期开展手术则能降低手术操作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有效保护胆囊周围组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10]。 此外,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需注重术后护理以及心情调节,保持卧床休息,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 在发病72 h 内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能有效改善手术指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其后续康复进程有积极意义,同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