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翠萍
(南通市海门区中医院肿瘤科,江苏南通 226100)
恶性肿瘤即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导致的疾病,表现为细胞生长不受控制,并可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或扩散,可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结构以及功能的破坏,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 对恶性肿瘤,化疗属于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化疗期间因药物毒副作用、患者不良心态等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差,护理满意度不高,故而患者在心理以及生理上均承受较大的痛苦以及压力[3-4]。 而对恶性肿瘤者通过高效的护理工作,能够较好地满足患者身心需求,减轻患者的痛苦[5]。但常规护理工作多遵医嘱进行,以重复、机械性的工作为主,且护理工作随意性很强,导致护理效果仍不理想。轨道康复式护理即以不同责任主体作为干预轨道,通过共同作用,为患者提供优质生活、精神服务的护理方式,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能进一步弥补护理工作的不足,从多方面满足患者的需求。近年来研究指出,通过实施轨道式康复护理,能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6]。基于此,该次研究选择2020年7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讨了轨道式康复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满足恶性肿瘤诊断标准;(2)均进行化疗,且化疗次数多于 3 次;(3)预期生存时间大于 12个月;(4)认知功能正常;(5)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肿瘤出现脑转移者;(2)合并痴呆、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者;(3)采用其他方案治疗者;(4)临床资料缺失者。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 19例;年龄 43~79(54.10±7.10)岁;病理类型:鳞癌24例,腺癌 15例,小细胞癌 11例。 观察组 50例:男29例,女 21例;年龄 44~79(54.25±7.07)岁;病理类型:鳞癌23例,腺癌17例,小细胞癌10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具体如下:遵医嘱开展护理操作,进行患者病情监测,口头介绍疾病知识以及化疗治疗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等,介绍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开展日常生活、饮食等的指导。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轨道式康复护理方案干预。具体如下:(1)以护士为主体的康复护理轨道:①化疗前,护理人员应该主动、积极地关心患者,采用视频宣教、一对一交流、讲座等形式开展疾病以及化疗知识的健康教育,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的疑惑。在化疗前需要说明化疗的毒副反应、化疗期间注意事项以及处理措施,介绍成功控制病情的案例,辅助患者重构心理平衡。 ②营造干净、舒适、安静的环境,让患者在化疗时能够维持轻松、愉悦的状态,减轻患者应激反应。静脉穿刺时注意选择弹性好、容易固定的静脉穿刺,操作时严格无菌,向患者介绍中心静脉置管的价值, 尽可能采用PICC作为输入药物的通路,减少血管刺激。 合理安排给药方式,如使用多种化疗药物,应该根据临床医师、药师推荐控制好输入液体的速度,一般先输入刺激性小的药物,且在每组药物输入前后,均应该以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快速滴注几分钟冲管,以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刺激血管。 ③在化疗结束后,均应以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快速滴注冲管,在拔针时谨慎操作防止渗漏,拔针后对血管、皮肤应该按压5 min 左右。 化疗结束后注意复查血常规,注意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对使用PICC 者应该定期进行换药,评估穿刺位置是否渗血、红肿等,及时处理。 (2)以家属为主体的康复护理轨道:①化疗前,向家属进行化疗必要性、有效性的讲解,获得家属的理解配合,教会家属如何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告知在输入化疗药物时如出现不适, 应该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叮嘱家属耐心陪伴家属,尽可能满足其需求,并通过鼓励、诱导等方式进行精神支持,减轻患者应激反应。②化疗时,患者如发生疼痛、肿胀等,应及时处理,告知患者、 家属在出现异常情况时一定要告知处理,不可自行处置或勉强承受, 不要担心会麻烦医务人员。告知家属观察患者综合情况、局部静脉情况等,并叮嘱减少肢体活动,防止导管扭曲、打折等。 ③化疗后,叮嘱家属对出现脱发患者应该耐心安慰,告知属于正常现象,且化疗结束后可以再生。 叮嘱患者增加饮水量,促进排尿,并监测患者肾功能,避免脏器损伤。 恶性肿瘤属于消耗性疾病,故术后应该结合医务人员的营养状态评估结果,结合营养师推荐,为患者安排健康食谱,以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为基本原则,并注意少食多餐。陪同患者进行适当活动,推荐散步、打太极等,改善体质,并需注意运动安全,不可剧烈运动,维持充足的睡眠,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家属陪伴患者开展上肢抬高以及握拳等练习,每日3~5 次,每次10 min,并观察导管情况,监测皮温、颜色、是否存在肿胀等,在患者日常活动中注意保护。
(1)比较两组负性情绪。于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后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 SAS、SDS 量表均有 20个条目,分值 0~80 分,评分越高不良情绪越严重。
(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于化疗前后采用肿瘤生存质量调查量表(EORTC QLQ-C30)评价,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认知功能5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为0~100 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采用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从移情性、可靠性、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5 方面评价,每个方面均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评价,分值1~5 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好。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化疗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 SAS、SD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 SAS、SDS 评分比较[(),分]
SAS 评分化疗前 化疗后SDS 评分化疗前 化疗后t 值P 值52.40±6.24 53.15±6.11 0.607 0.545 44.58±5.53 37.62±5.29 6.431 0.000 50.73±5.96 51.24±6.07 0.424 0.673 38.58±4.25 35.20±4.15 4.024 0.000
化疗前,两组EORTC QLQ-C30 中各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EORTC QLQ-C30 中认知、社会、躯体、情绪、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 EORTC QLQ-C30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 EORTC QLQ-C30 评分比较[(),分]
项目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时期化疗前化疗后化疗前化疗后化疗前化疗后化疗前化疗后化疗前化疗后对照组(n=50) 观察组(n=50)72.61±6.32 75.94±6.44 50.26±5.32 54.15±5.05 58.22±7.16 64.04±6.37 55.41±6.84 61.26±6.14 49.55±7.10 54.16±6.37 71.85±5.91 79.50±6.73 49.86±5.12 58.96±5.74 57.73±7.87 71.50±6.95 56.14±6.23 74.34±6.57 50.24±6.86 60.58±6.47 t 值 P 值0.621 2.703 0.383 4.449 0.326 5.595 0.558 10.285 0.494 5.000 0.536 0.008 0.703 0.000 0.745 0.000 0.578 0.000 0.622 0.000
观察组SERVQUAL 中移情性、可靠性、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 SERVQUAL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 SERVQUAL 评分比较[(),分]
组别 移情性 可靠性 反应性 有形性 保证性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3.82±0.39 4.25±0.37 5.656 0.000 3.72±0.41 4.15±0.35 5.640 0.000 4.03±0.31 4.45±0.30 6.884 0.000 4.10±0.28 4.51±0.24 7.861 0.000 4.01±0.26 4.47±0.29 8.351 0.000
恶性肿瘤属于临床常见因细胞生长、分化机制异常而造成的恶性疾病, 化疗则属于常用治疗方案,通过化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肿瘤细胞扩散以及转移,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改善患者预后[7-8]。 但由于化疗药物普遍存在一定毒害作用,且恶性肿瘤病情严重,故患者治疗期间伴随明显负性情绪,可因交感神经作用诱发机体应激反应, 进而消极应对治疗,甚至可能出现拒绝治疗的情况, 且因该类因素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差[9-10]。而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多遵医嘱开展对症护理工作,缺乏全面性、系统性,且家属参与度不高,现有的护理资源难以切实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10]。 在轨道式康复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轨道及不同护理主体实施护理工作的过程,该方案的应用能够通过护士与家属双轨道、 多方面的干预,进一步规范、完善护理行为,并发挥出家属的辅助作用, 进而充分解决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做到以患者为中心[11]。 具体而言,在化疗前通过对患者以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并主动积极的关心关爱患者,能有效安抚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辅助患者重构心理平衡。而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化疗后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则提示轨道式康复护理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在化疗前护理的基础上, 通过化疗时的护理,营造干净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合理穿刺并推荐使用PICC,配合后期合理选择给药方式,注药前后均进行冲管, 能够减少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12]。 在化疗过程中,叮嘱家属做好患者情况的反馈,进而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处理患者所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不良事件。 在化疗结束后规范冲管以及按压,能减少并发症风险;注意复查血常规,则能够及时发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配合对患者的安抚, 则能减轻患者对不良反应的担忧[13];配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则能改善患者的抵抗能力;再通过PICC 置管指导, 能提高患者的维护能力,并延长PICC 置管使用时间。 由此可认为,通过轨道式康复护理方案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并可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故而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化疗后EORTC QLQ-C30 中认知、社会、躯体、情绪、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也说明该次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化疗前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可拉近护患距离,能够给其留下较好的印象;配合化疗中、化疗后的护理,则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精细、全面的护理服务[14]。 通过设计轨道化的护理模式,则能够避免常规护理模式下随意性强的问题,可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且该护理模式的实施也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也有利于引导患者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所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SERVQUAL 中移情性、可靠性、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也证实了本次方案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采用轨道式康复护理方案干预效果理想,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