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桂娥 李建明 赵利梅 马亚宾
自2006年以来,在农业农村部、河北省委、省政府有力的财政政策支持下,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中心着力打造国内一流设备与环境、一流的团队与服务。
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河北省奶业振兴规划纲要(2019-2025年)》的要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中心围绕“努力打造四个一流,全力推进河北省奶业振兴”这一中心工作,聚焦奶源基地建设,下基层,接地气,用真心,讲实干,精耕细作,全力提升奶业竞争力。至2020年底,全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累计达到592个奶牛场75万头奶牛。2020年全年完成测定331个场23.8万头奶牛,泌乳牛参测率达到36%,平均奶量32.5千克,305天产奶量9414.33千克,乳脂率在3.88%,乳蛋白在3.37%,体细胞23.26万/毫升,达到国家优级生鲜乳质量标准。其中,305天奶量9吨以上的牛场148个,其中10吨以上的牛场55个,河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已发挥了其真正的社会价值。
在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总站和中国奶业协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实验室伴随着时代的节拍和奶业市场的跌宕起伏,与时俱进、奋发图强,实现了由委托检测向自主检测、由单一测定到17项配套服务的跨越式创新发展,全体DHI团队成员砥砺奋进,集思广益,以科学的数据、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奶牛场的信任。
历经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多措并举的变革举措,中心始终以DHI报告为抓手,瞄准牛场基础数据,从每一个参测场的每一头牛系谱档案、繁殖信息入手,连续不间断对牛场的数据跟踪补充,完善二代及以上泌乳牛只的系谱;同时,在完成全国农机鉴定总站的奶厅挤奶机气压监测项目后,仍然坚持开展奶厅动、静态气压监测的服务,及时找出奶厅隐患,减少机械损伤和交叉感染引发的乳房炎;每月利用月初月末时间开展实验室乳房炎病原菌检测、病毒性腹泻、7联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监测、牛副结核分支杆菌检测等疾病筛查,有效的优化了奶源基地。因此,在2020年参测奶牛头数同比增加2.4707万头,全国参测量奶牛头数第一的情况下,体细胞却显著降低了1.7万/毫升,保证了奶源基地生鲜乳质量的有效提升。
加强示范基地建设,集成关键技术的辐射示范推广,瞄准牛场不太重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现状,每年采取集中培训、区域培训、点对点的培训,DHI报告解读专场培训等方式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得到专业培训的人员达到1000人以上。同时,紧抓两头顾中间,辐射到河北省13个地市,稳定提升重视的牛场,筛选淘汰凑、混、不重视的牛场,兼顾、培养、鼓励一知半解的奶牛场,从奶牛场基础数据抓起,切入要点,不放每一个环节,标准化采样、数据审核、数据录入、系谱的追踪,步步跟进,环环相扣,在团队成员每月不少于20天的跟踪服务下,2020年平均日产奶同比提高了1.2千克,奶牛场报告利用率达到60%以上,有效数据质量平均达到87.45%,较2019年(85.37%)显著提高了2.08%。
对奶牛养殖场存在的技术问题,遇到的瓶颈困难,多岗位对接集中开展精准技术帮扶。采用现场实地查看和调研、一对多、多对一的具体方式,聚焦在奶牛育种、繁殖、牛场信息化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粗饲料营养调控、牛奶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和奶牛疫病的诊断和防控等方面,专家集中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性建议,后期委派区域牧场服务人员持续跟踪服务,紧盯问题落实情况,收到很好成效。
制定采样技术规范,落实采样的时间和考核方式,确保采样准确性,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第三方采样员队伍。首先,规范、细化采样员的操作流程,采样流程的管控,流量计的校准清洗,建立公正、透明的考核机制;其次,量化采样合格率,每月采样数据质量评估,每天采样现场的照片回传,做到人、样、场、时间的一致和统一。有效保证了奶样的合格率,避免了对仪器的损伤,减少了由于牛粪、牛毛、沙子等异物而废弃的奶样,降低了仪器的维修率,节约了维修成本。
奶牛精准饲喂的管控做到“配方、投喂、采食、消化”的高度统一,减少误差,达到稳定的瘤胃环境及最低的成本恢复膘情,控制膘情,提高产奶量,提高乳指标,降低公斤奶饲喂成本,达到科学、高效、绿色、健康饲养的养殖理念。为此,中心筹建了奶牛养殖精准检测实验室,开展了全省规模奶牛场全株玉米青贮质量检测,对参加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284个规模奶牛场,进行全株玉米青贮现场采样,利用近红外技术快速、准确测定其各种营养指标,最终对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淀粉等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检测报告反馈给奶牛场,同时采集参测规模奶牛场泌乳牛高、中、低产TMR日粮样品525份,利用精准饲喂试验室对TMR日粮样品进行检测,通过近红外技术快速、准确测定其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淀粉等营养指标,为奶牛场的日粮配方提供有效的数字依据,为节本增效提供科学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