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及急性加重风险的影响

2021-08-10 12:24史令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24期
关键词:氧化应激康复训练炎症

史令娟

(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内科,山东临沂 276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肺部疾病,在长期缺氧、反复急性发作影响下,会增加患者氧化应激性损伤、炎症反应性损伤,导致肺部发生不可逆损伤,随着病情进展,患者易发生肺心病、呼吸衰竭,威胁其生命安全[1]。目前在对COPD 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基础控制方案,但多为缓解治疗,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效果有限,因此还需配合肺部康复方案,提升患者肺功能。呼吸康复训练是目前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其急性加重发生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改善患者肺部通气能力,以减轻其通气障碍症状,提升患者对劳累、呼吸道感染等刺激因素的耐受力,改善预后[2]。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8 年8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80 例COPD 患者为对象,分析呼吸康复训练对其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及急性加重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收治的80 例COPD 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性26 例,女性14 例;年龄59~73 岁,平均年龄(68.76±4.15)岁;病程3~12 年,平均病程(6.23±1.77)年;急性加重病程1~4 d,平均加重(2.43±0.35)d。观察组男性28 例,女性12 例;年龄60~75 岁,平均年龄(69.11±5.38)岁;病程4~15 年,平均病程(6.51±2.01)年;急性加重病程1~5 d,平均加重(2.51±0.28)d。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3]中诊断标准;处于急性发作期;精神状态正常,可配合完成研究;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其它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结节等;合并心源性肺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研究期间失访、脱落。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接受营养支持、抗感染、吸氧等基础治疗,结合患者病情予以止咳、抗炎等治疗;叮嘱患者戒烟戒酒,保持健康生活状态。

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呼吸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呼吸训练。①腹式呼吸:患者取仰卧位,双手交叠置于腹部,经鼻吸气至腹部隆起至不能再吸气后,暂停3~5 s,并以口缓慢吐气至腹部塌陷至不能再吐气时,屏气3~5 s,再次重复进行下一循环,15 min/次,2 次/d。②缩唇呼吸:唇部缩起做吹口哨状,经鼻吸气,吸满后以口吐气,吸气时间:吐气时间=1:2,保证每分钟开展10 个呼吸循环,15 min/次,2 次/d。(2)运动呼吸训练。①基础呼吸运动:匀速呼吸状态下,双上肢伸直,由身体两侧上举,手臂上举击掌时吸气,下落时呼气,同时配合下肢左右跨步运动,患者适应运动模式后,配合缩唇呼吸,10~15 min/次,2 次/d。②抗阻运动:a.患者吸氧后,进行床上抗阻运动,即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伸直水平放于床面上,双下肢上举,自然屈曲,模拟骑自行车运动,同时配合缩唇呼吸,骑8~10 圈为1 次缩唇呼吸训练循环;患者感受到疲劳后,改变为腹式呼吸,增强其手臂支撑作用;b.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哑铃、弹力带等进行肢体抗阻运动,通过哑铃上举、下落或弹力带拉近、放松时,配合1 个循环呼吸训练;抗阻运动共进行20~30 min,训练期间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若血氧饱和度<90%,或患者在训练中出现心悸、胸痛、头晕、呼吸频率明显加快(>30 次/min)时,立即停止训练,并进行吸氧调节。

两组均持续治疗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降钙素原(PCT)、血清蛋白样蛋白(SAA)、C 反应蛋白(CRP)。

(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采用双抗体夹酶联免疫法检测过氧化脂质(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急性加重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如急性加重发生率等,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如SAA、CRP 水平等,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PCT、SAA、CRP 水平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CT、SAA、CRP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

2.2 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LPO、GSH-Px 水平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PO 水平较对照组低,GSH-Px 水平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

2.3 两组急性加重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的急性加重发生率为2.50%(1/40),较对照组的17.50%(7/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

3 讨论

COPD 患者长期通气能力受损所致缺氧状态下,会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增加全身范围内微炎症反应,影响患者免疫能力,增加其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引发的急性发作,反复急性加重发作会造成患者肺功能的不可逆损伤,因此临床需加以重视[4]。常规治疗多以氧气支持、抗炎治疗等基础治疗方案为主,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其缺氧症状,但患者回归至社会生活后,仍存在气流障碍、机体缺氧等情况,且受到劳累、呼吸道感染等刺激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较高的急性加重发生风险,因此单纯应用常规治疗效果有限。

呼吸康复训练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增强患者自身肺部换气能力,保持其血氧水平稳定[5-6]。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呼吸康复训练,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PCT、SAA、CRP、LPO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GSH-Px 水平较对照组高,且急性加重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考虑原因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以改善其基础呼吸功能、呼吸运动功能为重点,在抗阻运动基础上,配合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可增加患者呼吸运动强度,同时可帮助患者更好地将自身运动与呼吸功能相结合,提升患者运动期间自身氧气循环支持质量,使患者在静息、运动状态下均处于较好血氧水平,避免其在缺氧状态下出现氧化应激反应,保持免疫能力的稳定性,并且加速炎症反应清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通气质量,进而改善其氧化应激反应水平[7-8]。将呼吸康复训练与常规治疗相结合,通过常规治疗快速解除或改善患者呼吸道症状,避免发生二氧化碳潴留,保持患者生理机能稳定性,为呼吸康复训练提供良好生理基础;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康复训练,可通过强化患者自身肺部通气能力,使其在院外仍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维持其各器官功能氧循环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免疫能力,增强刺激因素耐受力,进而降低急性加重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对COPD 患者实施呼吸康复训练可降低其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减少急性加重发生风险,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氧化应激康复训练炎症
氧化应激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