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蕾,蒋松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骨科,江苏常州 21300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等[1],可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普遍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该病,效果明显,然而,钢板内固定术为有创性操作,会对机体产生损伤,加之大多数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导致其身心舒适度降低,负性情绪程度加重,对术后恢复非常不利。研究表明,对患者实施全面的细节护理,可有效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尽早康复[2-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 年1月—2021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对比常规护理与联合细节护理的效果差异,旨在探讨细节护理的应用优势,报道如下。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骨科收治的100 例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最小18 岁,最大79 岁,平均(51.23±10.57)岁;病程最短1 年,最长5 年,平均(3.25±0.42)年;已婚患者34 例,未婚患者16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最小18 岁,最大80 岁,平均(50.45±10.63)岁;病程最短1 年,最长6 年,平均(3.43±0.57)年;已婚患者35 例,未婚患者15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符合手术指征,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年龄为18~80 岁;(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4)合并精神疾病;(5)合并恶性肿瘤;(6)孕产妇。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首先了解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信息,明确其基本病情,为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其次进行护理工作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述其工作职责、范围等,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最后进行卫生护理,每2 天为患者更换被褥、床单,叮嘱患者勤洗手、更换衣物,注意卫生。护理时间为1 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具体如下:(1)细节护理教育。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为其讲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钢板内固定治疗流程和作用等,发放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手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水平。(2)细节饮食护理。针对患者术后的恢复状态,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嘱患者尽量避免摄入高盐、油腻食物,多食用清淡、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低于150 g。(3)细节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针对性护理。抑郁患者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积极沟通,明确其抑郁原因,耐心为患者讲解道理,通过安慰性话语缓解其抑郁情绪,同时,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使其感受到被关注。焦虑患者护理:为患者创设相对和谐的环境,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音乐包括《蓝色多瑙河》《梦中的婚礼》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改善焦虑情绪。(4)细节体征护理。定期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在病案上进行记录。若发现患者出现异常,要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并采取急救措施。(5)细节术后训练。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训练。①仰卧位直腿抬高训练与下肢屈伸训练:首次训练从30°开始,持续15 s,后慢慢增加训练时间,每组10 次,每天2~3 组。②踝关节背伸背屈训练:每个动作维持10 s,每组20次,每天3~4 组。③腰背肌训练:采用点支撑法与飞燕点水法进行训练;点支撑法包括5 点支撑法(以头、双脚、双肘为支撑)、3 点支撑法(以头、双脚为支撑)、4 点支撑法(以双手、双脚为支撑),均平卧于硬板床上进行训练;飞燕点水法训练时,需指导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头及四肢后伸,使腹部接触床的面积尽可能缩小,身体呈飞燕状;每个动作维持10 s,每组20次,每天2~3 组。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患者正确佩戴、使用腰围,在腰围保护下进行下床、站立、行走等训练,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其他细节护理: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护理时,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发现渗液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干燥、清洁,以防切口感染。术前指导患者卧床进行排尿训练,术后采用患者习惯的排尿方式,以减少排尿困难情况的发生,预防尿潴留。护理时间为1 个月。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与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嘱患者根据自己此刻疼痛程度在标尺上指出对应的点,满分10 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轻[4]。(2)负性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的焦虑情绪,量表分为躯体性和精神性两个因子,共14 个条目,采用0~4 分的5 级评分法,分数越低表示焦虑情绪越轻,以总分>7 分为轻度焦虑,>14 分为中度焦虑,>21 分为重度焦虑,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5];采用汉密山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情绪,量表包含5 个因子,共17 个条目,采用0~4 分的5 级评分法,分数越低表示抑郁情绪越轻,以总分>7 分为轻度抑郁,>17 分为中度抑郁,>24 分为重度抑郁,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5]。(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个月内感染、神经根粘连和尿潴留等的发生率。(4)护理满意率: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表,总分100分,80~100 分为十分满意、60~79 分为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护理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值为0.823,提示信效度好。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年龄、病程、VAS 评分等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性别、婚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干预前的VAS、HAMA、HAMD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VAS,HAMA,HAMD 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VAS、HAMA、HAMD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VAS、HAMA、HAMD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干预期间,观察组发生神经根粘连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发生神经根粘连4例,感染1 例,尿潴留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14/50)。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4,P=0.001)。
观察组中十分满意41 例,满意8 例,不满意1例,总护理满意率为98.00%(49/50);对照组中十分满意39 例,满意3 例,不满意8 例,总护理满意率为84.00%(42/50)。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3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发病原因较多,常见如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遗传、腰部损伤等。通常情况下,该病是在软骨板、髓核等腰椎间盘各部分退行性改变后,于外力作用下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使神经根受到刺激和压迫而产生腰部疼痛[6-7]。目前,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普遍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一般是在对腰椎后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实施Cage 植骨融合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8-9]。但患者治疗后,会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引发不良情绪状态。常规护理方法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应用效果不显著。随着护理理念的发展,多项研究指出,细节护理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一种全面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10-11]。
本研究通过分析细节护理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从比较全面的角度,以多项指标评价该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腰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12-13],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极易出现焦虑或是抑郁等情绪。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细节护理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所缓解,焦虑、抑郁情绪较前改善。这是因为,细节护理方案是在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创新而来,具有新颖性和先进性[14]。通过对患者实施细节性、全面性的护理,贯彻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进而提高其依从性,最终达到缓解疼痛,降低负性情绪的目的。
术后训练是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环节,早期开展训练能够避免长期制动,促进血液循环,配合术前排尿训练及无菌换药等措施,有助于降低尿潴留、神经根粘连、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该结果与JI 等[15]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常规护理仅包括患者信息收集、护理工作介绍和卫生干预等内容,主要关注临床指标的改善。而细节护理的内容更加细致和全面[16-17],能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个性、全面的角度对护理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结合针对患者情绪状态的心理干预,以及综合性的饮食与体征护理,打破常规,使护理方案更具备灵活性和人文关怀的先进性,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自然较高。
综上所述,细节护理可缓解钢板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不良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