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龙成
(建湖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建湖 224700)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因检验与影像学以及内镜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持续上升,为患者的根治性手术治疗奠定了基础[1]。胃癌手术后约40%~80%的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可增加其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的近远期预后[2]。目前营养支持治疗在根治性胃癌手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可导致胃肠功能抑制,影响机体营养状况,且可导致机体发生明显的应激反应[3]。近年来的研究指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干预,能够以符合机体营养摄入生理需求的方式,纠正手术创伤,保护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4]。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行根治性胃癌术患者82 例为对象,通过随机对照,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行根治性胃癌术患者82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2)患者可自主交流;(3)近期未予激素、免疫调节剂等治疗;(4)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2)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3)严重脏器功能损伤;(4)对营养制剂不耐受者。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 例,男21 例,女20 例;年龄60~78(67.12±4.50)岁;体重46~72(58.33±5.61)kg;临床分期包括I 期26 例,II 期15 例。观察组41 例,男19例,女22 例;年龄60~78(67.31±4.42)岁;体重45~73(58.71±5.26)kg;临床分期包括I 期27 例,II 期14例。两组各项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在术后24 h 开始静脉滴注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35,规格:1 440 mL),每日1 440 mL,用药前开通腔室可剥离封条,混匀三腔内液体(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静脉滴注。初始滴速为100~125 mL/h,初始滴注宜慢,最大输注速率不超过每小时3.7 mL/kg,推荐输注时间每日12~24 h。结合患者情况经静脉补充其他营养素。
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采用鼻饲方式,手术中直视下置入鼻胃管至空肠上段(手术吻合口下方),麻醉清醒后8 h 即可先向鼻胃管内滴入生理盐水100 mL,或患者无明显腹胀、腹痛等症状,即可滴入肠内营养混悬液[TPF,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284,规格:1.0 kcal/mL]或者肠内营养乳剂(TPF-D,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01,规格:500 mL/袋),后者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滴速为15~80 mL/h,初始滴注宜慢,具体速度结合患者需求设定,在2~3 d 内逐渐增加至1 500 kcal。
两组均排便3~5 d 后停止营养支持,改为经口进食。
(1)比较两组的胃肠功能,包括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经口进食时间。(2)比较两组的营养状态,于术后1、7 d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3)比较两组应激及炎性反应。于术后1、7 d 采血并分离血清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 反应蛋白(CRP)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水平。
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经口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比较[(),h]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比较[(),h]
术后1 d,两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各项营养状态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
表2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
术后1 d,两组的CRP、IL-6、Co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各项应激及炎性反应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应激炎性反应比较()
表3 两组应激炎性反应比较()
胃癌患者术前因肿瘤消耗普遍存在一定的营养不良,而根治性手术治疗可造成机体分解代谢的增加,进而加重营养不良,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故需积极做好营养支持工作。通过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可促进氮、热量的摄入,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并能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5]。但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容易增加肝脏负担,而因改变了人体营养摄入方式,该方案也可造成胃肠道微生态紊乱,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肠道内定植的益生菌主要为双歧杆菌,可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结合,形成生物屏障,有利于清除致病菌,维持菌群平衡。但胃癌手术后,受抗生素、手术创伤、禁食等影响,会影响肠道益生菌的繁殖,可引发菌群紊乱,进而造成肠球菌、大肠杆菌等的大量繁殖[6]。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案,不仅能够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且符合人体营养摄入模式,在消化吸收过程中,能够促进胃肠血液流动及胃肠蠕动,可加快胃泌素、胃动素等的分泌,有利于纠正患者的手术创伤,并可起到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完整的作用,可通过调整机体代谢,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轻胃肠损伤[7-8]。有研究指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也有利于增强黏膜防御机制,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对促进患者康复有明显意义[9]。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经口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而观察组术后7 d 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案能够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手术可使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及炎性反应,过度应激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还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而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7 d 的CRP、IL-6、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有利于改善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预后。但需注意,有研究证实较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引发腹胀、误吸、反流等并发症,故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应做好该类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并注意对留置空肠营养管的说明,以减轻患者不适,更好地发挥出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10]。
综上所述,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机体营养状态,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及炎性反应,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