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雷涛,林星,陈庆禹,王登峰
(1.中国人民解放军94600 部队医院门诊所,河南郑州 456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95174 部队卫生队,湖北武汉 430040;3.中国人民解放军95388 部队医院门诊所,湖北武汉 430222)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表现为关节僵硬、疼痛、活动障碍等。主要是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需要长时间固定下肢,容易引起肌肉废用性萎缩,肌纤维变性,致使膝关节僵硬、疼痛、功能障碍等发生率较高,尤其以膝关节屈伸受限、肌肉痉挛较为明显[1]。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下肢骨折术后的重要康复手段,能增强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在减少关节粘连、减轻肢体肿胀、改善关节周围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2]。但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受到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部分患者对康复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整体效果欠佳[3]。中医在骨伤疾病的治疗中有独特优势,针灸是常用的中医外治方法,通过选取特定穴位,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受到临床的广泛欢迎[4]。本研究选取2015 年7 月—2020 年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94600 部队医院收治的160 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分析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94600 部队医院收治的160 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 例,男72 例,女8 例;年龄20~45 岁,平均年龄(32.3±9.1)岁。对照组80 例,男70 例,女10 例;年龄19~48 岁,平均年龄(32.6±9.4)岁。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X 线、CT 等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功能障碍,表现为膝关节僵硬、疼痛等,病程≥30 d;近期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严重心、肝、肾疾病、关节结核、痛风、骨肿瘤、精神或意识障碍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对照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踝关节跖屈、背伸训练及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每2 小时锻炼1 次,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2)膝关节被动屈伸练习,借助关节功能恢复器(CPM)进行,将患肢置于CPM 机上,屈伸角度由小到大,逐步增加,30 min/次,2 次/d。(3)下肢等长收缩训练,30 min/次,2 次/d,训练1 周后可视情况下地进行不负重扶拐步行训练。(4)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做膝关节的缓慢屈伸,并增加膝关节抗阻训练,10 min/次,2 次/d。(5)术后70 d 可视情况进行负重行走训练,下肢绑沙袋行走,到术后200 d 基本可独立行走,30 min/次,2 次/d[5]。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具体如下:取血海、膝眼、足三里、梁丘、委中、上巨虚、鹤顶、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位,常规皮肤消毒后,使用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70970,规格型号:0.30 mm×13 mm)直刺进针,提插捻转,选择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期间行针1次,1 次/d,共针灸4 周[6]。
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分为疼痛(30 分)、功能(22 分)、活动度(18 分)、稳定性(10 分)、屈曲畸形(10 分)、肌力(10 分)六项,总分100 分。优为≥85 分,良为70~84 分,中为60~69 分,差为≤59 分,计算优良率[7]。
(1)治疗后1 周、1、3 个月评估患者的HSS 评分;并测定膝关节活动度(ROM),以股骨外髁、股骨大转子及外踝3 点作标记,用量角器测定角度,反复测量3 次取平均值。(2)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10 分,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得分越高,疼痛越剧烈;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3)治疗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150 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采用舒适度量表评估骨折肢体舒适度,按4 级评分法,分为0~3 分,得分越高,舒适度越差。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观察组治疗后1 周、1、3 个月的HSS 评分、膝关节ROM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VA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表3 两组疼痛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SF-36 评分及舒适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F-36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及舒适度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及舒适度评分比较[(),分]
胫骨平台骨折后常需行内固定手术,术后患肢需长时间制动,导致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受到影响,容易发生肌肉萎缩、膝关节僵硬、疼痛、活动障碍等问题,长期发展还可引发骨折畸形愈合、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恢复效果[8]。早期康复训练是西医常用的骨折术后康复手段,可通过被动及主动肢体功能训练,借助器械、工具等,逐步恢复膝关节屈伸角度,防止关节粘连,增强肌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9]。但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发挥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部分患者无法保质保量完成每日的训练内容,继而影响康复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10]。
中医对骨伤疾病有丰富的理论及治疗经验,认为骨折术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经脉受损,导致骨骼、筋经失于濡养,是引发关节僵硬、疼痛、功能障碍的主要病机。中医通过辨证,使用中药内服及熏洗、针灸、穴位按摩等多种外治手段,在各类骨伤疾病的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1]。针灸是中医特色外治方法,《灵枢·官针》中指出,“恢刺者,直刺傍之……以治筋痹也”,说明针刺可松弛紧张、僵硬的骨骼肌,改善肢体功能状况[12]。本研究中,针对骨折术后机体肝肾亏虚、气血不荣的特点,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强壮筋骨为治疗方法,辨证选择血海、膝眼、委中、梁丘、上巨虚、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位。其中,血海能化血为气,运化脾血;膝眼、鹤顶是治疗膝关节疼痛的要穴,能疏通关节、宣痹通络、强壮腰膝;上巨虚、梁丘可疏通经络;阴陵泉健脾化湿、通经活络;阳陵泉通筋骨活血、舒筋活络;委中舒筋通络、散瘀活血[13]。诸穴合用,针刺后可起到活血化瘀、续筋接骨、补肾益肝的功效,对骨折术后的膝关节功能障碍有良好的康复效果[14]。现代研究表明,针灸深部组织可刺激末梢神经感受器,加强粗神经纤维的传入活动,减少细神经纤维的传入活动,达到镇痛效应,并能促进膝关节周围炎症的吸收,加快血液循环,修复和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还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1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提升躯体舒适度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