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杰
(山东济宁邹城市中医院骨伤科,山东邹城 273500)
颈源性头痛是一类分布于患侧颈、枕、顶、颞和额部,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发作的头痛,同时伴有颈部僵硬,活动度差等,这种疼痛单双侧均可发生,有时也会涉及整个头部,多发于中老年人群。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较多,但多认为该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与自身习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多,长期颈部前倾会引起颈部肌肉酸痛、部分肌肉过度僵硬,刺激压迫头颈部神经血管导致头痛、颈部不适,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明显影响其生活质量[1]。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方法也较多,包括手法推拿、针灸、局部封闭及药物治疗等,但往往效果一般。临床应重视颈源性头痛,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2]。基于此,本研究将刃针疗法与手法按摩引入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中,选取2020 年5 月—2021年5 月该院收治的76 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究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76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展开。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料比较
纳入标准:满足中、西医诊断标准;具备手法按摩治疗、刃针治疗的适应证;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肾、脑功能障碍患者;恶病质患者;急慢性传染病患者;颈枕部皮肤存在破损或溃疡患者;凝血机制不全、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者;精神发育迟滞和精神疾病;颈部重度骨质疏松者、骨折患者[3-4]。
对照组采用手法按摩治疗。操作者使用按摩手法放松患者颈部及两侧肩部肌肉,时间为10 min;然后在其枕部、颈部、肩部、背部寻找压痛点及筋结条索,用拇指进行按压松解,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耐受为度,每个治疗点持续约5 min。治疗每周2 次,持续2周[3]。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刃针治疗。针具选择0.40 mm×25 mm 的一次性无菌刃针。嘱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颈椎尽可能弯曲,前额接触床面。上肢自然下垂在治疗床两侧,医师站在治疗床头部前方,戴无菌手套,在下项线(后枕部两乳突之间的连线)上脊正中线旁开2.5~3 cm 范围内触摸阳性点,并用记号笔标记,同样方法在C2棘突旁及枕大神经治疗点(枕骨下缘上1.5 cm,脊正中线旁开2.5~3 cm)触摸寻找阳性点并标记,用碘伏于标记的治疗点处常规消毒3遍。在下项线阳性治疗点处,医师左手按住条索及结节,右手持刃针自外下朝内上方刺入,进针深度为0.5~1 cm,确保与枕骨下项线对准,针尖与人体纵轴平行切割分离2~4 下,感觉条索及结节消失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3 min 止血。在枕大神经治疗点处,操作方法相同,但进针方向应垂直于骨面,进针深度为0.5~1 cm,不必到枕骨骨膜,切割松解2~4 下,左手感觉条索及结节消失后出针,干棉球按压3 min 止血。在C2棘突旁治疗点,使用刃针直刺,进针深度为0.5~1 cm,切割筋膜层,松解后出针,干棉球按压3 min 止血。治疗每周2 次,持续2 周[4-5]。
(1)疼痛程度。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量表分值为0~10 分,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选择数值,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剧烈。(2)颈椎活动程度。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ROM),并根据其日常表现打分:日常生活未受影响,活动自如,计1 分;对日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活动范围与程度受到一定限制,计2 分;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活动时僵硬、费力,计3 分;活动严重受限,计4 分[6]。(3)就诊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调查表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性别、就诊满意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年龄、VAS 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两组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治疗前,两组的RO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两组的ROM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M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M 评分比较[(),分]
研究组的就诊满意率为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研究表明[7],普通人群中颈源性头痛的发病率约为2.5%,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该病临床症状多样,早期主要表现为颈枕部疼痛不适,可合并颈部僵硬、活动受限等,有时可出现额顶部、颞部疼痛,甚至牵涉全头部疼痛,严重者可伴有耳鸣、视物模糊、头晕、恶心等症状,需及时接受有效的诊治。现阶段,临床尚未明确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中医虽无颈源性头痛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头痛”“颈项痛”“项痹”等范畴,认为其病机多为气滞血瘀、脉络痹阻所致的“不通则痛”,以及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所致的“不荣则痛”。西医多认为该病与颈部小关节及颈椎序列改变、颈椎退行性变有关,上述病因可改变颈部生理曲度及力线,造成周围组织张力异常,肌肉紧张使相应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加之无菌性炎症的刺激,产生疼痛[8-9]。
手法按摩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常用方式之一,通过对头部及颈肩部肌肉进行按摩,能够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神经卡压,扩张局部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本研究在手法按摩的基础上增加了刃针治疗。刃针治疗可松解头、颈、肩软组织,缓解粘连、收缩、酸痛及僵硬,减轻堵塞等病理变化,减轻软组织对神经和血管的刺激或压迫,使颈部肌肉恢复原始状态,达到动态机械平衡[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的VAS、ROM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两组的VAS、ROM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刃针结合手法按摩能更好地治疗颈源性头痛,缓解疼痛程度,改善颈椎ROM,其疗效优于单纯的手法治疗,且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安全性较高。刃针疗法是一种综合微创治疗方法,也是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刃针不仅具有针刀的功能,同时兼具针灸的作用,其针体比普通针灸针粗,针刺感强,刺激信息或感觉优于传统针刺,能更好地调动脊髓镇痛和脑内镇痛机制,产生镇痛物质,达到镇痛效果[11]。刃针疗法具有微创、应用广、效果好等优点,易于为大众接受。
综上所述,手法按摩结合刃针治疗,可显著减轻颈源性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颈椎活动度,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