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伟,赵国彬,刘俊凯,李鸿娟
(1.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山东德州 253600;2.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中医院肾内科,山东德州 2 536003;3.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山东德州 253600;4.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中医院内科,山东德州 253600)
甲状腺结节是因甲状腺局部异常增生诱发的散在性病变,属于内分泌科的常见病,主要于女性群体内发病,除发现颈部的肿物外,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少数肿大明显者则会自觉颈前区不适[1-2]。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种,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饮食方式的不断改变,该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良性结节会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癌变,故需予以患者积极的治疗[3]。中医将甲状腺结节归为“瘿瘤”范畴,认为该病主要是由情志内伤、饮食、水土失宜与体质等因素共同所致,故治疗时应注重疏肝理气、肝脾同调[4]。中医在治疗甲状腺结节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治疗手段多样,如中药、针灸等常用方法。然而,临床关于针药结合治疗肝脾不调、气滞痰凝型甲状腺结节的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该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84 例肝脾不调、气滞痰凝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对象,分析针药结合治疗方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84 例肝脾不调、气滞痰凝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西医符合《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结节》[5]中有关诊断标准;伴有明显的疼痛、颈部水肿症状;患处与四周邻近器官、组织无浸润;中医符合《中医内科学》[6]内瘿瘤相关诊断标准:症见颈前喉结两边有肿大结块,随吞咽上下移动,可触及结节或肿块,质韧,急躁易怒,喉间有痰,颈部有闷胀感、咽部异物感,胸闷心悸,舌淡白,苔薄白,脉弦滑;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伴有神经疾病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凝血系统异常或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未严格遵守试验药品的使用方法者。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26 例;年龄32~54 岁,平均年龄(40.59±2.36)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3.09±0.43)年。观察组男15 例,女27 例;年龄34~56 岁,平均年龄(40.63±2.39)岁;病程2~6 年,平均病程(3.14±0.45)年。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采用理气化痰消瘤方治疗。药方由柴胡、陈皮、夏枯草、香附各15 g,半夏、连翘、郁金、川芎、玄参各10 g,生甘草3 g 组成,肝热者加栀子、天花粉各10 g,血瘀者加莪术、三棱各10 g,脾虚者加黄芪、白术各15 g,阴虚者加鳖甲20 g,生地15 g,以水煎服,取汁200 mL,每天1 剂,分早晚两次口服,连续用药3 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局部取穴:围刺结节,视结节大小,上下左右向结节中心呈45°斜刺4针,结节正中直刺1 针;近端取穴:取与甲状腺前后相对的天柱(双侧)、大杼(双侧)、膏盲穴;远端取穴:取曲池(双侧)、合谷(双侧)与华佗夹脊穴;对上述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选用1.5 寸无菌毫针,直刺所选穴位,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3 次/周,12 次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1)临床疗效:痊愈:患者症状、结节消失;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节缩小≥50%;有效:患者症状有所缓解,结节缩小30%~49%;无效:症状无改善,结节缩小<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中医症候积分:于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将胸闷心悸、急躁易怒、倦怠乏力、纳差由轻到重分为5 个等级,分别记做1、2、3、4、5 分,分数越高则症状越严重。
(3)甲状腺结节直径:于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复查超声,记录患者甲状腺结节直径的变化情况。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如临床疗效等用[n(%)]表示,计量资料如甲状腺结节直径等用()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胸闷心悸、急躁易怒、倦怠乏力、纳差积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胸闷心悸、急躁易怒、倦怠乏力、纳差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甲状腺结节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甲状腺结节直径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直径比较[(),mm]
表3 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直径比较[(),mm]
甲状腺结节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所诱发的甲状腺疾病,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促使该病的发生率亦逐年增长[7]。甲状腺结节可分成良性与恶性两种类型,虽然恶性率较低,但甲状腺是内分泌器官,良性病变仍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需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中医将甲状腺结节归属为“瘿瘤”范畴,认为其与肝、脾有关,肝郁则气滞,脾伤则生痰;若情志不遂则会致使肝失疏泄、郁而化火;若脾失健运,则会内生湿邪,炼液成痰。二者相互影响,于颈前结为瘿瘤,故肝脾不调、气滞痰凝型甲状腺结节较为常见,治疗时应注重疏肝理气、健脾化痰[8]。本研究采用理气化痰消瘤方进行治疗,方中柴胡可通阳透表、疏肝解郁,陈皮可理气化痰、健脾燥湿,夏枯草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香附可养肝燥湿、疏肝理气,半夏可燥湿化痰、消痞散结,连翘可消痈散结、清热解毒,郁金可行气解郁、清心开窍,川芎可疏肝行气,玄参可清热滋阴、解毒散结,生甘草可清热解毒、益气化痰。诸药配伍,共奏肝脾通调、疏肝理气、健脾化痰之功,缓解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症状[9]。然而中药单用起效较为缓慢,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病情,故临床常考虑联合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胸闷心悸、急躁易怒、倦怠乏力、纳差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甲状腺结节直径小于对照组,提示针药结合在肝脾不调、气滞痰凝型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缩小甲状腺结节,加快患者康复。原因在于,穴位选用天柱、大杼、膏盲、曲池、合谷与华佗夹脊穴进行针刺,其中天柱穴属太阳膀胱经,可行气止痛,大杼穴可清热止痛、宣肺理气,膏盲穴可散热排脂、调理肺气、补虚益损,曲池穴可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合谷穴可疏风解表、通经活络,华佗夹脊穴可调理脏腑气血功能。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可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促使甲状腺结节缩小[10]。本研究将中药与针灸联合使用,方法灵活,标本兼治,可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早恢复。
综上所述,针药联合治疗方式在肝脾不调、气滞痰凝型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甲状腺结节,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大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