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点灸和药物竹罐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2021-08-10 12:24罗致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24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医药

罗致

(南宁市邕宁区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广西南宁 530299)

脑卒中患者因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脑卒中所致的偏瘫属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即中枢性瘫痪,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影响患肢的功能康复,日久则出现关节挛缩强直、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征[1]。既往临床多通过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但因训练周期通常较长,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使得治疗效果不明显,导致其患肢主动活动能力逐渐丧失,严重者甚至完全丧失。因此,临床需加强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防治的研究,积极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壮医为我国少数民族医学之一,其特有的壮医药线点灸和药物竹罐疗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将其用于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中,或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 年3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和药物竹罐疗法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00 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治疗组中有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20 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5 岁,最小为40 岁,平均(57.5±3.6)岁;13 例为脑出血,37 例为脑梗死。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2 例,女性患者18 例;患者年龄最大71 岁,最小42 岁,平均(56.5±3.9)岁;15 例为脑出血,35 例为脑梗死。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年龄在40 岁以上;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 年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的中风病诊断标准[2];头颅CT 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为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1.3 纳入标准

年龄40~75 岁,且为首次发病;病程处于发病后1~30 d 内;病情较为稳定;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愿意主动配合参与研究。

1.4 排除标准

有认知障碍、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者;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者;无法配合完成治疗者。

1.5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具体如下:早期康复训练以按摩、吞咽训练为主,以推、按、捏、揉等手法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30 min/次,2 次/d;指导患者进行口腔运动功能训练,包括咂唇、弹舌、下颌开闭、鼓腮等,每个动作10 次/组,15 min/d。后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坐、立、肢体伸展和屈曲等训练,待患者能下床活动后,可借助单车、椭圆机等器械进行有氧训练,初始训练时间以10~15 min/次为宜,后可逐渐延长至30 min/次,每周训练5 d。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壮医药线点灸和药物竹罐拔罐治疗,具体如下:(1)壮医药线点灸。①器具选择:酒精灯、2 号药线(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生产,直径为0.7 mm)。②取穴: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等穴。③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医师食指及拇指持2 号药线的一端,露出线头l~2 cm,将露出的线端用酒精灯点燃,使线头留有小火星,将带有火星的线端在穴位上进行点按,一按为l 壮,l 壮/穴,点按时以皮肤表面有轻微灼热感为宜,若疼痛感过于强烈,或皮肤表面红肿严重,需及时停止治疗。壮医药线点灸1 次/d。(2)壮医药物竹罐治疗:①药液及药罐制备:采用壮族民间验方:石菖蒲30 g、五爪风30 g、三角风30 g、伸筋草30 g、五加皮40 g、杜仲藤30 g、鸡屎藤30 g、四方藤50 g、宽筋藤50 g、三钱三30 g、艾叶30 g,加水4 000~5 000 mL,煮沸后将制作好的竹罐投入其中煮10 min 左右,每剂药可重复使用2~3 d。②选穴:选取大椎、心俞、肝俞、脾俞、神道、风门、膈俞、肩贞、环跳等穴。③操作方法:将药罐捞出后甩净水珠,趁热吸拔于选定的穴位上,15~20 min 后起罐,用消毒棉球将皮肤擦干净,随后用湿药巾热敷于拔罐部位(药巾为消毒毛巾浸于热药液,取出拧至半干而成)。重症患者可于拔罐5 min 后取罐,用三棱针针刺放血,再行拔罐,其余操作方法同前。壮医药物竹罐治疗1 次/d。

两组均治疗2 个月。

1.6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临床治愈:主要症状及患侧肢体体征消失,症状评分减少≥85%;显效:主要症状及患侧肢体体征明显减轻,症状评分减少50%~84%;有效:主要症状及患侧肢体体征部分减轻,症状评分减少20%~49%;无效:主要症状及患侧肢体体征无改变,症状评分减少<20%。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运动功能: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该量表包括上肢功能10 项,满分66 分;下肢功能7 项,满分为34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运动功能越好。

(3)神经功能: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2]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量表总分45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4)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数(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0~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如性别、治疗效果等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如年龄、病程、FMA 评分等用()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FMA 评分

治疗前,两组的上下肢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上下肢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FMA 评分[(),分]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FMA 评分[(),分]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BI 评分

治疗前,两组的NIHSS 评分及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BI 指数评分[(),分]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BI 指数评分[(),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及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持续下降,但绝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仍会遗留肢体痉挛、失用手、膝过伸、足内翻等问题,造成运动功能障碍,在后续的康复治疗中,如果只关注如何降低患者痉挛、改善其手功能、促进足部运动等,可能会忽略知觉障碍等肉眼无法察觉的问题,影响最终的康复效果。有学者认为[3],骨骼肌内的感受器——肌梭,在受到刺激时可引起牵张反射。Ⅰ类神经传入纤维即来自于肌梭,其将刺激信息传入脊髓即可引起牵张反射,使瘫痪肌肉产生自主性收缩,从而逐渐恢复运动功能。在此基础上给予皮肤一定的刺激,能够相对特异地激活脑部功能区[4],促使大脑皮层与皮层下联络的建立,纠正上肢痉挛异常模式。脑卒中患者因中枢神经损伤,会丧失一部分功能,其中知觉障碍是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的重要因素。知觉障碍可导致患者感觉与肉体分离,因此单纯针对某块肌肉进行训练的康复方法并不完善,还需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感觉输入,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壮医药线点灸和药物竹罐疗法均为流传于壮族民间的外治方法,二者联合使用,可对患肢起到由浅入深的刺激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正常运动功能模式的形成[5]。本研究将康复治疗与壮医传统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促进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上下肢FMA 评分、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卒中运功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壮医药线点灸和药物竹罐治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恢复效果。

壮医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谷道、水道、气道(即三气同步)及龙路、火路共同作用的结果,若三道通畅,调节正常,人与天地之气就能保持协调平衡,即处于健康状态。运用壮医药线点灸和药物竹罐疗法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可活血化瘀、解毒生肌,符合壮医从虚实论治、标本兼治的治疗大法[6]。陈澜等[7]的研究中将150 只脑卒中大鼠作为对象纳入研究,发现接受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的大鼠,其肢体功能改善效果更佳,与本文结果一致,说明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能调整、改善气血,达到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目的。

综上所述,壮医药线点灸和药物竹罐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具有简便、实用、费用低廉、疗效确切等特点,能有效改善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运功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适用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医药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