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军 刘紫燕
(广州大学 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民办高校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继续发展和落实好民办高校肩负的历史责任,进一步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成为重中之重。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加大民办学校党组织组建力度……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2018 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的通知》强调,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2019 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述文件都表明,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不容忽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探究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内在需要,而且有利于推进党组织及其影响力的相关研究。
当前民办高校党组织研究呈现以下三大特点:一是从研究内容来看,对民办高校党组织功能定位、作用发挥和考核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多,对民办高校党组织负责人的研究较少;二是从研究手段来看,宏观层面的规范研究较多,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较少;三是从研究视角来看,已有民办高校党组织研究尚缺乏组织行为学、教育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在影响力研究方面,国外有参考性的研究主要体现在Yukl等(2002)对领导影响力测量工具的分析(1)Yukl G,Gordon A,Taber T,A Hierarchical Taxonomy of Leadership Behavior Integrating a Half Century of Behavior Research,Journal of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Studies,2002,No.8,pp.15-32.;国内较为系统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工商管理领域,聚焦于民间公益组织领导者、军队基层干部和企业领导者的影响力分析,而教育管理领域涉及影响力的相关研究较少,研究主题集中在公办高校辅导员、公办中学校长的影响力,尚未发现有针对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的研究。本文拟通过实证调查,分析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现状及其制约因素,据此提出改进对策,以期弥合已有研究的不足,为推进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提供启迪与借鉴。
由于目前对民办高校二级院(系)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影响力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中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主要是指二级院(系)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研究对象也包含党总支副书记,主要是因为有些民办高校二级院(系)没有党总支书记,只配备专职的党总支副书记。对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的实证探究,关键是要对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影响力进行界定,并将其转换成可操作性的概念,据此开展调查与研究。
笔者对影响力的相关文献作了梳理,发现大多数学者认同影响力包含非权力性影响力和权力性影响力两个维度。对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要素,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周彦良(2000)认为,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能力水平、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等方面(2)周彦良:《论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第3-4页。;王志杰(2002)认为,领导者的工作能力、思想品质、领导作风、群众观念和自身形象都是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要素(3)王志杰:《浅谈基层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理论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6期,第55-56页。;李冬生(2007)认为,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由知识、品德、能力和情感构成(4)李冬生:《试论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及其提高》,《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S1期,第188-189页。;沈小平(2008)认为,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由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才能、深厚的情感、牢靠的信誉、务实的工作作风、公正的言行、突出的政绩和廉洁道德操守构成(5)沈小平:《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十大要素》,《党政论坛》2008年第1期,第53-54页。;侯晋雄等(2008)认为,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由人格魅力、工作能力、坚强意志和宽广胸襟构成,并认为人格魅力是基础,工作能力是条件(6)侯晋雄、王锦辉:《关于提升非权力领导影响力的几点思考》,《理论与改革》2008年第6期,第91-92页。;李林林(2011)认为,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由其知识、品德、人格、行为、情感和能力等个体因素构成(7)李林林:《领导行为的主导:非权力影响力》,《山西日报》2011年4月25日,第C02版。。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把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构成因素归纳为能力、性格、知识和情感沟通。对于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要素,学者们大都认为主要分为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如刘会浩(2017)认为,权力性影响力也叫职位影响力,包含了传统观念、职位权力和自身资历等因素(8)刘会浩:《民间公益组织领导者影响力分析——以河南省中牟县A民间公益组织为例》,河南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基于以上研究基础,本研究把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分析框架界定为非权力性影响力和权力性影响力两个维度,其中非权力性影响力包含能力、性格、知识和情感沟通四个要素,权力性影响力包含职位权力、传统观念和资历三个要素。
基于上述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分析框架,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围绕“非权力性影响力”设置的题项,共14小题;第三部分是围绕“权力性影响力”设置的题项,共8小题;第四部分是围绕“综合性影响力”设置的题项,共10小题。发放对象是广东8所民办高校的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含预备党员)。此次调研主要通过问卷星平台展开,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这8所民办高校包括1所民办高职院校、4所独立学院和3所民办本科高校。其中,教职工问卷回收385份,有效问卷为361份,学生问卷回收905份,有效问卷为897份,两者合计,问卷有效率达97.5%。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下文将基于构建的分析框架及指标体系,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能力要素看,学生党员和教职工党员最认可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的是能力因素(学生党员占60.1%,教职工党员占59.0%),其次是为人(学生党员占22.1%,教职工党员占23.3%)。此外,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最应改善的能力的调查显示,学生党员和教职工党员都认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最应改善的是创新能力(学生党员占40.2%,教职工党员占40.7%),具体见图1、图2。
图1 学生党员认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最应改善的能力
图2 教职工党员认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最应改善的能力
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性格要素看,学生党员和教职工党员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性格满意度均较高。学生党员中认为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性格非常好的占50.7%,较好的占43.5%,两者合计占94.2%,可见学生党员满意度较高。教职工党员中认为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性格非常好的占52.9%,较好的占41.3%,表明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的性格受到教职工党员认可。
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知识要素看,学生党员中认为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知识面“很广泛”的占46.2%,“较广泛”的占47.4%,可见学生党员大多认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知识面的广泛度。教职工党员中认为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知识面“很广泛”的占41.8%,“较广泛”的占47.4%,表明教职工党员也大多认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知识面的广泛度。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建领域专业程度方面的调查显示,54.8%的学生党员和48.8%的教职工党员认为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比较是”党建领域的专家。
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情感沟通要素看,学生党员中与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经常交流谈心的占58.0%,有事才交流谈心的占32.0%,很少交流谈心的占7.4%,基本不交流谈心的占2.5%,从不交流谈心的只占0.2%。教职工党员中与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经常交流谈心的占54.8%,有事才交流谈心的占36.0%,很少交流谈心的占5.8%,基本不交流谈心的占3.0%,从不交流谈心的只占0.3%。由此可见,学生党员和教职工党员大都表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有与师生交流谈心的情况,但选择有事才交流谈心、很少交流谈心、基本不交流谈心和从不交流谈心的也占一定比例。对师生了解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渠道的调查显示,学生党员(占76.0%)和教职工党员(占60.7%)大多通过开会了解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说明师生党员了解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渠道比较单一(见图3、图4),且主要进行知识信息的沟通,而不是情感的沟通。
图3 学生党员了解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渠道
图4 教职工党员了解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渠道
从权力性影响力的职位权力要素看,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职位敬畏感的调查显示,学生党员中对院(系)党组织负责人职位“很有敬畏感”的占40.0%,“较有敬畏感”的占51.2%,“一般”的占8.4%,“没有敬畏感”的占0.4%。教职工党员中对院(系)党组织负责人职位“很有敬畏感”的占36.0%,“较有敬畏感”的占43.8%,“一般”的占18.3%,“没有敬畏感”的占1.9%。另外,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权力适宜度的调查显示,学生党员(占85.1%)和教职工党员(74.0%)大多认为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权力适宜。
从权力性影响力的传统观念要素看,对是否习惯于听从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指挥与号令方面的调查显示,学生党员中“很习惯”听从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指挥与号令的占41.2%,“比较习惯”的占51.4%,“一般习惯”的占7.2%,“很不习惯”的占0.1%。教职工党员中“很习惯”听从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指挥与号令的占41.0%,“比较习惯”的占46.3%,“一般习惯”的占11.9%,“比较不习惯”的占0.8%。可见,学生党员和教职工党员大都“比较习惯”听从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的指挥与号令。对党组织负责人下达命令和通知执行程度的调查显示,学生党员(占96.2%)和教职工党员(占96.4%)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下达的命令与通知基本都“认真听取,积极执行”。
从权力性影响力的资历要素看,学生党员中认为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很有资历”来管理好基层党组织的占41.0%,“比较有资历”的占52.3%,“一般”的占6.6%,“不够资历”的占0.1%。教职工党员中认为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很有资历”来管理好基层党组织的占37.1%,“比较有资历”的占53.5%,“一般”的占9.1%,“不够资历”的占0.3%。可见,学生党员和教职工党员大多认为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比较有资历”来管理好基层党组织。
通过对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制约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发挥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建工作创新能力不足、党建理论知识不够丰富、与师生情感沟通不足、激励方式单一以及党建工作资历尚浅等方面。
能力是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9)荆晓霞:《中学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调查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学生党员和教职工党员最认可的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能力。访谈也发现,许多民办高校师生党员因认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能力而对其产生敬畏感,可见能力是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多数学生党员和教职工党员认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最应该改善的能力是创新力,尽管开展的党建活动较多,但是缺乏创新性。这一调查结果也得到了访谈信息的佐证。在笔者对样本民办高校党委书记进行访谈时,他们大都提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虽然工作认真负责,但思想比较保守,习惯于上传下达,在党建工作创新方面魄力不足,创新思维与能力仍有待提升。另外,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进行访谈后发现,大部分负责人认为自身在党建创新方面做得不够好,党建活动的形式有待丰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创新,缺乏特色党建品牌活动。例如,A校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党总支书记在访谈中表示“学院党建活动还存在着创新不多、实施效果不够好等问题”,B校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在访谈中也表示“学院活动载体单一,缺乏创新精神,有时为了活动而活动”。由于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建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党建活动载体单一、活动内生动力不强、活动效果不佳,进而制约其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有效发挥。
文化知识水平是个人智力水平的体现,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意味着个人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具备更多的能力基础。一般来说,文化水平高的人综合能力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强,往往会更受人的尊重和信赖(10)刘会浩:《民间公益组织领导者影响力分析——以河南省中牟县A民间公益组织为例》,河南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调查发现,有49.1%的学生党员和54.3%的教职工党员认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建理论知识“比较丰富”或“一般”。在党组织负责人的知识面方面,有53.6%的学生党员和57.9%的教职工党员认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或“一般”。在问到“您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是党建领域的专家吗”时,72.5%的学生党员和67.1%的教职工党员认为,党组织负责人“比较是”或者“一般是”。据笔者对样本民办高校党委书记的访谈,他们也一致认为本校院(系)层面的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的党建理论知识不足,亟须加强。另外,对各院(系)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的访谈也发现,他们普遍认为自身对民办高校党建缺乏充分的研究,党建理论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例如,C校国际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认为“自身在开展党建工作中确实缺乏对党建工作的理论思考与研究”,D校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认为“自身主持党建工作年限不长,对党建工作没什么经验,而且党建方面的知识也是边工作边学习,理论知识并不丰富”。这也从侧面表明,部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建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有待改进,党建理论知识的不足制约其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有效发挥。
情感是一种精神性因素,是人对客观的人、物等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其心理效应是使被领导者产生亲切感(11)余静:《谈企业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价值工程》2013年第29期,第153-154页。。在问到“您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的”时,通过开会渠道了解的学生党员和教职工党员分别占76.0%、60.7%,通过交往渠道了解的学生党员和教职工党员分别占13.7%、27.7%。这一状况说明,部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与师生党员之间情感沟通不足,未有效拉近其与师生党员的心理距离,制约其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有效发挥。
权力性影响力是权力因素在组织和社会的作用下产生的强制性影响,是认识和把握社会活动规律的权力基础,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权力、地位、传统观念及资历等构成(12)黄向红:《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培育研究》,湖南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发现,在问到“您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哪方面的影响力有待改进”时,受访者选择激励方式的较多,有52.6%的学生党员和50.7%的教职工党员都认为激励方式有待改进,间接表明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激励方式上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追求进步的意愿。在访谈中也发现,教职工党员认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未能激励他们,无法满足他们职业发展等需求;学生党员认为党组织负责人未能很好地激励他们,无法获得价值感。这必然会制约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权力性影响力的有效发挥。
在权力性影响力中,资历因素是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人们普遍认为领导者大多是德才兼备和有功之臣,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个人崇拜”(13)梁君:《加强行政领导者的影响力建设势在必行》,《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32-35页。,往往对资历较深的管理者怀有较强的敬畏感。例如在选拔干部的过程中,年纪较大、资格较老、曾经担任过一定职务的人,比初出茅庐、具有较强能力、勇于开拓和年富力强的年轻人更容易得到认可。因此,从资历因素看,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管理者过去的经历附加给管理者的力量,同样存在于管理者行为之前。据笔者对样本民办高校党委书记的访谈,他们大多认为院(系)党组织负责人队伍整体比较年轻,从事党建工作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虽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师生党员比较认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资历,但通过访谈发现,无论是上级党组织还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自身,都认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建工作资历尚浅,还有改进空间。在问到“您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是否交叉任职”时,76.5%的教职工党员认为所在院(系)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存在“既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又负责院(系)行政工作”的交叉任职情况。在与院(系)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的访谈中发现,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正在逐渐开展交叉任职,一些交叉任职的党组织负责人党建工作资历较浅、经验不足,影响其权力性影响力的有效发挥。
要突破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的制约,可从增强创新能力、拓展党建理论知识面、加强与师生的情感沟通以及丰富激励方式等方面着手,切实提升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综合影响力。
调查发现,在“最认可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项中,选“能力”的人最多,表明师生党员都喜欢有能力的人担任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换言之,综合能力突出的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更易被师生党员欣赏,也更易被人接受和影响别人,从而有效发挥其非权力性影响力。因此,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包括执行能力、号召能力、协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调查还发现,大多数师生党员认为所在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最应改善的能力是“创新力”。这也意味着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创新能力的影响,增强党建工作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其非权力性影响力。这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创新党建活动形式,打造院(系)党建活动品牌。一些可办可不办的形式性党建活动尽量少办或者不办,多开展一些形式丰富、有活力、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能体现院(系)特色的品牌党建活动,从而调动师生参加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使党建活动贴近师生,打造真正有意义的党建活动。二是加强基层党群活动创新。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身先示范,带领党员积极推进党员进班级、党建带团建等活动,尤其应积极探索利用移动互联、智能感知等技术,突破时空局限,把党员活动与班级、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有机结合起来,使党员能随时随地与学生团体建立密切联系,扩大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还应积极听取广大师生群众意见,创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帮老助残、服务社区和爱心捐赠等志愿活动,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中去,让群众深切感知到党员就在身边,以优质服务质量来增强自身及党组织的影响力,进而改善党群关系,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本领。
前文的调查结果表明,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建理论知识水平未能得到师生党员的广泛认可。李开发(2017)提出,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存在认识不到位、工作基础薄弱、党组织负责人履职难及教职工党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14)李开发:《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北京日报》2017年7月13日,第11版。。部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缺乏工作经验和党建理论知识素养,致使党建工作难以开展。目前,已有不少民办高校开始注重党务干部的培训,如江西服装学院通过集中宣讲和分散学习相结合、个人思考和座谈讨论相结合、先进典型示范与反面典型警示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政治理论学习(15)曹华、银海:《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西服装学院党组织为例》,《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8期,第74-75页。;广东白云学院努力构建“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各级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充当学习的标杆,并对党组织负责人定期进行系统培训(16)李庆朋、阳鹏:《构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 实现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第5-8页。。借鉴这些经验,今后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党建理论知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增强学习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党建领域的专家,进而赢得师生党员的尊敬和认同,提升自身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前文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师生党员是通过“开会”渠道来了解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小部分是通过“交往”渠道了解。这充分说明,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与师生之间缺乏情感沟通,存在脱离群众的情况。因此,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应重视与师生的情感沟通,进一步改善与师生的关系,提升自身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一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与师生的交流对话,尽可能多地考虑师生感受,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情感需求。党组织负责人与教职工之间既是上下属关系,也是同事关系,与学生之间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有必要加强自身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可制定“三会一课”的议事沟通制度,经常与师生面对面沟通和一对一谈心,把工作真正做到师生的心坎上去(17)赵俊亚:《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建设路径研究》,《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第102-104页。。二是与师生交流不仅要过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学业情况,也要多多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身体健康状况以及个人需求,让师生切实感受到来自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进而激励他们更好地参与党建活动,提高党建工作成效。可借鉴青岛工学院的做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所难、所需,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真正做到为学生排忧解难;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 深入学生, 走进课堂、宿舍,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18)袁磊、姜中杰:《浅谈新形势下民办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以青岛工学院为例》,《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年第9期,第23-24页。。三是遇到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师生,如家里出现困难或有疾病困扰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安慰,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党组织的关心、坚定克服困难的决心,从而继续以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状态投入党建活动。可借鉴北京城市学院制定的特殊师生群体帮扶制度,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教职工定期给予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帮助;对于困难学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学习指导和物质帮助(19)范力、杨培玉:《健全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师生利益诉求机制——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19-23页。。
要想提高权力性影响力,应注重用好职位权力。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职位权力是由党组织赋予的,包括惩罚权、奖赏权和合法权等。调查发现,一半的受访师生党员认为党组织负责人最应该改进的是奖赏权。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积极运用奖赏权,尽可能满足师生党员对于扩展职业发展平台的美好愿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从而提高师生党员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一是要客观公正地制定、完善党员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基层党组织考评体系,如先制定不超过8个的一级指标,再制定具体的二级指标(一般不超过3个),且每个指标都要赋予不同的权重(20)文涵:《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研究》,《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第19-20页。;二是要根据不同需求实施奖赏,使教职工党员各得其所,真正实现激励的目的;三是要注意奖赏的频率和灵活性,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对于学生党员,主要是提高优秀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比重,提供各种参与党务培训的机会,更多给予精神激励以实现学生党员的价值追求。可借鉴上海杉达学院的做法,如开展校内培训班、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扩大学生党员的覆盖面,除了班级推荐外,还推广到团学联、志愿者、园区楼管会及教学信息员等(21)蒋华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以上海杉达学院为例》,出自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编:《决策论坛——系统科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5年,第39-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