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的原因不尽相同,致富的决心异常坚定。坐落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谷金楼镇后岳连村,2014年被认定为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40%。208户的小村庄,仅靠着1004亩耕地,缘何短短几年便摘了“贫困帽”?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走向振兴之路上,且看后岳连村党支部如何让土地生“金”。
千亩梨园,初尝“甜头”
走在郁郁葱葱的梨树间,村民们早已为“梨宝宝”套上纸袋。“村里没钱没资源,想发展只能在这仅有的1000亩地上做文章。”村党支部书记晁自军说,“2017年10月,经多地考察,我们最终决定与山东省青青大地琪琪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种梨树。”
“家里就这几亩地,老农民没了地那还叫农民吗?叫我们吃啥喝啥?”村民代表郭国铎一句话说出了村民的顾虑。玉米小麦的传统农业种植在村民心里根深蒂固,农民没了地就像鱼儿没了水,村民们始终不敢迈出土地流转的第一步。
在村支部书记晁自军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率先带头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又号召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挨家挨户做工作,一个多月下来,流转了600亩土地,110多户村民成为了股东。
“今年已经是梨园创办的第四个年头,我们的秋月梨个儿大汁多,今年预计产量能达到260万斤,股东每亩地每年除了1200元保底收益外,还能享受销售后的二次分红。”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国栋喜悦地说道。
集体经济,自主“造血”
拒绝“等靠要”,集体经济如何增收?小村发展如何破壁?谷金楼镇党委书记邢晓伟说:“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后岳连村以千亩梨园为依托,将林果业作为主导产业,坚持村集体经济系统性、多元化发展的主基调,探索实施了‘资产盘活+项目支撑+内生发展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一手抓用实用活资源资产,将村集体闲置房屋租赁经营、村集体土地56亩梨园流转,一手抓争取协调项目支撑。在谷金楼镇党委及帮扶单位协调下,在涨库路建设5座温室大棚发展飞地经济,村内千平扶贫车间由河南省众旺服饰有限公司承租,带动70余名村民就业,实现了“看住家、顾住娃、不出家门挣钱花”的梦想。
“上级给争取了那么多项目,我们自己也不能闲着。”村“两委”一合计,把剩余的60余亩村集体土地种上了楸树、梓树、杜仲等6000余棵,其茎叶、果实、树皮可作药用,又流转了村民土地140亩种植毛豆、胡萝卜等经济作物,全面增强“造血”功能。
摘了“贫困帽”,集体奔小康。村民年人均增收8000元,村集体年收入达30万元,村民搭上了“致富顺风车”,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后岳连村实实在在把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转变成了为民服务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
扮靓“面子”,做实“里子”
村民富了,村庄也要美。村内75岁的老党员晁运生出门必备“三件套”——三轮车、垃圾夹和编织袋,看见哪里有垃圾就会下车捡起来,几十年如一日。“年纪大了,为村里做不了什么大贡献,多捡几年垃圾也算我这个老党员为村里出了一份力、尽了一份责。”晁运生说道。
有了党员模范带头,村内就有了标杆,村“两委”趁热打铁、迅速行动,为村内的5条主街道、48条胡同、3个游园设置了街长、巷长和园长,党员监督,保洁员具体负责,路面卫生、广告清理、树木养护“一揽子”全包。古槐街、紫薇街、忠毅胡同、融乐园等,大街小巷都披上了新衣。
“面子”美了,“里子”更得耐看。为充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后岳连村开展了“美丽庭院”“十星级文明户”等系列评选活动,目前已为24户村民颁发了荣誉证书。“别看我们生活在农村,现在村里环境多好啊,再把家里的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得空了跟姐妹们跳个舞,日子过得美的很!”村民常瑞钗喜不自禁。
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连通左邻右舍,甘冽清澈的丹江水送入家家户户,竞相开放的枝头花苞为村庄点缀新景,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悄然浸润着后岳连村。
来源:河南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