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的影像叙事与力量建构

2021-08-09 03:22刘琪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10期

【摘要】纪实摄影通过摄影镜头对现实生活予以记录,从点滴生活中攫取意涵丰富的图像,让受众在润物无声中感知其所传递的人文深度。文章以陈杰摄影师的“天梯上的悬崖村”为例,从独到的构图设计、巧妙的光影设计和直白温情的拍摄理念这三个方面去剖析其具体作品的视觉呈现和审美意蕴,从而感知纪实摄影所传递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关键词】纪实摄影;影像叙事;悬崖村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0..073

1. 纪实摄影的时代内涵与“天梯上的悬崖村”

1.1 纪实摄影的时代内涵

随着图像时代的来临,摄影作为视觉传播媒介,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时代内涵及现实意义,可以说摄影作品的影像传达对整个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类影像作品的历史长河中,纪实摄影用它特有的记录性和真实性诉说着过去的历史,承载着时代变迁的文化记忆。纪实摄影可以说是最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视觉表现样式,其完全承袭了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在相机镜头和摄影技术的加持下去框取世界,对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进行剥丝抽茧般的提炼和概括,让瞬间成为永恒,从而营造多元化、多极化的审美意象来映射生活之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创作者内心的情感,进而向人们揭示出图像背后深层的意义,挖掘出摄影背后的人文力量。

1.2 “天梯上的悬崖村”

几近垂直的藤梯,是连接着悬崖之上的阿土列尔村与外界联系唯一的通道,也是悬崖村孩童通往知识殿堂的唯一路途。新京报摄影记者陈杰多次用这千米藤梯深入悬崖村,拍摄悬崖村中孩童的“800米悬崖求学路”,从而形成了多篇深度新闻摄影专题,这些报道通过各大媒体和网站的纷纷转载,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新京报的新闻报道《悬崖上的村庄》也一度成为网络热点话题。

陈杰的系列报道在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舆论后,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马上表示,将改造藤梯,先尽快施工建造一条钢筋梯道,缓解民众日常出行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在这之后,陈杰先后十余次到达凉山,系列报道“悬崖村”的改进状况,不仅让悬崖村成为重点扶贫对象,而且还使得村里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从接入移动电信4G电缆,每个村落也都出现了可以自主推销农产品的自媒体达人,再到悬崖村勒尔小学新建工程及信息化校园即将完工......悬崖村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向前跨越,而在这背后凝聚的是陈杰从内心深处对悬崖村村民的人文关怀和对“脱贫攻坚”这一时代战略的的深度思考。

2. 纪实摄影的视觉呈现与审美意蕴

2.1 独到的构图设计

纪实摄影的构图强调把自然物象引入到一个独立于现实生活存在的意境中,让多元化的图像符号在平静和动感之间进行对话,并将构思中的典型化人物予以强调,使得画面整体结构合理,作品内涵也更加贴合纪实摄影的主题表达。

陈杰在藤梯上拍下了学生放学路,在画面中,15个孩子在家长和村干部的陪护中攀爬一段几乎垂直的“天梯”,第一个小女孩背着笨重的书包徒手攀爬藤梯,她的脸庞是那样的稚嫩,眼神在清澈中又带点惊恐。而在她后面還有14个孩子也在重复攀爬这千米的悬崖求学路,只因为在这根藤梯的背后有知识、有命运、有未来。画面中纵向的线条呈斜线状,将原本静态的藤梯通过图形引导线变得立体的同时,又带来一定的动感和不平衡性,似乎在暗示一种紧张的气氛。画面中藤梯的方向向远处延伸,学生的身体和藤梯的延伸感都已经突破了画框的限制,让人们感知到了悬崖求学之路的艰与险,不仅使得整幅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纵深感,而且也使得图像更具视觉张力。

2.2 巧妙的光影设计

刘半农说过:“光是画的灵魂,线是画的骨子”。摄影是光的艺术,摄影通过光与影的组合达到了从现实三维空间到二维平面的转换,这种转换后的“再现”也使得各个构成元素可以相互配合从而形成“立体感”,最终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

2017年的国庆期间,陈杰拍摄了村民陈吉吉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去接从外地赶来的爱心人士。在照片中,陈吉吉的两个女儿在前面攀爬着钢梯,陈吉吉的肩上扛着行李、手里也拎着行李,手脚并用在后面攀爬着。陈杰采用逆光拍摄的手法,前景中钢梯上的钢条和人物都变成了黑影,为画面增添了线条感和结构感,也使得陈吉吉一家人在钢梯上的身影和后面的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凸显了陈吉吉一家人奋力向上樊登、努力向前拼搏的身影,人影、钢条、天空构成了一首无声的悬崖光影协奏曲。可以说,剪影照片在给观众提供足够想象空间的同时,又镌刻着一种满是神秘性的特殊美感和意境。同时,我们可以感知到由于陈杰对“悬崖村”的系列报道与关注,当地政府已经迅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改变现状,千里藤梯也已经换上了钢衣,这也预示着悬崖村将会迎来持续性的变革与跨越性的发展,村民的生活也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3 直白、温情的拍摄理念

纪实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美学特征。因为纪实摄影需要直面拍摄对象,体现主客体之间的真实互动,其间不糅杂任何矫揉造作的成分,所以纪实摄影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直白之美。这种直白之美,看似朴拙,实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能在最大程度上拉近欣赏者和作品之间的审美距离,从而在不经意间撩拨欣赏者的心弦。这就要求摄影师在拍摄作品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抱着真诚的态度去捕捉生活中的温情瞬间,展现摄影师对生活一隅的所思所想,对世间百态的深刻感悟。

在陈杰的纪实摄影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经常先深入悬崖村去感受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并通过平民化的拍摄方式去表现悬崖村村民的衣食住行,让画面更具有真实性和亲切感。陈古吉从山下接6岁的儿子陈木黑爬藤梯回家,为避免意外,每次他都用背包带系住儿子的腰。陈杰在拍摄这幅照片时运用了平视的视角拍摄,将这对父子的日常瞬间定格在画面中,这种拍摄方式使得画面摆脱了矫揉造作之感,也使得观众可以在真实流露的生活细节中感知纯粹的父子之情。

3. 纪实摄影作品的影像力量

3.1 社会价值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新媒体蓬勃发展。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和业界亟需有理想、有温度的摄影师脱泥于“娱乐至死”的社会环境,真正静下心来去记录当下的生活轨迹,让大家能在众生喧嚣中去感悟时代背后的故事。

陈杰的《天梯上的悬崖村》在充满对比的画面呈现与叙事表达中记录了悬崖村的生活状态。所以,报道一经发布,就在网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促使了媒体和地方政府积极沟通,一起去解决居民衣食住行的各种问题。在报道中,陈杰联合腾讯新闻和腾讯公益不断引入公益项目,汇聚公众力量去推动悬崖村的变革发展。可以看到,陈杰的系列纪实作品主张媒体应该以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去介入各种社会问题,从而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协同创新。

3.2 历史价值

历史的车轮滚动向前,很多狂放与动荡、安静与祥和的事件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所逐渐淡忘。在过去,人们认识历史、回归历史事件只能通过阅读历史文献中,但是文字具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这也会使得人们对一些事件的争议点产生怀疑。而纪实摄影的影像具有直接拷贝现实的特征,所以纪实摄影下的影像作品具有极大的真实性,它能使得不同场景、不同角度的瞬间历史变成永恒记忆,能让人们驻足凝视不同时空下人们的真實状态。

在记录历史的过程中,纪实摄影师总是游离于焦点之外,以一名旁观者的姿态来记录拍摄对象的日常生活。不论是社会生活还是人文景观,纪实摄影者都以一种时间的延续观念让拍摄对象在不同空间中予以展开,从而为后人留存更多可供借鉴的东西。

3.3 人文价值

苏珊·桑塔格说:“照片是我们通过照相机表现出来的东西对世界的理解,但一切真正的理解起源于我们不接受这个世界表面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对任何一个时代来说,纪实摄影的价值都体现在对人物存在状态的客观表述上,并在这个表象的基础上用图像的形式去剖析其内在的深刻人文内涵。

在大众的审美视域中,陈杰的系列作品早已经超脱了单纯的摄影,在那一张张满载着故事与生活质感的影像中,我们感知到了“脱贫攻坚”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悬崖村的实质性改变。随着陈杰系列报道的发布,村中的小孩再也不用踏着悬崖边的藤梯外出求学,村中的农产品也可以通过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悬崖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会大大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异地下的整体搬迁也会在很大程度提高村民的生活状态。这一幅幅图片所表露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无不在诉说着纪实摄影所传递出来的人文价值和影像力量。

4. 结语

在这样一个众生喧嚣、浮华尽染的时代,纪实摄影以深度视觉传达的形式使得摄影师和观者之间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交流,这些摄影作品也终将成为时代的记忆与历史的见证。

参考文献:

[1]高佳.纪实·表现——试析纪实摄影表现主义[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2]柳瑛.陈杰纪实摄影报道研究[D].湘潭大学,2018.

[3]邱俊.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9(20).

[4]陈娥.纪实摄影中人文情怀的表达[D].上海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刘琪,山东省德州市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文化研究与数字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