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下人居环境设计中的“智”与“情”

2021-08-09 02:52范伟罗斯妮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0期

范伟 罗斯妮

【摘要】随着AI时代的到来,人居环境设计涌现出新的表徵。适应性、包容性、人性化的特征倾向对人的视觉审美追求,艺术风格表现、心理情感的表达、日常生活管理方式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考虑当下人居环境设计发展与和谐稳定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唯一有思辨能力的人类为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不断地与时俱进。从国内外现状出发,从哲学理论角度剖析AI时代下“智”的活性,从形意场理论角度解析“情”的表现。在“智”与“情”的演绎中,共建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AI时代;和谐稳定;形意场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0-112-03

【本文著录格式】范伟,罗斯妮.AI时代下人居环境设计中的“智”与“情”[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10):112-114.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二十四节气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活态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YJA760012)的阶段性成果

一、走进AI时代

AI 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简称,中文称人工智慧或人工智能。它通常是将人类发达的智慧通过创造制造加工的形式赋予机器,用机器代替人类思辨、记忆、活动、决策等功能。1956年“人工智能”一词首次在美国被提出,短短的64年之间,人工智能在诸多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人类水平,令人惊叹不已。

国外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万有引力的发现,蒸汽机、火车和电动机车的发明到人工智能工具的涌现,促使人类成为地球上绝对的统治者。人类在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方面进行开发;然后量子力学的出现,人工智能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人工智能将引领着21世纪社会的潮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对于国外来说,中国的人工智能起步较晚,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雄厚的经济支撑。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没有任何研究和探索。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工智能才步入正轨。1981年人工智能学会(CAAI)在长沙成立[1]。1987年7月,《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一书出版发行,对中国人工智能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15年中国推出《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人工智能一词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计划在2030年中国要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研发中心。

二、人居环境设计的新表徵

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中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区域,而人居环境设计则是针对人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进行统筹规划,创造良好的宜居空间。它涵盖人类使用器具、生活所需物品、思想精神活动等综合设计,它构成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联系的复杂系统。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居环境设计也呈现出新的表徵:(1)适应性,新事物的产生必定会打破人们常规习惯,从打破到接纳的发展过程就是适应性的本质体现。(2)包容性,对新事物的研究,掌握其规律并加以灵活的应用是包罗万象的概述。(3)人性化,无论是物质还是意识的产生归根结底都是以人为核心的中心论。适应性续生包容性回归人性化的进程,似乎象征着一个生命的轮回。具体如下:

(一)贴近AI环境下的适应性

适应性是根据时间、空间的转换,生活环境的演变,给人类创造价值成果适应周围环境。在高速发展的AI空间语境下,人工智能(AI)影响整个社会环境发展的倾向,而适应性的发展定格整个社会环境的发展状态,和谐稳定的人居环境离不开贴近生活的适应性表徵维系。

首先,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人居环境作为复杂存在的感知与认识,明显是有限的。这与古代社会存在大量尚待展开的人居因素有关,也与人们认知社会的理论积累薄弱相关联,这时候的人们只限于解决社会环境中生存的问题。其次,随着时代渐化,人们对复杂人居环境的感知与认识逐步提高,社會环境的适应性也随之变化。人们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甚至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时间轴转盘上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是横向体量比例关系的变化,也可以是纵向具体感觉程度的变化,此时的人们更多的思考生活问题。再次,人们思考的则是迅速发展的AI是否威胁到人居环境的稳定。可想而知,人工智能一旦与既定人居环境不相吻合,必然会造成两种不合预期的后果:要么社会利用人工智能,维护社会秩序,让人工智能成为社会重构的工具;否则社会将陷入紊乱状态。如何使AI环境与当下适应性设计吻合起来,便成为人们思考迅猛演进的AI技术与人居环境设计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口。

AI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电子计算机、信息化、虚拟现实、VR技术的出现可预先视知事物发展方向,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围绕在人类生活环境中智能手机、智能防盗门、智能安全报警器、智能开关、智能家具等设计产品会根据人的习惯进行适应性改造。AI环境下给人类带来的智能效果,如忙碌一天下班回家的户主进入自己的房间(空间环境),推开门的瞬间,智能感应开启,随后灯光自动打开并调节到舒适的亮度和色彩,根据设定的模式,适应户主习惯来保证色彩和亮度的一致性,同时空调自动开启送以舒适的温度,当户主躺在沙发上时,可播放舒缓的音乐,营造轻松舒适的休息环境,让人与智能家居达到最完美的配合。适应性的人居环境设计是当下环境表微最突出的特征,也是其他一切表徵出发的起点。

(二)发展人类差异需求的包容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对包容性物质层面最好的解释。包容性是一个涵盖很广的词,大到整个宇宙空间,小到路边的一只蚂蚁,只要是世界中存在的都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甚至包括人类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根据社会群体年龄阶段、文化水平、身体素质、心理活动、社交环境的不同,人居环境设计的发展形成了差异化的包容性。人居环境设计的研究只有在人与空间相关的活动中才有更实际的创新价值,然而空间中所蕴含的功能、逻辑、经济、效率、文化、情感、概念、信息等综合因素会对人居环境的物质与非物质关系合适与否产生影响。AI环境下,差异化的包容性要求物质产品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形成了智能一体化、智美艺术化、智空交换化、智行便捷化、智慧凝聚化、智启灵动化的人居环境设计模式,孕育成了新的多元化价值体系。

(三)追求AI服务目标的人性化

人文主义(Humanism)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力的思想,它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2],该思想本着呼唤城市中迷失的人文精神为意,将以人为核心的人机结合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创造的空间是其基本主题,这是人性化的表微。人类永远是社会历史舞台的焦点,在社会环境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掌控着社会环境发展的动态。AI时代的到来,形成以人工智能(AI)服务体系为目标的人性化设计。因为智能设计强调人性化的核心要素和核心空间,所以人居环境设计总是从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出发,形成人性化的AI服务体系。当今,人居环境的空间配置不仅要从人类本身的角度出发思考物件与物件之间的关系和比例尺度,而且更注重空间色彩、摆设、形态、材质、光亮给人类精神文明的升华和舒适的心理空间。

此外,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设计与各国不同的文化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促进异域文化的交流,让各国人民在本国也能感受他国文化带来的快乐,如国外有唐人街,中国一线城市有古城堡和教堂。因此,AI时代下人居环境设计在不违背上述设计表徵的情况下,以“智”与“情”为思想主线在不超出社会的承受程度,这样才能保证人工智能在人居环境设计中发挥人类预期的作用。

三、凝“智”怀“情”,协同发展

“智”与“情”从表意层面可表达为“理智”与“感情”;从更深层次来讲,其实就是“刚”与“柔”特性反映,中国的太极拳,融中国传统儒学、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讲究刚柔并进。任何智能化的产品都是趋向于人性化方向考虑,为人类提供服务,智能化与情感化是一对相生相惜的产物,谁都不能离开谁单独发展。“智”从空间和时间上促进社会环境发展,“情”从思想和心理上丰富人的体验感,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人居环境设计在“智”与“情”的活性中协同发展,社会稳定才得以控制。

(一)“智”的活性

新时代,新环境,在以人工智能为指引的系统思维中,形成了智能一体化、智慧精锐化、智动自然化、智真人性化、智启多元化的价值体系模式,孕育成了新的智慧管理过程。AI时代,“智”在人居环境设计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用。

1.更智美的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特指人类生产活动中一切可称其为美的事物。中国审美讲究“统、象、生、场、中、简、空、衡”,相此而言,智能系统化衍生的审美追求出现多样化的表达方法,智美的表达使人间的艺术创作呈现更加广阔的视野,艺术创作更加多元化。如大英博物馆采用3D技术还原400年前的中国山水画——《秋林读书图》,从平面到立面,从静止到流动的既视感,短短2分钟的视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式生活,真切的感受古人作画每一个细节。这能促进艺术创作,增强人们视觉艺术体验感,激发人们的艺术创造力。

2.更智慧的生活管理

高效、便捷的一体化是智能服务于人居环境的最佳生活管理方式。人工智能的到来一方面是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是解决人类智能所不及而对人的发展起助力作用的问题。视频监控器的使用,可以替代人类的眼睛,进行24小时的监控,保护人类财产,为交警执法起到了很大的协助监督作用。智慧与生活管理相互促进,以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

3.更智动的交互空间

昼夜更替,时空转换,人居环境设计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三者间的虚实辩证关系中存在。人与人沟通时,需要通过面对面的语言、声音、眼神、表情、动作等在实际行动中进行交流才能完成一个信号的传输。随着AI技术的注入,人们可借助手机、电脑、电话、传真机等通讯设备一键开启,高效快捷的实现跨区域性的空间互动;现代设计产品在人类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人与物的互动更为亲密,现代设计产品更加智动化,它是人类辛勤劳作的主要承担者,如吸尘器、洗碗机、洗衣机、挖掘机等智能的减轻人类工作负担;物与物结合的可能性增强,创意产品逐渐增多。智动的空间表达,从有形到无形的演进;从单一形式到多元智动的探索;从关联到结合的交互;本真的世界充满无限的想象力和丰富感。

4.更智源的文化传承

文化是一个以物质层面为基础深化到思想精神层面的内在表达,挖掘最根源的文化内涵,追寻真挚文化的历史路径。文化传承是人居环境设计中最关键的因素。人工智能下的文化沁入,设计的舒适性、高端性、精准性、人文性、包容性、归属性、元素性、多元性等特征的表达与根源文化的开发挖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国家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如古建筑、古村落的保留与修复工作,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学习,提倡流行于年轻人之间的文创产品的设计……都体现了注重追根溯源,寻找智源的文化底蕴。

(二)“情”的活性

人居环境设计最注重从理性到感性升华的“情”意传达。传情、生情、动情、怀情、续情是人居环境生活中对情感的动态阐述。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下,人居环境设计中“智”的活性伴随“情”的发展,而“情”的活性主要体现在特定空间场所的交互情感、自然情感两方面。

1.交互情感

交互是两者及两者以上存在的对象之间进行的互动情感。人类情感交错响应、跌宕起伏的内在动因是基于形意场空间环境下实体物与虚体情的交互[3]。人类发达的智慧情感融于实体物中,根据造型、大小、颜色、材质、寓意、智能化程度的不同形成不一样的交互情感。在形意场中八大场理论指导下,时代场在交互情感表达中最为明显,它是一个社会信息时代动态展示,会根据时代审美、生态环境、日常生活、心理情感、社会习俗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金属器物在古代是权力与欲望的代表,给人以庄重、威严之感,而现代如金属制的手机、电脑给人以“创新科技”之意。人类发达的智慧情感融于实体物中,在形意场的聚焦下形成不一样的交互情感。

2.自然情感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把作诗的本质理解为人在大地上的栖居,栖居的过程是认同于脚下的土地,归属于大地、并在天地中定位的过程[4]。诺伯舒兹曾说:“在人本身的精神状态与自然力量之间存有一种和谐的气氛”。理想的棲居生活应来于大自然 ,又归于大自然,并与自然融于一体。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提倡绿色生态设计,多采用可回收、可循环利用、低消耗的产品,是对未来自然的保护。再如仿生设计概念的提出,这是人们将设计装饰融于建筑空间的表达,体现出AI时代人类对自然情感的流露。

四、结语

AI环境下,形成了上下联动、双向适应性发展,人居环境设计以人为中心进行优质服务。人工智能在智慧与情感的带动下,人居环境设计不断涌现出新的表徵:适应性、包容性、人性化。同时人们也在人工智能环境下迅速成长,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古以来,自然淘汰的法则是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源泉。从哲学理论角度剖析AI时代“智”的活性,从形意场理论角度解析“情”的体现。它们在人居环境设计中永葆其活力,未来世界发展将充满无限的想象。

参考文献:

[1] 蔡自兴.中国人工智能40年[J].科技导报,2016(15):12-32.

[2] 李若兰. 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策略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3] 范伟 . 空间语境下的家具形态创新研究 [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4] 郭向东.城市园林论述[M].北京:中国民艺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范伟(1975-),男,湖南岳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罗斯妮(1992-),女,湖南常德,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