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艺术素养的自我养成

2021-08-09 06:25沈鹏飞
艺术评鉴 2021年12期

沈鹏飞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音乐艺术教育重新界定了教育理念,更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教育过程中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获取真实的音乐情感体验,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乐理知识及规律,也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养成,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阐述了音乐艺术素养自我养成的重要意义及积极作用,并结合音乐学习实践,分析了音乐艺术素养自我养成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探讨了具体的养成路径。

关键词:音乐艺术素养  自我养成  具体路径

中图分类号:J0-05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取得了较大进步,各行业随之快速发展,对人才素养要求明显提高。音乐艺术是将声音作为关键的表现形式,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身的听觉感受及思想情感充分调动起来,丰富自身的音乐体验,从而实现自身音乐艺术素养的不断提升。但在具体的音乐学习中,多数学生过分重视演奏技能培训,通常采用重复记忆训练的方式学习音乐知识,缺乏创新思维的应用,不能真切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严重制约了自身音乐艺术素养的提升。

一、音乐艺术素养自我养成的重要意义

(一)音乐艺术素养的概述

人的基本素养是动态化综合系统,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具体构成层面的因素有文化素质、生理与心理素质、技术与禀赋素质等。人的音乐艺术素养则是文化素质层面,在音乐艺术学习过程中,会对人的生理素质及心理素质造成较大影响。人们在音乐艺术学习及创作中会因经历及思考的不同表现出各自的音乐思想,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掌握及情感体验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同时又会体现在具体的音乐艺术作品中。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下,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明显提升,并且音乐艺术修养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人们的音乐知识储备扩大,同时会锻炼人们音乐情感体验,可升华人们的音乐思想。人们的音乐艺术素养是其音乐文化修养的综合体现,若未采取有效方式进行音乐学习,会对其音乐艺术素养的养成造成较大制约,会阻碍其深入认知社会及事物。

(二)养成音乐艺术素养的重要意义

音乐艺术素养的养成要求个体必须经历音乐情感体验,可反映出个体的音乐感知。在音乐艺术学习过程中,个体间情感交流不断深化,有助于探知更深层次内容,可使人们之间的沟通更为和谐高效,对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养成可有效健全其人格思想,可提升学生的音乐气质,陶冶其音乐情操,可促进学生提升发展自我。特别是当前社会对人才要求明显提升,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养成可促使其形成创新性思维及良好性格,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对步入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工作服务起到关键性作用。此外,在自我养成音乐艺术素养过程中,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及价值观念,并使学生有较好的情感意识,同时还可使学生对新知识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与自觉性。

二、音乐艺术素养自我养成的各方面要求

(一)音乐理想思维培养方面

在音乐艺术学习中,人们首先必须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科学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满足时代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必备素养的要求。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则要求有严密的理性思维,能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站在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判断分析。在新发展形势下,社会各行业对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音乐艺术学习中应锻炼自身的判断分析能力及创新性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在养成科学素养中,理性思维是重要内容,可体现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就音乐艺术角度而言,音乐艺术可充分体现出作者情感,是社会理性事物的表现。学生通过学习和演唱音乐艺术作品能切实感受音乐情感,并且对其中的精神世界有深入感知,有助于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养成。

(二)提高音乐感性认知方面

人的感性认知具体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初级认知,是浅层次的了解与掌握。在音乐艺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了解掌握音乐作品的旋律及节奏等,深入分析其中的乐理知识,并通过实践训练不断提升对音乐艺术的认知。音乐艺术组成要素有很多种,是完美融合音乐旋律、节奏以及和声、曲式的具体表现,涉及较多音乐内容。在音乐艺术素养自我养成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知识,锻炼音乐演奏技能等,对音乐旋律等组成部分的魅力有切实感受,在享受音乐中获得较好的音乐情感体验。学生具备感性认知能力后,能对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事物有深入的感性认识,可对音乐价值有真正的体验。

(三)提高音乐情感体验方面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会形成自身内心感受,获取相应的情感体验,并且因面对不同的事物与环境,情感体验也有一定的差异。在音乐艺术学习中,人们的情感体验主要是指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内心产生的相应情感,建立在感受分析基础上。音乐艺术是在人们透彻了解与感悟社会方面、自然方面等各方面事物后,将情感体验赋予到作品中。音乐艺术是以声乐为基础的表现形式,可使人们在聆听或演奏时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在聆听与演奏音乐作品过程中,人们对音乐创作者的内容情感有更为深刻地感受,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自我养成能大幅提高其情感体验,提升其情感认知能力。

(四)形成审美能力方面

音乐艺术学科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有助于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促进人们发展判断分析能力等。在音乐艺术学习中,学生可通过欣赏和演唱音乐作品发展自身想象能力,并根据欣赏体验开展绘画,实现创造美的学习消费。在音乐艺术素养自我形成过程中,学生可培养自身高雅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审美水平,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及感知能力。这能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对高雅音乐美有正确地认识,摆脱低俗趣味的消极影响,在学习生活中领悟更深层次的内容。因此,学生在音乐艺术素养的自我养成的同时,可促进学生审美水平及创造能力的提升,也可以使學生保持强烈的创造热情。

三、音乐艺术素养自我养成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一)音乐表演过程中缺少情感投入

在音乐艺术学习中,部分学生会受到自身认知水平及文化知识储备的制约,不能深入理解音乐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多数学生通常是被动学习音乐知识,缺乏学习热情,在音乐艺术方面仅投入较少经历,导致整体音乐艺术素养较低,尤其是在音乐演奏方面有更为明显的体现。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是接受音乐填鸭式教育,缺少具体的实践探索。部分音乐教师为尽快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压缩音乐演奏实践部分的时间,仅依靠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并未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过分干涉学生的音乐创作编曲。这使得学生无法结合音乐学习开展音乐即兴创作表演,并未深入感知音乐深层次内容。学生过度依赖教师指导,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未融入到音乐艺术感知中,无法做到真正的情感投入,对音乐艺术素养的自我养成造成消极影响。

(二)过分重视音乐二度创作的结果

多数学生在音乐艺术学习中,会结合所学音乐知识进行表演等音乐二度創作,通常存在过分注重音乐创作结果的问题,对音乐创作过程不够重视。音乐二度创作可在音乐表演中表现出来,作曲作词是音乐艺术创造的首要内容。在音乐表演二度创作过程中,音乐表演者需要分析音乐作品的具体特点,深入了解音乐作品,在准确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从而在音乐表演中更好地再现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但教师过分要求音乐二次创作的结果,学生在进行音乐二度创作过程中受到较大限制,致使学生缺少创新,音乐创编能力降低,甚至部分学生并未深入理解音乐作品,音乐二度创作效果不佳。

四、分析音乐艺术素养自我养成的具体路径

(一)认真学习与掌握乐理知识

在音乐艺术学习中,学生应清楚认识到乐理知识的重要性,注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结合学习资料,深入分析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情感等内容,掌握音乐作品的曲式及旋律等。这可以帮助学生透过表象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可实现对事物的深度掌握。就音乐学习角度而言,学生熟练掌握乐理知识可提高音乐课程的学习质量,促进音乐艺术素养的提升。多数学生在音乐艺术学习中忽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对音乐艺术的了解较为模糊,直接影响到音乐艺术学习效果。因此,学生应通过结合创造背景及作者介绍,深入掌握曲式及旋律等,深化对音乐理论知识的了解,更好地感知音乐艺术的美好,为音乐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深入体验音乐艺术情感

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应加强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交流,围绕音乐基础知识及演奏技巧等进行探讨分析,分享音乐创作及表演经验,切实提升音乐学习效果。学生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反复聆听音乐作品,深入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加强锻炼自身的音乐创新思维,在音乐聆听及演奏中获取较好的情感体验,加强音乐艺术实践创新,实现音乐艺术素养的自我养成。在具体的音乐学习中,学生应高度重视音乐创作实践,合理利用校园音乐信息化交流平台,通过学习音乐微课掌握重点内容,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丰富音乐学习内容,巩固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强化自身的音乐创新思维,积极创作音乐作品,将自身情感带入到音乐创作中,促进音乐艺术素养的提升。

(三)加强生活中音乐元素的学习

音乐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学及舞蹈等都蕴藏着音乐艺术内容。学生在音乐艺术学习中应注重融合其他门类的知识,留心聆听生活中的音乐,将其与音乐艺术相整合,深入生活音乐元素的情感表现,丰富音乐创作内容,从而创作出更出彩的音乐作品。学生应多聆听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学习其中的旋律、节奏等,运用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促进自身音乐修养的提升。学生还要重视记录音乐灵感,从日常生活环境中感受音乐美,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创新运用音乐元素,合理融入新意,将情感在作品中体现。学生还应时刻保持强烈的音乐创作热情,加强实践锻炼,重视音乐创作过程,不断改进音乐创作,促进自身音乐艺术素养的提升。

(四)不断强化自身音乐创造思维能力

在音乐课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掌握演唱技巧,还应通过仔细观察、认真聆听以及实际动手操作加强对音乐知识及文化等内容的掌握。学生应认真感受音乐,结合所学的乐理知识鉴赏分析音乐的曲式等,再借助乐器更好地展现音乐,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音乐审美及音乐思维能力,创造出新音乐。学生应敢于参与,打破以往对学习音乐难度大的偏见,可聆听熟悉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亲切,并通过多聆听与演唱音乐,创新改动音乐曲调等,实现新音乐作品的创作。学生应不断提升自身音乐审美能力,在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增强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将音乐基础乐理知识及演奏技能等有效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有机联系音乐相关文化,结合歌曲、舞蹈以及戏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升自身音乐创造思维能力。

(五)加强学习器乐演奏技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课堂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加强对器乐的学习,了解更丰富的音乐内容,拓宽自身的音乐实验,集中注意力进行实际动手演奏。学生需付出多次重复聆听与练习等方面劳动,才能获取某种器乐的演奏技能,但长时间重复训练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学生对器乐技能学习感到枯燥。对此,学生可求助教师更好地克服器乐演奏训练中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困难,时刻保持坚定的战胜困难的决心,加强自我约束,分析乐器演奏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有效改进。学生在训练演奏技能的过程中,应养成自觉学习和总结分析的良好习惯,锻炼自身意志力,可和同学进行演奏比赛,激发自身的好胜心,相互学习,增强器乐技能学习的趣味性。此外,学生还可通过观察优秀的器乐演奏视频,学习演奏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器乐演奏能力,增强自身乐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结语

综上,在音乐艺术学习中,学生应认真学习与掌握乐理知识,加强学习音乐作品中的曲式及旋律等基础性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深入体验音乐艺术情感,锻炼自身创造性思维及理性思维,提高自身音乐审美能力,强化对音乐艺术的感性认识及情感体验,促进自身音乐艺术素养的高效养成。

参考文献:

[1]沈森.音乐艺术素养的自我养成策略分析[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02):60-61.

[2]赵玉萍.强化高职教育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教育的形成探究[J].黄河之声,2019(17):63.

[3]张大明.试论如何提升高校学生音乐艺术素养[J].北方音乐,2019(04):128-129.

[4]任纬纬.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路径研究[J].时代教育,2018(10):45.

[5]秦宇.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分析[J].北方音乐,2018(06):176.

[6]蒋长清.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路径研究[J].北方音乐,2017(0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