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向荣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话语体系下,东北亚是一个地缘政治学和和地缘经济学概念,与东南亚相对应,这一区域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国六国。
20世纪80至90年代,东亚区域合作的基本格局是以日本为中心来构筑的,在日本与“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和“四小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之间,形成以产业梯度转移为特征的等级结构,即“雁型模式”。当时,学者们对未来东北亚区域合作格局做出了较为乐观的展望,主要基于以下重要假设:第一,日本继续引领区域发展,韩国经济跃升;第二,东北地区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得以维持甚至加强,俄罗斯重视远东开发与远东的重要性上升;第三,冷战结束,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推进和解与合作等。
然而,过去30多年的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表明,上述假设及乐观预期出现了明显偏差,东北亚至今尚未建立覆盖六国的区域合作机制。究其原因,三个重要的因素没有被纳入当初的预测模型中。第一,中国的强势崛起。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带来国家间经济实力对比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中国与日本、中国与俄罗斯相对地位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以日本为中心的东北亚经济圈转向了一个新的复杂状态:以中国为重心,以日韩为技术引领、中国在某些技术领域获得突破,俄罗斯经济实力下降而军事实力得以维持,俄原材料出口国地位被固化等,这些变化超出当时学界的预判。第二,朝核问题成为南北关系、美朝关系乃至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严重障碍,朝核问题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始料未及的。第三,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两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了下降,两地区都存在明显的人口净流出现象。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东北亚的区域合作实际进程并不符合原有的乐观预期。
当前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基本格局和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覆盖全区域的机制化合作框架缺失。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相比,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势中,东北亚区域合作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区域化的、覆盖所有六国的合作机制。目前区域内仅存在一个开放式的论坛,即俄罗斯创办的东方经济论坛。2015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宣布每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东方经济论坛,以促进远东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迄今为止,中、日、韩、蒙四国元首都参加过该论坛。
第二,区域内小多边机制动力不足。目前,东北亚区域内的小多边合作机制包括大图们倡议(GTI)、中蒙俄经济走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等。受制于安全议题、历史问题,东北亚小多边机制的运行动力不足。比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1年就启动了图们江地区发展计划,基于此建立起大图们倡议机制,旨在扩大成员国及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策对话,促进经贸及跨境项目合作。GTI成员国包括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和韩国,起初朝鲜也是成员国。然而因为朝核问题等因素的存在,GTI举步维艰。同样作为重要的小多边机制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2008年12月首次在东盟与中日韩(10+3)框架外举行,三国商定每年轮流主办会议。然而,因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等,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迄今仅召开过八次,连定期举行都难以实现,更不用说实质性地推动三国合作。
2020年12月16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在北京出席大图们倡议部长级视频会议并发言。
第三,双边合作活跃但不平衡。尽管在区域层面和小多边层面东北亚合作不令人满意,但双边合作非常活跃。中日、中韩、韩日、中俄、俄日、俄韩等多个双边经贸关系活跃,特别是中韩和中日,这两对双边贸易额之和达到每年6000亿美元的规模。近年来中俄贸易额增长明显,目前两国贸易以政府间大项目拉动为主,亟需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市场主体的参与。韩国通过“新北方政策”着力推动与俄罗斯、蒙古国、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但由于俄罗斯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俄远东区域人口密度较低、市场价值不高等因素的影响,韩国“新北方政策”的效果与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新南方政策”相去甚远。受制于国际制裁因素和新冠疫情,朝鲜对外贸易急跌,与最重要的伙伴中国的贸易额在2020年也下降到五亿美元的水平,几乎接近封关的境地。
第四,跨区域合作机制与区域内合作机制之间产生了竞争甚至是替代。以东盟为中心、中日韩三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是复杂的。它既在中日韩之间建立起了自贸安排、促进中日韩的经济交流,也有可能对中日韩自贸协议产生竞争和替代效应,使延宕已久的协议继续处于谈判状态。日本在《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扮演主导者角色,中国和韩国都表示有意加入,但难度很大。RCEP、CPTPP、美日澳印四国机制(QUAD)等相结合,使日本有可能成为区域合作机制的一个“枢纽”。考虑到日本对东北亚的“离心性”,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这些机制对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极为复杂。
图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防川景色,这里是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交界处。
概言之,未来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发展,需要区域内各国形成基本的共识和强烈的合作意愿,共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机制建设。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需要从区域、小多边、双边三个层面展开。目前看来,各方可考虑推动大图们倡议發展为涵盖区域内所有国家的制度性安排。2019年,GTI政府间协商委员会第19次部长级会议发表的《长春宣言》,强调继续坚持以建设性的方式开展谈判,推动GTI转型成为一个高效、以成果为导向并由成员国驱动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在2020年首尔部长级会议上,韩国政府表示,GTI应积极促成朝鲜与日本加入,不断扩大合作伙伴范围。各方也需要进一步增强既有的小多边合作机制的动力,比如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实现中日韩领导人每年举行会晤的预定目标。实现区域内从基础设施到人员交流的互联互通,是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