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体系及绩效评价

2021-08-09 22:51李华军
会计之友 2021年15期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运行机制绩效评价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协同架构; 运行机制;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02;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15-0032-06

引 言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转变的重要论断,突出强调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产业体系的四大协同要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就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基本目标,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技术系统的变革以及经济体系的转换[ 1 ],进而实现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2 ]。基于新时代和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从宏观层面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架构、运行机制以及协同效应,对于进一步深化相关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体系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逻辑及架构

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有关新发展理念重要论述基础上,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发展理念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内在关系作了进一步阐释。新时代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概括来说就是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从增长速度向发展质量转变、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3 ]。

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包括承载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产业体系、经济体制以及与此密切联系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文化、民生福祉、生态环境等方面,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社会经济系统。这个社会经济大系统中各个领域、层面、环节的高质量发展要素的结构、功能、相互联系以及这些要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逻辑。这一协同逻辑,实质是围绕如何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三个核心问题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效率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而展开[ 4-5 ]:一是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二是如何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三是如何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在解决上述三个问题过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各方面综合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矛盾问题是协同体系运行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目标,以产业体系为枢纽共筑人才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五链融合”协同发展模式着力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是协同体系运行的关键抓手和重要路径,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强化科技和人才双支撑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是协同体系运行的动力源泉和重要支撑(如图1所示)。

(二)經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架构的运行机制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各方面综合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唯一路径和战略方向。当前,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基础上,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新发展理念体现了“质量、效益、效率、公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科技、社会、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等领域良性互动进而实现民生共享、环境共生、生态共建、开放共进、人文素质与综合国力共同提升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经济基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加强实体经济发展导向,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固本强基。

2.以产业体系为枢纽共筑“五链融合”发展模式,着力解决结构性失衡的机制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的重大结构性失衡[ 6 ]。其中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突出表现在制造业的产业高端化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发展不足、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供需不匹配和服务业的高端化发展不足、服务业占比提高过快与其低效率发展不匹配以及上述两大产业结构演进下的“逆库兹涅茨化”趋势等[ 7 ]。因此,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实体经济失衡的重要机制。在当前阶段,深化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质量以及协同绩效,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短期和长期内对实体经济发展依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8 ]。产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反过来也能够进一步促进人才素质提升和人才结构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以及金融市场结构优化,进而更好地与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互动和协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本链的“三链融合”发展模式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人才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五链融合”模式则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下“三链融合”的升级。

3.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强化科技和人才双支撑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机制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国家战略中,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放在前两位,这充分说明科技是创新发展的源动力、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和人才共同构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支撑,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也成为其他战略的重要保障和战略支撑。从技术角度来说,不论是生产要素的高级化、供给质量的提升,还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以及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技术创新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人才角度来说,科技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依托,人力资本结构的高级化有助于微观层面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创新绩效提升,有助于中观层面产业转型升级和价值链中高端化以及宏观层面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9 ]。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运行绩效评价

(一)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在新发展阶段,有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等内容成为近年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的热点,不少学者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展开了研究。综合现有文献来看,由于高质量发展内涵还需要进一步明晰,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本身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发展,有关评价体系的研究总体还处于探索階段。从现有评价体系研究现状来看,评价维度及指标体系可以归纳为系统观、内涵观、过程观和综合观四大视角,在具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和选择上,四个视角均围绕高质量发展内涵展开,但又各有侧重和交叉(部分代表观点见表1)。

综合表1中有关经济高质量评价维度及具体指标体系,结合前文的分析,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包括:一是有关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现得不够充分,需要综合考虑产业经济系统、社会发展系统、金融经济系统、科技创新系统、教育文化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等方面的协同运行和协调发展;二是有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架构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从而解决结构性失衡以及发展动力不足等重要问题)未能充分反映,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实践角度来说,作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导向和参考依据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架构运行成效评价体系,应当具有一定的区域异质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并借鉴学者的前期成果,本文立足系统观、内涵观、过程观和综合观的多维度评价视角,除了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等传统原则外,重点关注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定位要求之下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当具备的高质量前瞻性原则[ 20 ],并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运行机制的关键抓手和重要路径,从“五链融合”发展模式及相应的社会经济系统出发(创新链—科技创新系统,人才链—高等教育系统,资本链—金融发展系统,产业链和价值链—产业经济系统),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架构运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2(权重为后文案例依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指标体系根据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架构及运行机制特征,在准则层、要素层设计以及具体指标选择上综合考虑规模与数量、结构与质量等特征。其中产业经济系统准则层充分兼顾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由于本文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架构的“五链融合”发展模式为重点,因此对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指标没有重点考虑)。在少数维度的具体指标上,考虑后续标准化处理方式,已将负向指标按其经济含义处理转化为正向指标,故表2中所有指标均为正指标[ 21 ]。

(三)评价模型及方法

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体系及运行机制可知,高等教育(U1)、金融发展(U2)、科技创新(U3)和产业经济(U4)四大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和共同发展的协整关系,在此借用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四系统耦合度公式来评价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运行的整体绩效以及四大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 21 ]。

在式(1)中,Ui(i=1,2,3,4)表示各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在此基础上子系统对总系统的贡献程度可通过以下线性加权法公式求出:

耦合度C∈[0,1]。当C=1时,四系统耦合度最大,说明系统之间达到良性共振耦合;当C=0时,四系统耦合度最小,说明系统之间处于无关状态。鉴于各子系统所包含的指标标准不同,加之四个子系统交互作用影响,单纯参考耦合度很难反映出整体功效和协同水平。为此,进一步引入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D):

其中T为系统综合协调系数,?琢、?茁、?字、?酌为子系统贡献系数。鉴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要义,在此将高等教育、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经济四系统的贡献程度均假定为相等,即贡献系数均为1/4。

在耦合协调度模型下,耦合协调度对应划分为四个层次:(1)低度协调(0≤D<0.4),表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存在多个系统相互之间不协调的问题,整体说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运行的绩效偏低;(2)拮抗磨合(0.4≤D<0.6),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系统之间不协调的程度相对有所降低,整体说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运行的绩效不高;(3)中度协调(0.6≤D<0.8),表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较好,整体说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运行的绩效较高;(4)高度协调(0.8≤D<1),表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高,上述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逐步成熟,“五链融合”效应凸显,整体说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运行的绩效很高。

(四)案例应用及分析

1.案例来源与数据处理

广东省自1989年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强省后在经济总量上一直位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区域创新能力也显著提升并跃居全国第一,但同时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基本省情以及高等教育发展实力与创新驱动发展不够协调的现实困境,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突出短板和重要瓶颈。因此,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尝试从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角度进一步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的运行绩效。

结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本文选取广东省2011—2019年高等教育、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相关统计年鉴或官方网站。

在前文指标体系构建时,已将少数负向指标转化为正向指标,故采用式(4)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Xij为第i系统中第j个指标的实际值,i=1,2,3,4;j=1,2,3…n。

2.指标权重确定

借鉴相关学者思路[ 22 ],指标权重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确定。根据计算步骤(篇幅所限,具体步骤略)和相关数据,计算得到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见表2)。

3.結果分析

根据上述步骤,得出广东省2011—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四大子系统各自综合发展水平指数(Ui,i=1,2,3,4)及耦合协调度(D)(如表3所示)。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文理论分析,对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运行成效进行评价。

2011—2019年,四大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D)保持稳定上升趋势,说明“十二五”以来,广东省高等教育、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经济四大子系统交互作用明显,相互促进发展。从系统整体耦合协调度具体数值水平来看,虽然稳定提高但整体协调水平不够高(9年均值为0.5451,仅有3年处于中度协调状态),这说明四大子系统相互促进及协调发展的协同体系运行绩效不够显著,协同效应还是没有充分发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不相适应之处。同时,金融危机以来广东省产业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提升较为缓慢,说明尽管当前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经济总量在全国领先,但从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及要求来看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如综合效益、结构质量、经济效率、经济共享性以及发展可持续性等指标)。从耦合协调度的整体趋势来看,可分为两个阶段对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运行绩效展开进一步分析。

第一阶段为拮抗磨合阶段(2011—2016),反映了广东省在调结构、促转型期间,四大子系统交互作用和协调程度不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运行绩效水平不够高。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资本链—金融发展系统”与实体经济的协同效应不够,存在金融机构惜贷恐贷、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二是“产业链和价值链—产业经济系统”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协同效应不够,广东省双转移政策导致传统制造产业、低端价值链产业省内转移,全省层面的产业创新能力以及产业结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创新链—科技创新系统”与产业经济的协同效应不够,产业经济发展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模式导致经济发展质量不高。

第二阶段为中度协调阶段(2017—2019),这一阶段的四大子系统交互作用较为明显,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运行绩效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层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地方政府在教育、金融、经济、科技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取得系列成效。但是,这一阶段四大子系统耦合协调程度还是没有达到高度协调的状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尽管近些年国家开展的金融领域乱象治理使得“脱实向虚”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人才链—高等教育系统”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够协调,广东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大但人均教育经费或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存在不协调、不匹配的问题(另外,广东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不小差距);三是近三年科技创新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领先产业经济子系统并成扩大趋势,反映出广东省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开始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同时也间接说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产业化程度有待加强和提升。

三、结论及建议

经济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围绕产业体系建设形成人才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五链融合”的协同体系且稳定有效运行。因此,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上述协同体系及运行成效进行评价,从而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策设计及运行机制优化提供依据和引导(本文仅仅尝试从省级区域层面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链融合”协同架构及运行机制构建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实践中还应当结合区域异质性特征以及区域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侧重和完善,如省级区域内部城市、国家高新区以及跨区域协同发展地区,像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长三角协同发展城市群等)。

结合本文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结果来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发展高等教育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及提升人口素质,构筑人才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五链融合”的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及协同架构。对于广东省来说,还必须充分抓住“双区驱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契机,完善“一核一区一带”新发展格局的顶层设计及战略布局,创新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综合体建设、高等教育校地校企及区内区际深度合作、人才高地及合作示范区建设等视角,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产业协同体系和区域协调机制,促进大湾区“虹吸效应”与“外溢效应”的协同,为破除全省长期存在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现状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高培勇,杜创,刘霞辉,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个逻辑框架[J].经济研究,2019, 54(4):4-17.

[2] 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4] 周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J].中国经济问题,2019(5):3-14.

[5] 王爱国,刘玉玉,张敏,等.国家审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9(18):147-154.

[6] 杨英杰.中国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与再平衡[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21(2):120-128.

[7] 周维富.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困境及转型升级对策[J].经济纵横,2018(3):52-57.

[8] 郭威,杨弘业,李明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逻辑内涵、国际比较与路径选择[J].经济学家,2019(4):59-70.

[9] 李培园,成长春,严翔.科技人才流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36(19):131-136.

[10] 王志博.中国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9(6):86-87.

[11] 黄顺春,何永保.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的视角[J].财务与金融,2018(6):46- 51.

[12] 魏敏,李书昊.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J].经济学家,2018(4):19-26.

[13] 马茹,罗晖,王宏伟,等.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7):60-67.

[14] 刘丽波,曾毅漫,孙岩,等.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统计,2018(12): 62-64.

[15] 华坚,胡金昕.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8):19-27.

[16] 张燕生,梁婧姝.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指标体系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9(4):17-24.

[17] 王慧艳,李新运,徐银良.科技创新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及影響因素研究[J].经济学家,2019(11):64-74.

[18] 张丽伟,田应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统计,2019(6):7-9.

[19] 张震,刘雪梦.新时代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J].经济问题探索,2019(6):20-31,70.

[20] 张爱华,俞侃,袁华.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北省开发区为例[J].会计之友,2019(18):106-111.

[21] 李华军.区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及协同效应:以广东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20(15):104-111.

[22] 朱喜安,魏国栋.熵值法中无量纲化方法优良标准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5(2):12-15.

猜你喜欢
经济高质量发展运行机制绩效评价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下大气力破难题、补短板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