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与推进,教育行政部门对小学阶段的授课目标和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能够在这一期间学习到各类知识。语文是一门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学科,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写作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完全表达出来,更能验证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若想写好作文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观察力,丰富素材的积累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学生只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可以积累越来越多的写作素材。所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教师必須完成的任务。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观察力较弱,导致其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都不强。因此,教师应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用一双善于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去挖掘写作素材,并将观察所得做进一步的积累与整合,内化成一种能力。如教师在让学生就“夏天”这一主题写作时,可以让他们课间休息时、课外参与活动时,或上学、放学的路上认真观察天气的变化、花草的成长、路边行人的举止等。细致的观察后,学生必定不会再反复使用“天气炙热、倾盆大雨”等等众所周知的成语或语言,笼统地描写夏日景象了。而是会发现,树上不停鸣叫的知了,好像在欢迎夏天的到来;微风过处的荷塘,荷花也开始快乐地跳舞;夕阳西下,晚霞漫天,人们伴着音乐尽情地歌唱......如此,作文的内容才充满生活的气息,让人读了能够放松身心,舒缓紧张的情绪。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所写作内容更加富有内涵。
二、结合教材,开展想象力的训练
课本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写作课堂上,教师应切实联系课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把潜藏的想象力充分发掘出来。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教师需要秉持“读是手段,写是目的”的原则,积极研究“怎样做才可以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同时真正借助从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完成写作。教师可以布置“定时定量”的写作任务,如每天写一篇日记或读后感,并对学生上交的日记认真细致地批改,针对学生写作中的共性问题,给予指导性修改意见,对可写作中较为特殊的“个性问题”,给予一对一指导。如讲解《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提出假设性的问题——“如果曹操那个时候并未上当,那么借箭的故事又会是怎样的呢?借箭的结果是否会有改变?”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开展想象训练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时机恰当的时候脱离课本,进行续编或写作,让学生在不偏离文章主旨的情况下展开续写活动,在此种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联想的教学目标。
三、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创设相关情境
教师应该明确想象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其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教师在授课环节必须注重情境的作用,要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强且非常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创建真实的情境,开展充满趣味性、多元化的写作训练活动,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讲解《秋天的雨》”一文时,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以及“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等一一呈现出来,创设有关秋雨的情境,让学生的想象在此种情境中尽情地徜徉。然后让学生仿写,教师会发现每名学生的仿写内容都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这为学生日后进入高年级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若想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较强的想象能力,就一定让他们认真地观察生活,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并结合教材开展此类写作训练,借助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