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故宫奉先殿陈列展览的发展

2021-08-09 07:50卓媛媛
炎黄地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陈列故宫博物院钟表

卓媛媛

故宫奉先殿是明、清皇家的家庙,因展览需要已被改造为现代展厅。建国后至今对奉先殿展馆的改造,可以说是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和利用的一个缩影,也可以看到,对“文物合理适度利用”是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故宫奉先殿是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的皇家家庙,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景运门之外,供奉了清努尔哈赤到光绪帝的11位皇帝和24位皇后的神位。奉先殿前殿是举行祭祖典礼的场所,设帝、后宝座、祭器陈设及礼乐等,后殿是祖先神位的寝室,按“昭穆之制”陈列帝、后神牌。作为清代皇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家庙,奉先殿曾具备最丰富、最完整的清代祭祀陈设礼制,后殿内原陈设的11组精美绝伦的浑金雕龙神龛,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最高水平。奉先殿也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座殿内满堂浑金彩画的古代宫殿,前殿内所有裸露的梁枋、斗栱、天花等部位全部被价格不菲的金箔覆盖,如此奢华的做法,即便是国之宗庙——太庙,也不可企及。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奉先殿结束了被赋予的祭祖使命。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奉先殿被作为文物库房使用。建国后,奉先殿内的原状被先后撤除,并改造为现代化展厅一直沿用至今。

第一个陈列祖国历代雕塑艺术的雕塑馆

建国初期,随着博物馆各项业务的开展,故宫博物院成立了陈列部,统一筹划管理全院的陈列展览工作。1954年,故宫博物院改变了以往那种古董店式的陈列方法,确定了按历史分期和文物门类,重新设计陈列展览的工作方针。这段时期内,院陈列展览工作十分活跃,先后在内东路、外东路地区开辟了陶瓷、青铜、绘画等陈列专馆。正值推陈出新之际,故宫博物院接到了由文化部文化事业管理局转交的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的信函,信中称,他同九位雕塑工作者进行了古代雕塑的考察,看到祖国伟大的古典雕塑品后非常兴奋,认为这些伟大的雕塑不应该埋没在深山名窟、沙土荒草里,而是应该移到人民群众中来,并建议成立一个雕塑馆,这对文学艺术界的启发和对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伟大的。故宫博物院十分重视刘开渠先生的意见,在吴仲超院长的支持下,成立了以刘开渠先生为主席,吴作人、阎文儒、叶恭绰、王逊、唐兰、王朝闻、郑可和徐森玉等九位在艺術、考古及文献研究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雕塑馆筹备委员会”。在第二次讨论会上,确定了将雕塑馆设在奉先殿。该馆顺利建成的意义不仅是为中国雕塑艺术“这项伟大的艺术传统作出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也是“我国第一个陈列祖国雕塑艺术的雕塑馆”。

于是,为配合雕塑馆的陈列计划及保护古建筑,从1955年3月开始,故宫博物院对年久失修的奉先殿及院落进行了必要的全面修缮。1958年国庆节前夕,奉先殿雕塑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次修缮方案中提到了当时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即奉先殿“后殿室内供龛雕饰精致,与建筑物具有同等艺术价值,唯对于雕塑之陈列却有些妨碍,是否拆除须待讨论,故后殿室内拆除工程未列入”。可见奉先殿后殿内祭祀原状当时未被拆除,但殿内其他可移动的文物如家具、祭器、中和韶乐等陈设在较早前已被撤出。

修缮竣工后,因雕塑馆筹备工作还需时日,奉先殿暂作为临时展馆举办与雕塑艺术相关的展览。例如:

1955年10月,为庆祝国庆节,敦煌文物研究所与故宫博物院在奉先殿筹办敦煌艺术展览。展品包括从北魏到元代综合展品共600余件,其中既有敦煌壁画摹本、塑像复制品和照片,还有难得一见的敦煌二八五号西魏窟的原大、原状模型。

1956年9月至1957年1月期间,第二机械工业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先后借用奉先殿举办临时展览,也因为对后殿内祭祀神龛的保护而仅借用前殿全部和后殿前半部。

奉先殿《收租院》泥塑群像展扩大展览

1963年,故宫博物院计划对奉先殿雕塑馆的展品进行补充和全面改陈,并制定了《雕塑馆十年规划》。但是筹办工作刚刚开始,就因“文革”暂停了。

1966年4月,原陈列在中国美术馆的《收租院》泥塑群像展迁移至故宫博物院神武门举办。开展后,观众积极踊跃,社会反响热烈。但因神武门城楼位置较高,地位不够重要,而且展厅又小,虽然每天有上万人要求观展却只能容纳四五千人,观众对在此办展的意见很多。为保证观展质量,在讨论和对比后,最终选择在奉先殿将《收租院》泥塑群像展扩大展览。在备展过程中,不仅将奉先殿内原来陈列的历代雕塑艺术品全部撤除,还拆除了后殿的祭祀神龛。同时,为扩大展览面积,将奉先殿工字廊扩大,前、后殿打通,并在室内东、北、西三面装上了4.6米高、120米通长的大隔墙,使奉先殿最终成为空旷的四方形大展厅。

文物精品与现代化陈列手段相结合的钟表专馆

1980年8月,为体现故宫钟表的数量、品种和工艺水平,经故宫博物院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将原坤宁门内东板房的钟表馆搬迁至奉先殿。1984年,在早期改造的奉先殿四方形展厅内开始改陈。新的钟表馆改陈方案以高、大、坚、新为原则,使用了当时国内先进的展柜、灯光及监控设备。1985年10月,奉先殿钟表馆正式对外开放。展览中不仅精选了180余件钟表精品,还将原陈设在皇极殿内的自鸣钟和铜壶滴漏拆挪到奉先殿前殿内,作为钟表馆序幕厅的重要展品进行展示。大量首次展出的精品钟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引发社会热烈反响。至此,奉先殿迎来了现代化展厅的新阶段。

精品陈列与文物建筑展示相结合的钟表馆

奉先殿钟表馆自开馆以来一直深受观众喜爱和关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化的展陈设备和陈旧的参观环境已不能满足新时代观众的需求。又因当时的四方形展厅屋顶结构衔接的不合理,屋顶经常漏雨,给古建筑及殿内文物陈列造成了安全隐患。1999年,故宫博物院开始对奉先殿钟表馆进行升级改造,并恢复了奉先殿工字廊及室内环境。

2004年9月29日,钟表馆重新开放。耳目一新的展厅环境,让观众在欣赏精美展品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到古建筑内部的富丽华美,这也是奉先殿作为钟表馆的最后一次改陈。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11月30日奉先殿钟表馆改造项目方案讨论会上,故宫博物院朱诚如副院长首次提出,若将奉先殿办原状展览将比钟表馆更有价值的提议,并指出“在古建内搞展览有些可惜,但也有优势,观众可以进入大殿内参观,这是其他大殿无法做到的,大殿本身就是文物”。提议得到了参会专家和北京市文物局领导的重视。国家文物局也随后批复“故宫即将进行全面修缮及基础设施的改造,此项目(钟表馆改造项目)暫缓进行”。

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利用多种方式向观众展示了明、清宫廷政治、生活、娱乐、宗教、外交、保卫等方方面面,唯独缺少宫廷祭祖相关的内容,而宫廷祭祖又是明、清宫廷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不得不说这是一大欠缺。

根据朱诚如副院长的意见,故宫博物院一方面继续进行钟表馆改造方案的讨论,一方面积极对奉先殿遗存的文物进行调研,发现“奉先殿可望恢复宗庙祭祀原状,但陈设文物大部分破损、散落,需作周密的调查研究,并需做修复、仿制文物的较长期工作,制订出可行的陈列方案,方能实施。若原物奇缺,无法恢复原状,也只能用做临时展览场所”。遗憾的是,根据全院工作的统筹安排,这次未能恢复奉先殿的祭祀原状。

未来的奉先殿“原状陈列展”

2017年1月,故宫博物院公布了首个《故宫保护总体规划》,《规划》中明文要求,应依据文物建筑的保护等级,限定文物建筑的利用功能。经全面评估后,奉先殿作为“一类文物建筑”,利用功能“仅限于‘原状陈列或‘原状式陈列展示”。

同时,二十年前布陈的钟表馆展厅“无论从展陈内容、环境,还是展示的手段,都已经明显滞后”,已远不能适应观众新的观展需求,亟待升级改造。

适逢其时,筹办奉先殿原状陈列展览的想法被再次提出,并提上日程。

2017年6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奉先殿原状展”项目筹备组,对奉先殿进行前期的调研,最终确立了《奉先殿研究性保护项目》。

2019年1月15日,故宫博物院开始腾退钟表馆,为奉先殿的原状陈列展览工作开始做准备。

通过建国后故宫奉先殿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奉先殿从传统的雕塑馆、现代化的钟表专馆与文物建筑共同展示的钟表馆到未来原状陈列展馆的变化过程,不仅可视为故宫博物院陈列展览工作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也可以看到,在我们未来的文物保护和陈列展览工作中,切实做好对文物充分研究和全面保护是保证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课题项目:本文系故宫博物院科研课题《故宫奉先殿建筑及祭祀空间原状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
陈列故宫博物院钟表
出售中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组合与构建
丽娜认钟表
贪官“自我量刑”,满足了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