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丰图义仓活化利用的途径

2021-08-09 08:46董云慧王倩楠
炎黄地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仓房粮仓粮食

董云慧 王倩楠

丰图义仓作为全国为数不多仍在使用的古代粮仓,在粮食仓储管理现代化背景下,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通过丰图义仓选址、布局和建筑形式的介绍,指出了现状利用方式的优势与问题,提出了活化利用的主要方向。

清末“天下第一仓”

丰图义仓地处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占地约4.5公顷,总仓容约5000吨,由朝邑籍东阁大学士阎敬铭倡议修建,1882年动工,1885年建成后慈禧朱批“天下第一仓”。该义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全国所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建筑。

丰图义仓与国内其他古代粮仓相比呈现三大特点:

粮仓选址方面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种区位来看。

从宏观区位看,丰图义仓位于古代秦晋交通的咽喉地带,军事地位突出,交通条件便利;同时其所在的渭河、洛河、黄河交汇的三河地带,旱则大丰,涝则大歉,粮食收成波动明显。

从微观区位看,丰图义仓位于黄河西岸的黄土老崖上,地势高峻,地表平坦,土质坚硬,粮食不易受积水困扰,晾晒通风也方便。同时,义仓北侧有两处台地与丰图义仓所在台地形态相仿,两处台地边缘均有夯土寨墙,与义仓寨城相连,形成三连城格局,寨墙连接处的顶部可通行人,底部有通车门洞。

从总体布局来看,丰图义仓历史格局表现为三重防御体系。第一层为最外侧的人工壕沟。第二层为寨城,1891年建成,为不规则形,东、南、北三侧有夯土寨墙,墙高、宽约8米,北侧临绝壁不设寨墙。寨城设东、西两门和五处马面,西门通车马,东门用于排水,寨城内西门处有马道可登寨墙顶。第三层为仓城,是义仓主体,1882年起建,1885年建成,整体呈“回”型,砖表土心,外观近似城墙,南墙设东、西两门,门内为平坦广场。广场南部有三组独立的南北向管理建筑。仓城西侧有踏步可登仓顶,仓顶北部与东西门相对处有朱文公祠。寨城与仓城之间的西部原有阎公祠,建于1892年,最早为祭奠阎敬铭,民国和建国初期兼做学校,后期被损毁。

建国以后,粮食部门先后在寨城与仓城之間新建两座房式粮仓。一座俗称南仓,建于1950年代,为砖木结构,歇山顶,东西约25米,南北约15米;一座俗称92仓,建于1992年,为砖混结构,悬山顶,东西53米,南北17米。

从建筑形式来看,仓房设于仓城城墙之下,共58间,均向广场开门。仓房内部类似窑洞,为单拱结构,一般高4.5米,深9米,宽4.3米。仓房内外墙体均于高处设通风气窗,底部铺有悬空木板,离地面0.4米,木板下墙体设排气孔。仓房外设回廊,廊深3.2米,廊外侧有木柱108根。回廊由导水墙分割为16段,导水墙下有砖券门洞,使各段贯通。

利用现状

粮食仓储之用。

丰图义仓建成之初属义仓,由社会团体管理,由于政府出资建设,又兼具少许官仓性质,在1900年、1906年和1929年的大规模灾荒中活人无数,并于抗日战争期间为陕西黄河河防保卫部队和陕西东渡黄河抗日部队提供粮食。

丰图义仓建国后改为国有粮库,后期由于粮食市场化改革,一度无粮可储。2006年国家粮食局考虑到丰图义仓在中国古代义仓制度发展、粮仓选址布局、乡村治理和近代争取民族独立方面的见证作用,授予其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通过“以粮养仓”的方式保护丰图义仓。现阶段中央储备粮多储存于92仓和仓城内的30间仓房。

丰图义仓选址、布局和构造特点使其防火防潮、保温隔热性能优良,小仓多室也便于古代粮食出入库和晾晒作业。然而储粮技术飞速发展,全国粮库正在步入机械化和智能化,粮仓的单仓容量和总容量不断增大。小仓多室特点促使丰图义仓维护使用中经费投入相对高,经济效益不明显。

军事防御之用。

丰图义仓的易守难攻、场地开阔、仓房众多、粮食充足为军队驻扎提供了可能。1938年,国民党驻朝邑中央军曾驻扎于仓城西南角,指挥黄河河防保卫工作。1948年,中共平朝工委所掌握的国民党朝邑县保安警察大队在仓城西南角策划朝邑起义事项。新中国成立后,丰图义仓的军事功能消失,但却是登高望远首选之地。

用以开放展示。

2009年,丰图义仓面向公众开放,先后公布为中储粮储备文化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粮节粮社会实践基地。寨城东门外建有疏散广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和卫生间等设施。仓城东门处4间仓房、西南角2间仓房、3处管理用房和朱文公祠常设展览,展示大荔县历史文化、粮食文化、饮食器具、仓储文化、阎敬铭生平事迹、朝邑起义和黄河河防保卫事迹,形成了九馆一祠的基本格局,其中朱文公祠重在祭祀义仓仓祖朱熹,朝邑起义纪念馆和抗战河防指挥所是历史事件发生地,都具有历史延续性。

以空置仓房为基础布展提高了仓房的利用效率,也方便公众近距离观察仓房结构和储粮方式。但是现有展厅分布较为松散,影响观展流畅度;仓房空间狭窄,单仓面积仅20平方米,以文字、图片和器物展示为主,吸引力不足,展示内容也不够丰富全面;公众观展须从仓门位置进出,经外廊进入后续展厅,造成仓房出入口和外廊人流拥堵。

活化利用路径

仓城、南仓、92仓是近现代中国粮仓建筑发展的缩影。随着粮食仓储技术发展,更加高效的粮仓建筑会相继涌现,仅依靠粮食仓储维持丰图义仓运营,不符合市场规律,也埋没了其特殊价值。在确保丰图义仓文物本体安全的前提下,以历史功能和结构特性为基础,探索兼具延续性、关联性、公益性的利用方式,才能使丰图义仓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丰图义仓一公里范围内有中国传统村落,明代古建筑岱祠岑楼和金龙寺塔,北周长春宫遗址,战国墓群,还有建于1960年代的农垦集团家属区,整个区域历史久远绵延,文化资源富集。同时周边自然环境优越,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机示范基地,农业观光势头良好。

丰图义仓活化利用应立足整个区域,统筹考虑各类资源,将区域建成集历史展示、粮食文化展示、民居民俗展示和现代农业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景区,合理设置展示场馆和服务设施,提供多样化的游览体验。作为景区的核心资源,丰图义仓应着重对比与其他粮仓博物馆和粮仓创意园区的差异,凸显文化特色和建筑特色,突出粮食文化和粮食安全主题,提升整体活力。

可做粮食博物馆。

现有展示场馆的空间规模和结构形式难以构建系统全面的展示体系。从保护历史格局真实性和完整性出发,在寨城外侧建设综合性粮食博物馆,能够兼顾文物保护与展示需求,现状展馆可以用于临时展览或专题展览,形成以综合博物馆为主体,专题博物馆为补充的展示体系。同时游客在游览初期通过综合博物馆了解仓储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参观游览质量。

综合博物馆可以设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全面系统展示中国农业发展历史、粮食仓储理念、仓储建筑演变历史、饮食发展历史以及丰图义仓的修建、储粮和革命历史。展示方式可以引入VR、AR等新方式,增加互动交流,增强体验性和趣味性。

可用以粮食仓储。

粮食仓储是丰图义仓一以贯之的利用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居安思危、同舟共济的处事态度,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正是以安全存储为目的的经常性养护和修缮工程,确保了仓城和寨城的安全完整。同时,粮食仓储还能简单直观的展现储粮方式和存取流程。

从保护、展示、利用三方面考虑,仓城都应保留一定数量的仓房用作粮食仓储。以丰图义仓现有的存储条件,继续保留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离不开粮食管理部门的持续支持,也需要对仓房进行合理化改造,不断适应现代化储粮要求。仓房的合理化改造应该满足文物保护需求,保留建筑结构和形态特征。

可成为公共文化中心。

仓城内有近20处仓房处于轮休或空置状态,随着粮仓机械化和规模化发展,未来空置仓房可能更多。提高空置仓房的利用率,有助于提升粮仓利用的复合性,为粮仓发展带来新生机。作为开放的文化遗产,丰图义仓的利用宜保持部分公共属性,如:将仓房作为粮食博物馆展陈内容的延伸区和粮食文化的深度体验区,通过谷物识别、食品展演等,加大互动参与,深化公众对古今粮食仓储理念和粮食安全的理解;将仓房作为地区非物质文化展演和传承教习场地,分片区、分类型引入能够与仓房结构特性兼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仓房建成集公众阅读、艺术培训、艺术创作、艺术展览和休闲放松于一体的公共文化中心,提高地区公共文化水平。

随着丰图义仓仓储功能的调整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其活化利用的环境背景也将随之变化。无论何种方式,只有与丰图义仓地理区位、环境区位和结构特征相协调,才能确保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互利共生,使其从同类景区中脱颖而出。同时,开展与利用功能相适应的公共活动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场所效应,使丰图义仓具有持久活力,不断衍生新的價值。

作者单位: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

猜你喜欢
仓房粮仓粮食
金口河区:守护“粮仓”织牢监督网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最美的粮仓
粮仓
天下粮仓仓源的地方
仓房后的槐树
三月歌唱
和猫贼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