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今年3月20日,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再曝重大发现。这次考古新发现如何运用在写作中呢?大脸兔这就来为大家解读。
多角度解读
常规角度: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资讯爆炸在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各种外部思潮涌来,使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更要主动接受与学习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对应论点:①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②在增进文化认同中,坚定文化自信,辩证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
核心角度: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在民族遭遇危机时,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浴火重生的精神支撑;在和平时期,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精神独立的保障。提倡文化自信绝不是搞文化民粹主义,促进中华民族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是文化自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对应论点:传承优秀文化,留住民族之根。文化复兴为民族复兴铸魂。坚定文化自信,挺起精神脊梁。
创新角度: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不能停下文化创新的步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先人对后人的贡献,是文化自信中“信”的内容。但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吃老本”,要以未来为方向,在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再理解中,寻找面向未来的新的普适性价值。继往开来、锐意创新,才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对应论点:去粗取精,传承优秀文化;守正创新,共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创新,中国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立意分析
立意一:文化自信。
立意分析: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其文明必定是持久、厚重、包容的,其自身主体性一定是鲜明、强烈、稳固的。三星堆遗址再曝新发现,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如上特质。
立意二:文化传承。
立意分析:这是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的探寻,对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理解,对中华文明为世界做出的贡献的把握。考古发掘,有利于我们传承中华文化,有利于我们建设国家。
立意三:文化创新。
立意分析:考古方式创新,团队首次使用了3D打印技术。对于本次出土的大口尊,团队先利用3D扫描仪搜集其形态数据,然后3D打印出一模一样的石膏模型,在模型上制作好硅胶保护套,给真正的大口尊穿上,再用套箱提取的方式将大口尊提取出来。
时评欣赏
三星堆“拆盲盒”,拆得越多越自信
“躺了千年,盼望与你相见;看了千遍,守望古蜀桑田。”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多年前的丝绸、500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全网的三星堆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近几年来,历史、考古、文学成了“自带流量”的热门词汇。故宫上元夜,流光溢彩的灯会惊艳全国;电视节目《國家宝藏》,前世今生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我在故宫修文物》,从《如果国宝会说话》到《典籍里的中国》,文化类节目只要一开播,就如“预订了热搜”一般,瞬间火遍全网。
跳出综艺的视野,我们发现文化的热潮早已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中国的传统节日越过越红火,年轻人酷爱古风音乐和汉服,文化习俗和旅游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我们似乎正在迎来一个文化爆发的时代,而且大家喜爱的这些文化大多来自中华传统,属于华夏文明。
这股“传统文化热潮”和突飞猛进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许,在物质条件不是那么丰盈的过去,出于对经济发达的向往,我们曾忽略过传统文化的美好和魅力。而在“中国已可以平视世界”的现在,当我们带着平等的目光重新欣赏世界文化之美时,才蓦然发现,原来我们就身处富饶的文化之乡,原来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是如此的灿烂辉煌。
在与三星堆有关的热烈讨论中,我们看到无数网友真诚的赞叹和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对文化的自信、对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国人的自豪和热血仿佛唤醒了那逝去了千年的时光。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它们或许藏在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里,或许守在埋葬了夏商文明的偃师二里头中,或许等在长江流域的盘龙城遗址里,或许存在记载了吴越历史的河姆渡文化中。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守望着华夏大地,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而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
(来源:长江网 作者:李尔静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