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边塞诗派是个大门派,这里高手如云,比如号称“七绝圣手”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是个“摄影爱好者”,善于写景,并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景色当中。
王昌龄生于山西,年轻时不走寻常路:同龄人忙着赶考,他偏要去嵩山当道士。
当了几年道士以后,他又如脱缰的野马,到塞外去了。
在边塞的那些日子,王昌龄被压抑的天性一下子释放出来,写了很多非常有名的边塞诗。
诗只有短短的四句,琢磨起来却大有深意。
这首诗没有直接抒情,而是把情感融入景物,展现了大唐将士坚强勇敢的品质。
还有一首《出塞》:
因为场景宏大、思想深刻,《出塞》成为王昌龄的代表作,是唐代赫赫有名的七绝诗。
在边塞待了几年,眼看老大不小了,快30岁的王昌龄开始考虑未来的出路,于是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下就考中了进士。
王昌龄被安排在国家图书馆当管理员,谁知他性情太耿直,得罪了朝廷权贵,于是连番被贬。
遭遇贬谪的王昌龄从热闹繁华的长安来到偏僻的南方,心情难免抑郁,他唯有通过写诗来排解心中的烦闷。
被贬的时光虽然惨淡,但还是有让人开心的“小确幸”,比如,王昌龄遇到了两位顶级诗人——李白和孟浩然。
他先去拜訪了孟浩然,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场拜访是个悲剧。
孟浩然当时生病了,需要忌口,但因为和王昌龄在一起太投机了,以至于忘乎所以,吃了不能吃的东西,竟然因此一病不起,后来更是一命呜呼。
王昌龄和李白一见如故,两人仕途均不得志,性情又相投,很快成了至交。王昌龄被贬到湖南龙标的时候,李白还特意为他写了一首诗:
王昌龄和李白的友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眼看仕途无望,王昌龄索性辞官回家,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本想从此安然度日,没想到旅居安徽时,当地长官嫉妒他的才能,竟然把他杀害了。王昌龄的一生就此结束。
王昌龄的诗非常注重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氛围、表达情感,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对中晚唐的诗坛影响深远。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