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年项羽不幸被围困,弹尽粮绝,无奈之下只好与汉军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不过,我们这里并不是要说这场战争,而是楚汉的最终战争——垓下之战。
战争档案
垓下之战
日 期: 楚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
地 点: 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
Pk双方: 汉军vs楚军
双方老大: 刘邦vs项羽
结 果: 汉军胜利,项羽自杀
背信弃约
项羽是个守信用的汉子,与刘邦订立和约后,立即率军东归,刘邦本来也打算西撤,但是他手下的张良、陈平却一致反对,说如果此时不攻打项羽,那就是养虎为患啊!张良和陈平的谏言其实也暗合了刘邦的心思,刘邦便顺水推舟,决定毁约追击楚军,并约韩信、彭越南下会师,合力击楚。
汉军以韩信率领的30万人为主力,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韩信率领主力军在初战进攻时受挫后退,项羽乘胜追击,却遭遇汉军两翼迂回夹击,而韩信也趁势反击。在三面夹击中,楚军退回垓下城。
四面楚歌
虽然楚军经过连续作战,但仍有奋力一搏的能力。张良见此也是十分苦恼,想了一宿,终于想出来一个好主意。
张良的这个主意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心理战——让汉兵学唱江东楚地民谣,在晚上的时候齐声唱歌。这四面响起的楚歌,让楚军将士们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得到了楚地,这是楚人在哀伤自己的家园尽失,士气顿时崩溃,就连项羽也上当了。于是,项羽打开营门,让想离开的将土们离开,最后项羽身边就只有800人了。
无颜见江东父老
于是,项羽就带着这800人向南突袭,渡过淮水后,身边只剩下100人了。来到长江北岸乌江时,身边仅剩28人。项羽觉得自己愧对江东父老的信任,坚持不过江。不久,汉将灌婴率5000骑兵追来了,项羽就带着剩下的28人与汉军激战,而这28名勇士居然击杀了汉军五百多人。项羽见大势已去,最终在乌江边挥剑自刎而亡。
刘邦大获全胜,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统一了中国。
历史学家说
韩信(公元前230~前196年),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韩信作为公元前3世纪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韩信是一个全才,可谓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曾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职。楚汉时期,人们更是对韩信有着“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的评价。
英雄项羽为什么输给了小人刘邦?
1.豁达大度vs气量狭窄
刘邦善于听从别人的建议,善于团结将领,善于隐忍,善于用人才;而项羽却孤傲清高、孤芳自赏、有勇无謀。
2.心狠手辣vs儿女情长
刘邦对于自己怀疑的人,都想方设法毫不犹豫地杀掉,甚至对鸿门宴中救了自己一命的樊哙也有所怀疑,还叫人立刻把他杀掉。而项羽在被汉军团团围住的时候,想的竟是他的乌骓马和虞姬。
文学家说
四面楚歌是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