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有一句话感动了无数人:“所谓的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们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90后曾被诟病是“娇生惯养的一代”,而战“疫”中的他们却一次次冲在最前方,彰显出蓬勃的青春力量。
本刊记录了4位曾奋战在武汉一线的浙江医护人员,他们是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堪当重任”的90后,也都是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们说:“家国有难,使命必达!”
从武汉回去就领证
宁棋棋(1991年出生,金华市人民医院护士)
“我的丈夫前段时间感染病毒,去世了。”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之下,抗拒治疗的女患者解开了心结,一旁的90后护士宁棋棋听到这一番话后红了眼眶。宁棋棋原本打算和相处3年的男友在春节领证,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她的计划不得不延期。“他最初是反对的。我跟他讲,作为医护人员,这个时候不去武汉驰援的话,我会后悔一生。”瞒着父母,远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房里的宁棋棋很快成了患者们的“贴心小棉袄”。不管是对治疗没有信心的75岁老爷爷,还是失去丈夫的女患者,宁棋棋都细心照料,耐心开导。发朋友圈、拍短视频,宁棋棋和同事们不断出现在患者的手機屏幕上,患者们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下住院期间遇到的最可爱的人。
“病人出院了,对我是莫大的鼓舞。”宁棋棋开心地说,“看着自己照顾的病人顺利出院了,作战的勇气和信心又提升了。”
多了一层“铠甲”
马青娜(1993年出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监护室护理骨干)
2020年1月25日,一碗酒酿圆子匆匆下肚,马青娜就背起双肩包撑着伞,去火车站集合再坐高铁出发,1月26日凌晨2点抵达武汉。马青娜是此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出征人员中年纪最小的。说起自己的报名理由,她说:“我还没成家,没有孩子,牵挂会少一些,我应该去武汉。”
踏进医院,从了解病房环境、病人情况、物资储备,到讨论工作流程、全盘接管病房,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马青娜在未知与混乱中开始了忙碌的工作。她和浙江省医疗队的伙伴们全线接管了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两层楼的医疗护理工作。虽然排班只有4个小时,但是要做完交接或遇上特殊情况,所有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都远超排班表。在抗疫一线,大家工作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就像马青娜在日记里写的:“只有活着才能创造奇迹!”
马青娜和同事们每天努力地照顾病患,在院区,她不仅是护士,也是护工、清洁工。一位老爷爷执拗地要喝“脉动”饮料,她跑到清洁区仓库仔仔细细地找;元宵节给每位病患折了千纸鹤,祝福他们早日康复出院,与家人团聚……58天时间里,她的手因为频繁消毒而起皱皲裂,她的脸被护目镜和口罩压出勒痕,细碎的伤口结痂剥落又重新裂开……但马青娜觉得,这段驰援武汉的经历给了她一层“铠甲”。她不再是亲人、同事眼中的“小孩”,而是“打过仗的战士”,拥有了自己从未想过的坚强。
隔空迎接新生命
方文浩(1992年出生,衢州市人民医院护师)
2020年3月6日,驰援武汉的衢州市人民医院ICU护师方文浩通过视频连线看到了刚刚降生的小女儿,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激动。因为远在武汉,思念着生产的妻子,方文浩给女儿取名“思妍”。作为首批援鄂的医护人员之一,方文浩在除夕夜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怀胎八月的妻子郑海燕,大年初一便动身奔赴武汉,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
方文浩护师的妻子郑海燕从事和丈夫相同的职业,她十分理解丈夫的工作和选择。虽然对两人的分离有不舍和遗憾,但她依然坚定地支持他的事业,做他最坚强的后盾。
驰援武汉前,方文浩每天接送妻子上夜班,除了自己有夜班不能接送外,没有落下过一天。在回忆与方文浩相处的点滴时,郑海燕觉得十分幸福。虽然宝宝出生时方文浩不能在身边,但他正在武汉救护着当地的患者,郑海燕觉得他在做的事更有价值,能够传递更多的光和爱。
隐瞒父母奔赴一线
周静怡(1990年出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副主任医师)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直关注网上动态的周静怡医生来说,报名支援武汉不是一个困难的决定。但在做出决定后,她为了能成功开启武汉的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因为年资浅、非特别对口专业,周静怡一次次打开请战书的编辑文档,又一次次关掉,有能力、有意愿却帮不上忙的感觉十分煎熬。虽然暂时没办法上前线,她还是参加了医院的隔离病房工作培训。2020年2月12日晚上10点半,正在急诊值班的周静怡终于等到了驰援武汉的通知。
周静怡记得,最早进入之江院区抗疫的好友嘱托她:如果自己不幸感染,病情到了危重的程度,而家人无法放弃她时,请她帮忙决定是否放弃抢救。彼时周静怡笑朋友想得太多,但当自己也要上前线时,她不假思索地对父母隐瞒了去武汉的安排,悄悄跟留守的朋友做了同样的托付。
周静怡做好了一切计划和打算,为了方便后续的处理,也为了节省一些房租,2月12日半夜她把所有的东西搬到了刚刚装修好的新家。出发前一晚,她失眠了。
抵达武汉后,周静怡所在的团队受命接管协和肿瘤中心的重症病房,然而要将一个普通的外科病房短时间内改为隔离病房,物资、人力不足,工作量大到超乎想象——医院领导说,他们是在戈壁滩上建江南园林,然而他们做到了!到达武汉不到24小时,他们正式开始接收病人。
之后的46个日夜,周静怡和同事们相互扶持前进,沿着空空荡荡飘着鹅毛大雪的武汉街道一步步走向春暖花开。在周静怡看来,这次疫情,团队所有人都经历了太多。但他们的辛苦,在收诊的118位患者零死亡的成果面前消失无踪,团队也做到了“一个都不少”。“作为90后,将来再遇到国家需要我们、病人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仍会毫不迟疑,并且更有底气。”周静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