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润植
【内容摘要】教师在开展高中物理知识教学时,不仅需要教授学生课本中的物理知识,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知识的方式,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教师应该如何在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高中物理知识教学,才能达到培养并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文从培养方面、培养问题和教学策略三方面入手,阐述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 核心素养 开展教学
教师在带领高中学生开展物理知识教学时,需要有意识地根据新课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想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就需要先了解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方面,并根据培养方面制定教学策略。接着,教师需要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根据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所定制的教学策略。之后,教师应用优化后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并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同时能够提升高中物理知识教学的效率。
一、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方面
1.培养学生科学观念
教师不仅需要了解物理观念是指学生掌握了运动、物质、能量的基础知识后,所产生的运动观、物质观、能量观,还需要了解物理观念是学生对所掌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升华后的结果,更需要了解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的重要性。当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后,学生就能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并对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现象进行解释,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就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物理核心素养①。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教师需要了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就可以提升学生的构建模型、质疑创新、科学论证和科学推理的能力,这样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探究意识、探究能力、评判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就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物理水平,并使学生快速地对物理知识规律和物理知识本质进行反映。
3.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拥有科学探索能力,不仅可以快速地对教学知识进行探索,还可以更有效地吸取科学知识,这样可以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探究任务,并让学生以独自或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获取知识、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锻炼学生提问、猜测、验证、处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并提升学生探究的自信心和兴趣。
4.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和责任感,并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这样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并自主地对教学知识进行探究,同时能使学生拥有实事求是、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和生活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能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培養物理核心素养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和课后,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的素养。教师需要使学生掌握所教学的知识,并拥有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自主兴趣和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②。教师想要在高中物理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大多数教师对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了解就只有这些,这就导致了培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点,教师虽然了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却不了解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理论性较强的物理知识的欲望,这就使学生无法激发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就无法提升物理知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二点,教师在教学时会习惯性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或只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就使教学的趣味性降低,并无法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从而就使学生无法积极地参与教学,并失去学习的兴趣。第三点,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也不关心物理的发展状况,同时也无法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结合起来。而教师在教学时,也不注重物理的发展状况和物理知识与现实的关系,这就是学生无法产生将教学知识与生活结合的意识,从而使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最终会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造成阻碍。
三、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寻找与教学知识相关的生活例子,并根据生活例子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③。并使学生了解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和物理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可以先应用多媒体教学知识,并根据所教学的知识在黑板上建立质点模型。在教学完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善黑板上的质点模型。在完善黑板上的质点模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质点模型讲述所教学的知识。在学生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表扬,并提问:“你认为质点模型的作用是什么?能够应用质点模型做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讨论后回答。接着,教师可以应用质点模型带领学生探索自然规律,并在一定的探索时间后提问:“你认为质点模型的作用是什么?物理模型的作用是什么?可以如何应用质点模型?可以如何应用物理模型?”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本课所学的知识建立字典模型。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并适当的提点学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所制作的模型,并应用所制作的模型探索自然规律。在结束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能否根据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讲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这样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物理观念和物理核心素养。
2.帮助形成科学思维,提升学生学习思维能力
教师不但需要教导学生教学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所教学的知识进行质疑、猜测和验证,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知识,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质疑、验证和思维能力④。
例如:教师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回答。接着,教师可以提问:“能否应用物体展示自由落体运动?”并让学生应用身边的小物件展示。在学生展示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表扬,并提问:“如果在高处将一张纸和一支笔同时扔下,哪个物体最先落地?为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有的学生会猜测:“会一起落地。”有的学生会猜测:“纸张先落地。”还有学生会猜测:“笔先落地。”在学生提出多样的猜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后讲述猜测的原因。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所准备好的场地,并将学生分为楼上放置一组和楼下观察录像一组。在将学生分好小组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进行实验。在实验过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到班级,并播放所录像的视频,同时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教师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3.锻炼学生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需要重视实验教学,并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并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如果在高处同时丢下一张纸和一本书,哪个物体最先落地?”并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测。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接下来我们将根据问题进行实验,那实验的目标是什么?”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可以接着提问:“进行实验需要应用什么工具?实验的步骤是什么?”并让学生在讨论后回答。教师可以拿出学生所说的实验工具,并提问学生:“本次实验需要注意什么?”同时教师可以将实验工具发放给学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规定实验时间,并让学生自由进行实验。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提问:“完成实验总结了吗?能否讲述实验的结果?实验时有遇到问题吗?是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并让多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可以根據学生的实验结果进入教学。在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本次动手实验的感受。教师以此来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4.注重培养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教师在结束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表述所教学的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自身参与教学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可以使学生拥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并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同时可以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帮助。
例如:教师在教学“动能和动能定理”知识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所创设的运动情境,并带领学生对情境中的物体受力情况和做功情况进行分析。在结束分析环节后,教师可以引出“动能”,并带领学生分析动能的定义,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做功情况进行提问。当学生没有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示范提问,并引导学生质疑。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解答问题,并带领学生推导动能的定理。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几个生活化的问题,并让学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解答过程,这样可以了解学生解题的思路和知识掌握的情况。当发现学生解题错误时,教师可以及时指点学生改正错误。在学生解答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解答的思路和解题的答案,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发放《评价表》,并让学生回想自身在本课教学中的表现完成评价表。教师这样进行教学,可以端正学生的科学态度,并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注释】
① 胥亨慧.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措施研究[J]. 高考,2020(15).
② 金永峰.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2):143.
③ 刘震. 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开展的有效措施[J]. 新课程,2020(33).
④ 黄月勇.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对策[J]. 考试周刊,2019(91):141-142.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