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掌法
摘 要:为了提升黄芪种植产量与质量,主要针对黄芪种植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论述,涉及黄芪种植的各个环节,随后针对常见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保障黄芪种植产量与质量达标和提升。通过分析发现,在黄芪种植中现存问题有很多,涉及方方面面,而通过相应的改进策略能解决现存问题,提高黄芪产量与质量。
关键词:黄芪;种植;问题;策略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5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志码: B
黄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我国古代就经常使用黄芪治疗相关疾病,直至目前仍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全国市场对黄芪有着较大的需求。在这一条件下,为了保障黄芪供求关系平衡,国内各黄芪种植地就要扩大黄芪种植规模,同时提高黄芪质量,由此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黄芪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对此,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旨在改进黄芪种植常见问题,提高黄芪种植产量与质量。
1 黄芪种植中的常见问题
1.1 选地与整地问题
黄芪属于深根性植物,因此较耐旱,但并不抗涝。根据这一特点,在黄芪种植中就应当慎重选地,并做好整地工作,保障黄芪生长环境优良。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黄芪种植户并不注重选地与整地问题,盲目地认为黄芪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良好生长,使得选地时容易出现水涝,整地也不会刻意解决水涝问题,导致黄芪的产量与质量下降,且难以得到保障。
1.2 选种与播种问题
现代黄芪种植户对于黄芪选种与播种问题还是较重视的,但一方面因为我国还没有规范的黄芪选种基地,导致种植户选种没有正确指导;另一方面因为多数种植户不知道如何正确选种,所以黄芪选种普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时在播种上,很多种植户都是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播种,没有在播种前对黄芪种子进行预处理,严重影响了黄芪出苗率,黄芪产量由此受到了一定影响[1]。
1.3 田间管理问题
在黄芪种植的田间管理环节主要存在四大问题:①光照控制不当,即很多种植户在黄芪生长全生育期都会保持充足的光照,但黄芪在种子、幼苗阶段是较畏惧强光的,因此这种光照控制思路是错误的。②灌溉与排水不合理,即不少种植户的灌溉与排水方式不正确,经常在错误的时间段进行灌溉或排水。③间苗与定苗、除草问题,即基本上绝大部分种植户都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黄芪间苗与定苗、除草问题,导致黄芪产量与质量受到负面影响。④追肥问题,即黄芪种植中需要追肥,但如何追肥、追肥种类是种植户应当了解的,而许多种植户在这方面也存在错误。
1.4 病虫害防治问题
在黄芪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病蟲害,如根腐病、白粉病、蚜虫、食心虫等,这些病虫害对黄芪的产量与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不能抓紧防治,很可能导致黄芪大面积死亡。但针对不同病虫害,适用、有效的防治方法也不同,且不同方法的使用时间也有所区别,而现代不少种植户在这方面的认知不够充分,难以对黄芪病虫害进行全面防治。黄芪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4种:①根腐病。主要作用于黄芪根部,同时对根尖和侧根造成影响,发病时叶片呈枯黄状,且在主根上呈现红褐色干腐状态。②白粉病。黄芪白粉病本身是真菌类病害,发病率相对较高,通常表现于叶片和叶柄处,呈圆形粉状病斑,扩展后边缘处呈明显白粉区域。主要是病斑上白色粉末霉层属于病菌菌丝体,情况严重时将导致植物整体被白粉覆盖,对产量及品质影响严重。③根结线虫病。主要作用于植物根部,植株细胞受刺激开始加速分裂,导致根部产生变形生长,最终演变为瘤状物。④黄芪蚜虫病。蚜虫病贯穿黄芪整个生长周期,尤其在花期表现最为严重,其通常集中于幼茎中,对嫩叶及幼嫩部位带来不良影响。蚜虫病很容易使黄芪植株生长停滞,进而导致整株枯死。
2 黄芪种植改进策略
2.1 选地与整地策略
根据黄芪耐旱但不抗涝的特性,首先应当选择土层较厚,土壤疏松、肥厚,且有良好排水性的种植地,一般建议选择沙质土壤。其次在整地方面,通常需要在秋季进行整地。整地过程中要先进行施肥,肥料类型为土杂肥、厩肥,每667 m2施3 000~4 000 kg即可,这一过程中要尽可能均匀地施肥,完成后要深翻入土,随后进行整平耙细,同时作高垄。高垄行距一般为45 cm左右、高度一般为15~20 cm,每个高垄可支撑单行黄芪种植,由此即可进入黄芪播种阶段[2]。
2.2 选种与播种策略
首先黄芪主要依靠有性繁殖的方式进行栽培,其种子具有表皮坚硬、吸水性差的特点,这会导致黄芪出苗率下降,因此一般在黄芪果实接近成熟、颜色为褐色时进行采摘,此时的种子还不够成熟,表皮坚硬程度与吸水性都有一定的缓和,有利于黄芪出苗。其次在播种时,黄芪种植户不应当直接播种,需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有以下两种:①沙搓,即一般使用温沙搓洗黄芪种子,时间不宜过长,这种方法使用简单,但有效性较差,如果所选种子不是特别优质,则不建议选择该方法。②温汤浸泡,即首先将水加热到50 ℃左右,随后放入种子,再用匀速轻缓的方式搅拌8 h左右,完成后捞出种子晾干即可。预处理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完成后即可开始播种,依照经验,通常建议在清明节春播、白露节气秋播,以每667 m2为一个播种单元,各单元播种量为3 kg左右即可。此外,在即将播种前,还可以通过复合肥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提高黄芪出苗率与后续生长,同时要洒入一定的水分,由此黄芪能在21 d左右出苗。
2.3 田间管理策略
针对田间管理方面的四大问题,具体改进策略为:①遮阴保湿策略。因为黄芪在幼苗期畏惧强光,所以需要遮阴,同时为了让黄芪幼苗期正常生长,还需要保湿,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播种后用草等进行铺盖(不能直接铺盖,铺盖层要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随后视情况洒水(若气候相对湿润,则可以不洒水)。②灌溉和排水策略。首先黄芪种植户应当掌握黄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因此灌溉时要进行合理控制,例如在黄芪出苗阶段,此时灌溉水分不宜过多,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而在出苗后的1~2 d,灌溉用水就可适当加大,满足黄芪在该时期对水分的需求,在黄芪幼苗长度达到10~15 cm时,要减少灌溉水量,且该时期建议使用滴灌、喷灌方式,最好不要选择漫灌,否则黄芪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其次在不断的灌溉下,黄芪种植地周边的水沟内会蓄积水分,对此种植户一定要定期排水,以免黄芪烂根而死。③间苗与定苗、除草策略。黄芪种植户必须时刻关注黄芪植株长度,当其达到5 cm左右时,要依照4 cm标准进行间苗处理;在长度达到10 cm左右时,要依照10 cm标准进行定苗。另外,种植户还要做好除草工作,尽可能保障种植地土壤疏松、没有杂草,且除草工作在封垄时期频繁开展,以免杂草与黄芪争夺生长养分,影响黄芪质量。④追肥策略。黄芪种植中正确的追肥策略为:在田間管理过程中要追肥两次,分别在4月下旬与5月上旬、6月中旬,肥料为速效肥(尿素或农家肥),过程中如果发现种植地出现脱肥现象,则可以在7月上旬进行第3次追肥。此外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坏苗、死苗现象,种植户必须第一时间拔除,随后进行补苗,这样才能保障黄芪的产量。
2.4 病虫害防治策略
黄芪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有很多,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在正确时间进行防治,对此以上述提到的根腐病、白粉病、蚜虫和食心虫为例,论述相关防治策略。①根腐病。首先根腐病的特征为黄芪根部发褐,逐渐开始腐烂,主根上出现红褐色病斑,且病斑会逐渐增大,同时叶片开始掉落,一旦发现类似特征,种植户就要开始防治根腐病。其次在防治方法上,要尽可能早发现、早处理,最好在发病初期采用灌溉法在黄芪根部施入多菌灵药剂,并使用石灰氮对土壤进行消毒即可。②白粉病。首先白粉病的特征为黄芪荚果与叶片表面覆盖一层白粉,若长期发展黄芪会逐渐枯萎。其次在防治方法上,建议使用代森锰锌粉剂、粉锈宁进行处理,一般需要每7 d喷洒1次,喷洒2~3次即可。③蚜虫。首先蚜虫主要为害黄芪嫩梢和枝叶,若种植户发现黄芪嫩梢和枝叶上有蚜虫啃食现象,就要进行防治。其次防治药剂主要有蚜虱净,每7 d喷洒1次,喷洒2~3次即可。④食心虫,首先食心虫的幼虫会蛀蚀黄芪种子,降低出苗率,成虫会在植株上大量产卵,因此无论是否发现食心虫,黄芪种植户都要做好防治工作。其次具体防治方法为每7 d喷洒1次高效氯氰菊酯,喷洒3次即可[3]。
3 结语
本文对黄芪种植中常见问题与改进策略进行了分析,着眼于黄芪种植的主要环节,根据现状提出了常见问题,并针对问题论述了相关改进策略。通过分析可知,现代黄芪种植情况较不规范,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对黄芪生长、成活有直接影响,因此黄芪产量与质量也会受到间接影响,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本文提出了黄芪种植的正确方法,可以起到提高黄芪产量及质量的作用,希望能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1 ] 尚荣国.浅谈黄芪种植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7):39.
[ 2 ] 王刘安,张喜忠.黄芪种植中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南方农机,2019(19):86.
[ 3 ] 张彩霞.黄芪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