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景物描写的这些考点吗?
——从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 景物描写考点说开去

2021-08-09 01:44崔益林江苏省海安市紫石中学
课外语文 2021年20期
关键词:景象考点苗族

⊙崔益林(江苏省海安市紫石中学)

关于景物描写(小说中通常叫做环境描写,再细致一点就是自然环境描写)的考点,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中考中已经成为一道必考题,有可能出现在诗词鉴赏中,有可能出现在阅读理解题中,但是我们发现在平时的考前辅导中,不少学生并不能把关于景物描写的考点考虑周全,甚至只能是一些孤立的考点,并不能把一个个关于景物描写的考点融合成一个整体。所以作为一个一直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有必要把这些点全部列出来,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那么,景物描写究竟有哪些常见的考点呢?老师认真地梳理了一下,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点:

一、景物描写的对象(描写的景物)

所谓“景物描写的对象”,也就是指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教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并不会去思考,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所以在这个问题的考虑上,我每次都用四个字来概括,尽可能把我们所接触到的景物列举出来。

我是这样总结的,通常我们所描写的景物,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形,列举如下:

花草树木、花鸟虫鱼、江河湖海、日月星辰、春夏秋冬、风云雷电、山川湖泊、梅兰竹菊、风霜雪雨……

这类题型,不仅在散文考题中经常出现,而且在诗词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更高。有时还会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二、描写的景物特点

针对这样一个考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会给大家一起总结,提供一些常见的关于景物特点的词语供大家选择。经过总结,我们发现关于景物的特点通常包括两大类。

一是情感积极向上类:温馨、温暖、和煦、清新、寂静、清澈、高大、热烈、紧张、急促、漂亮、灿烂、鲜艳、美丽、充满生机、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等。

二是情感消极低沉类:凄凉、凄惨、凄切、悲凉、孤寂、寂寞等。

如果考生有了这样的思考和归纳、总结,就不会愁这个考点了。

比如,2020年江苏南京卷的第15题: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苗族服饰有哪些特点。

经过分析,我们不妨用以下词语来进行概括:颜色鲜艳,衣长齐膝,头饰样式丰富,图案记录了民族历史等。

三、景物描写的角度(特点)

针对这个考点,有时命题老师在命题时也可以这样问: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或者可以这样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还可以这样设问:景物描写的特点。一旦有了这样的设问,我们的考生就一定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千万不能因为换了一个问法,就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答题了。尤其是“景物描写的特点”与“描写的景物特点”这两种问法的区别。

而景物描写的角度往往有以下几个角度:

(一)从感觉的“五觉”去考虑

我们通常所说的“五觉”就是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有的老师在分析这个考点时,可能还会有这样的设问:作者是通过哪些感官来描写景物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形态、声音、气味、质地)来感知景物的?

如朱自清在《春》一文中这样描述“春风”:

“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请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春风的?

(参考答案:作者借助于触觉表现了春风柔和、温馨、温柔的特点。)

又如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样写道: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参考答案:作者借助于嗅觉和听觉,写出了夏夜丰收在望的景象。)

当然,这里所说的“从感觉的‘五觉’去考虑”,并不是一定要从感觉的“五觉”去考虑,这里只是给你提供一个大致思考的思路。所以我们在分析景物描写的角度时,千万不能死搬教条,也就是说既不能犯经验主义错误,又不能犯教条主义错误。

(二)从不同的观察视角去考虑

不同的观察视角是指:俯视(从上到下)、仰视(从下到上)、平视(由近及远、由远及近)。有的老师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可能这样来设问:请问这里描写景物的顺序是什么?

比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了百草园自然环境的优美,请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参考答案:作者是按照由下到上,由植物到动物,再由……的顺序,有层次、有条理地描写了百草园自然环境的优美。)

(三)从不同的表现手法去考虑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30多种,但是在描写景物时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想象和联想;虚写和实写相结合……

如朱自清在《春》一文中有这样几处景物描写的句子,我们不妨列出来一起分析一下:

“闭上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请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参考答案:作者借助于想象的表现手法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繁盛、灿烂的景物特点。)

又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这样写道:“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请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描写了黄河冰天雪地、严寒的特点;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描写了高山、高原蜿蜒、绵长的特点。)

(四)从修辞的角度去考虑

首先考虑修辞手法的考点应该是在语言赏析这个考点上,而不是在景物描写的角度,所以我们在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时,学生首先考虑修辞,那就把答题的角度搞错了。而事实上,如果从修辞的角度来考虑景物描写的特点时,其答题的思路与语言赏析的答题思路基本上是一致的。

答题的思路往往就是:

思路一:这里的景物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景物的……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思路二:这里的景物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景物的……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四、景物与景象的区别

这个题目,虽然不是很常见,但是一旦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我们就要用心去思考,以不变应万变,千万不能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常见的考题如:1.请你说出这段文字描写的景象。2.这段文字中描写的景象是什么?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描写的景物是什么?描写的景象又是什么?

(参考答案:描写的景物是杨花、子规;描写的景象是杨花落尽和子规啼。)

又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描写的景物是什么?描写的景象又是什么?

(参考答案:描写的景物是山、水、柳、花、村;描写的景象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眼前的村落。)

针对这样的题型,我们必须弄清楚景物与景象究竟有怎样的区别。这里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题目对这两个概念作这样的分析:

区别一,释义不同:景物指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而景象则指状况、现象。

区别二,用法不同:景物表示一处风景,所谓“物”指的是一件东西,“景”表示为风景等景物,是名词,但却没有动作的含义;而景象则表示“视觉所接收的景象”,但不含有“自觉地使用视觉器官”的意思,而表示“目的物进入了眼帘”,这时它虽是名词,却有动作的含义。也就是说景物大多是静态的,而景象大多是动态的。

近年来,还出现了“景色”与“景物”“景象”一起被考查的情况,那么“景色”又是什么呢?景色是“景致”的意思,它包括“景物和色彩”两层意思,一旦遇到这样的题目,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五、景物所承载的情感

景物所承载的情感是什么,关于这个考点,我们不仅在诗歌赏析题中经常遇到,在一些散文当中也会经常遇到。那么一些常见的景物,它究竟承载着什么情感呢?这里我们不妨做些列举:

月亮——离人团聚,思乡,亲人团聚;

太阳——心情愉快,光明,美好的未来,胜利、自由。

荷花(莲花、菡萏、芙蕖)——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折柳——惜别怀远之意,抒写离别行旅之苦,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杨花(柳絮)——漂泊,动荡不安,飘离不定,居无定所。

玫瑰——爱情。

菊花——傲霜之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梅花——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用纯净洁白的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树——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落花——生命易逝,人生苦短,无私奉献。

流水——生命短暂,时间、生命易逝,珍惜时间。

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鸳鸯——爱情。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杜鹃——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思乡的情思。

鹧鸪——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成为悲凉的同义词,怀想家园之情,离愁别绪的气氛(蝉:品行高洁)。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乌鸦——荒凉、凄惨。

羌笛——凄清、凄切、哀怨。

其实,这些景物我们在诗词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把它们叫做“意象”,如果诗词失去了意象,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因为诗词都是借助于意象来表达情感的。

六、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个考点,无论哪一个城市的考试,都会考到。在分析之前,我先帮助大家来罗列一下关于景物描写的作用究竟有哪些。景物描写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点:

(1)突出景物的……特点,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

(2)渲染(营造)了……的氛围;

(3)烘托(衬托)了人物……的心情;

(4)为下文写……作铺垫;

(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6)间接地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时令)、气候、背景(环境的恶劣、战争的残酷);

(7)以优美的环境来衬托人物美丽的心灵(人性美),以恶劣的环境来衬托人物顽强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

(8)以自然环境来衬托社会环境。

如2020年山东济宁卷第19题:找出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假如我们找出的句子是:“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消隐在茫茫群山中”,那么这一句的作用,我们就可以这样来概括:这里借助环境描写衬托了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形象,与文章开头相照应,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以上六个方面,都是围绕景物描写这个考点进行的思考,而事实上,有的学生只能掌握其中的一两个考点。如果我们有了这些分析,再加上平时的反复练习,举一反三,内化呈现,一定能够驾轻就熟,真正把景物描写这样一个知识点,或者说这样一个在考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考点掌握好,掌握透。

附:中考试题示例一(2020·江苏南京)

【材料一】

黎峨道中①

⊙ [清]查慎行

青红颜色裹头妆,尺布缝裙称膝长。

仡佬打牙②初嫁女,花苗③跳月便随郎。

(选自《新编清诗三百首》,王英志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注释】

①黎峨道中:自云南黎州至峨山县的途中。

②仡佬(gē lǎo)打牙:即打牙仡佬,少数民族仡佬族中的一种。

③花苗:苗族。

【材料二】

由商到周,一般统治者和奴隶,衣长齐膝似乎是一种通例。商代贵族平时常穿彩色丝绸衣服,还加上种种织绣花纹,用个宽宽的花带子束腰。平民或奴隶的头饰有裹巾子作羊角旋斜盘向上的,有包头以后再平搭折成一方角的,还有其他好些样式,都反映在玉、铜、陶人形俑上,样子多和现在西南居住的苗、瑶族情形差不多(这不是偶然巧合,事实上很多三千年前古代图案花纹还可从西南兄弟民族编织物上发现)。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橡斗已用来做染料,并且还种植了蓝草,能染出各种不同的青蓝色,种茜草和紫草专染红、紫诸色。

(选自沈从文《古人的文化》,中华书局2013年版,有删改)

【材料三】

苗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民族,因为苗族服饰最美丽。苗族服饰所凝聚的,是历史的记忆。苗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迁徙史。古籍记载,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便被视为苗族的先祖。涿鹿大战,蚩尤兵败,战死冀州,九黎部落群龙无首,不得不向黄河以南迁徙。

不久,一个新的政权——三苗国,建立在江淮河湖地区。然而,历史赋予这个民族的命运是悲惨的。当苗族的先民们总算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有了一个休养生息、继续发展的机会,又相继遭到尧、舜、禹的长期征伐,三苗被迫迁徙到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岭中。大约从公元3世纪起,苗族先民又开始了较大规模的迁徙。他们大部分沿乌江西行,进入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即使是最悲伤的时刻,苗族先民们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眷恋、热爱和对美的歌颂、追求,没有放弃为昨天、为历史留下永恒的见证:

让我们摘下路边的野花

插在姑娘的头上

让我们割下树浆

染在阿嫂的衣上

让我们把涉过的江河

画在阿妈的裙上

不要忘记这里有过我们的胎盘

时刻记住祖先用汗水浇过的地方

在林林总总的苗族服饰中,有一种叫做“兰娟衣”的女装。其来历,有这样的传说,说兰娟是古代的一位苗族女首领,在带领苗族同胞南迁时,为了记住南迁的历程,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离开黄河时,她在自己的左袖子上用黄丝线缝上一根黄线;渡过长江时,她在右袖子上绣上一根蓝线;渡过洞庭湖时,她在胸口处绣上一个湖泊状图案。以后,每渡一条河,每翻一座山,她都要在衣服上缝下记号。记号越来越多,竟然从领口一直缝到裤脚,密密麻麻,陆离斑驳。后来,她的女儿要出嫁了,她按照所记的符号,重新用各种不同的彩线,精心绣制出一套特别精巧漂亮的女装,作为女儿的嫁衣。“兰娟衣”从此流传开来。

示例二(2020·山东济宁)

山 果

⊙ 黄兴蓉

就这样,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苗族同胞“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让自己的服饰承担了其他任何服饰都不能够承担的沉重使命,并最终让它变成了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族有一种风俗,就是老人去世后,必须要穿上绣有传统图案的寿服。

在苗族的观念里,人死后,只有穿上这种衣服,才能被祖先所承认,灵魂也才能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

那是壮丽而神圣的“还乡”!

(选自韦荣慧《云想衣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有删改)

14. 请简要描绘诗人在黎峨道中看到的场景。

15. 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苗族服饰有哪些特点。

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出这么远的门你不害怕吗?”我问。

“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说。

“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了干粮。”

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

“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

“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

“红薯面饼子。”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

有人问:“多少钱一斤?”

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把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4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小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他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大爷!大爷们!”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时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车上一阵混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莽莽群山中。

猜你喜欢
景象考点苗族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冬天的景象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黑白键
苗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