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启源(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镇初级中学初一(6)班)
“这丫头,整天只知道看书,难得说句话,会不会是个‘书呆子’?”
六岁那年,到外婆家做客,外婆的一句话打开了妈妈的话匣子:“是啊,是啊,这孩子从小就是个‘闷葫芦’,我们也担心极了,怕她有‘自闭症’,还专门到城里好几家医院挂过‘专家号’,可专家说没事,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因为我的“金口”难开,爸妈伤透了脑筋,只有做过教师的爷爷对我有信心:“别担心,上学后就会说了。我这宝贝孙女性静如水,从小这么爱看书,将来肯定是个读书的料……”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出生,就是个内向的女孩,别人家的婴儿每天都会有几阵哭闹,我却文文静静,很少有哭声。
后来上了小学,因为我不敢向别人打开自己,班上几乎没有朋友。老师为了让我开朗起来,安排班上的“话匣子”和我同桌。但“话匣子”依旧引不起我交流的兴趣,而她也无法忍受同桌的漠视,强烈要求换位置。于是,我又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
为这事,爸妈很着急,他们希望我能学会与人交流,试着让我去超市购物,独自买早餐,给我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十岁那年,他们给我报了个“小主持人”兴趣班。“六一”节快到了,那天,我走上舞台,在舞台炫目的灯光下,顿时吓得声音变小,台词结结巴巴。更糟糕的是后来一紧张,大脑“短路”,一片空白。虽然只是彩排,但我觉得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了糗,无地自容,哭着跑下舞台……
那次的失败成了我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虽然我很内向,但也有自尊,总想找个机会让老师、同学刮目相看。
机会终于来了。五年级那年,学校举行“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爸妈见我勇敢地跨出了这一步,心里十分高兴,主动帮我讨论演讲的内容,检查演讲稿的背记。为了防止我上台紧张,事先在家里有计划地进行反复排练,先要求脱稿,再要求流畅,最后要求带感情:该大声的大声,该舒缓的舒缓,该激昂的激昂……经过反复练习,我越来越熟,越来越自信了。
比赛那天,爸妈特地来到现场给我助威。轮到我上场了,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我不免心跳加快,右手不禁握成了拳头,掌心直冒冷汗。好不容易来到讲台上,手一哆嗦,差点儿把话筒扔到地上……可当看到台下老师、爸妈那信任和鼓励的目光,顿时镇静了许多,我不断地暗示自己,开弓没有回头箭,机会难得,没什么好怕的……于是开始了我的演讲。
起初语速有点快,背书一般,后来渐渐进入状态,越讲越流畅,越讲越声情并茂……演讲结束了,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终于一雪前耻,压了两个多星期的大石头落了地,我顿时心花怒放!满头大汗的我兴奋地走下舞台。那一次,我对自己最满意!
【简评】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难得说句话”“ ‘话匣子’依旧引不起我交流的兴趣”“彩排哭着跑下舞台”等情节的描写,突出了“我”性格的内向。为下文详写“我”在老师、爸妈的帮助鼓励下战胜自我,演讲获得成功作铺垫;结尾点题,兴奋的“我”对自己最满意,抒情水到渠成,可谓构思巧妙。
“不免心跳加快”“掌心直冒冷汗”“手一哆嗦,差点儿把话筒扔到地上”等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让人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