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顺利,陈希琳,于晓倩,于国志,孙平
1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病理科 北京100120
2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肛肠科 北京100120
肛瘘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是指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1-3]。非特异性肛门腺感染以及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形成肛瘘的主要原因[4-5]。肛瘘包括多种病理类型,不同的病理类型治疗方案亦不同,因此了解肛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此外,肛瘘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明确肛瘘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预防,可以有效预防肛瘘复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1 554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 554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4~77岁,平均为(45.6±4.5)岁,其中<60岁的患者例数为1 450例(93.3%),≥60岁的患者例数为104例(6.7%);男性1 308例 (84.2%),女性246例(15.8%);合并糖尿病者209例(13.5%);BMI 18~24 kg/m2,平均 (19.2±3.2) kg/m2;吸烟 234例(15.1%);特殊病因肛瘘14例(0.9%);病程0.3~2年,平均(1.2±0.2)年。
纳入标准:(1)依据《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试行草案)》[6]中关于临床肛瘘诊断标准,诊断为肛瘘。(2)患者意识清楚。(3)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多项不良生活习惯,例如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2)同时参加其他研究。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吸烟史、糖尿病史、特殊病因肛瘘史、瘘管数目、病程、临床分型、病理分型。其中临床分型、病理分型是根据《肛瘘的诊治专家共识(2020版)》[7]的相关标准进行分型。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复发情况进行分组,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其中复发是指肛周局部切口再次出现红肿热痛,甚至破溃伴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指诊齿状线相应位置有局部凹陷,压痛明显。
(1)分析1 554例肛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临床分型、病理分型。(2)比较未复发组和复发组肛瘘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3)探讨肛瘘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选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肛瘘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554例患者中,低位肛瘘患者为547例(35.2%)、高位肛瘘患者为1 007例(64.8%),单纯性肛瘘患者为714例(45.9%)、复杂性肛瘘患者为840例(54.1%);病理分型:普通腺源性肛瘘1 143例、异物肉芽肿肛瘘386例、结核性肛瘘2例、肛瘘癌变2例、克罗恩病肛瘘10例、表皮样囊肿性肛瘘4例、肛瘘伴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2例、肛瘘伴瘘管壁组织上皮化5例,见表1。图1~6为部分经典病例图片。
表1 1554例肛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图1 复杂性肛瘘
图2 肛瘘异物巨细胞形成(苏木素—伊红染色,×20)
图3 结核性肛瘘(苏木素—伊红染色,×40)
图4 肛瘘黏液腺癌变(苏木素—伊红染色,×40)
图5 克罗恩病肛瘘(苏木素—伊红染色,×40)
图6 肛瘘伴瘘管壁组织上皮化(苏木素—伊红染色,×40)
随访3个月,术后未复发1504例,复发50例,复发率为3.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年龄≥60岁、男性、BMI≥24 kg/m2、特殊病因肛瘘(克罗恩病肛瘘、结核性肛瘘、肛瘘癌变)、瘘管数目>1个、病程>1年患者比例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未复发组和复发组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表2 (续)
各变量的赋值情况见表3。BMI≥24 kg/m2、年龄≥60岁、特殊病因肛瘘、病程>1年、瘘管数目>1个、男性是肛瘘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3 变量赋值情况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肛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肛周肿痛反复发作,瘘口流出脓性、血性分泌物。其中少数为克罗恩病肛瘘、结核性肛瘘、肛瘘癌变等特殊病因肛瘘。外科手术是肛瘘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手术治疗的难度较高,术后复发的可能性超过10%,根据患者的肛瘘位置、复杂程度以及病理诊断结果选取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可以降低患者复发的风险[8-9]。
本组研究对象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显示,肛瘘临床分型包含低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肛瘘患者中病理类型较多,存在肉芽组织以及异物细胞形成,分析其主要机制如下:病菌侵入肛隐窝,诱发肛门腺感染,患者肛门部出现刺痛感,并伴有便意。而炎症沿着不同方向发展可能会造成黏膜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窝脓肿等,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若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会反复发作并有加重可能,导致化脓症状加重,形成复杂性肛瘘[10]。而结核性肛瘘、肛瘘癌变、克罗恩病肛瘘、肛瘘伴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等治疗方法和腺源性肛瘘有本质的区别,需要早期明确诊断,根据病因治疗,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的特殊病因肛瘘、男性患者比例均与未复发组存在差异,并且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特殊病因肛瘘、男性均是肛瘘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应胜绿等[11]研究结果显示克罗恩病、男性是造成肛瘘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说明男性是肛瘘复发的高危群体,应重点关注,其可能原因是男性雄性激素会增加肛腺感染的风险。克罗恩病属于炎性肠病,以反复性肠道感染、腹泻症状为特点,会直接增加肛瘘的复发风险[12-13]。
另外,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患者的年龄≥60岁、病程>1年、瘘管数目>1个患者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病程>1年、瘘管数目>1个均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在术后恢复期间创面尚未愈合,易感染细菌造成创面二次感染,继而引发肛瘘复发,而患者随着年龄不断增加导致身体各项机能以及免疫力下降,在创面出现细菌定植时因免疫功能减退导致发生感染的风险增加,继而增加肛瘘复发风险。张衡[14]研究表示瘘管切除不完整、内口处理不完整均是造成术后肛瘘复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得出病程>1年、瘘管数目>1个均是术后肛瘘复发的危险因素。病程、瘘管越长,其瘘管走行越复杂,瘘管数目越多,越易造成内口处理不彻底,且易造成假性愈合或假道,继而增加术后肛瘘复发的风险[15]。
此外,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BMI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是肛瘘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BMI≥24 kg/m2的患者脂肪层较厚,术后易产生死腔、脂肪液化等问题,可能会使感染风险增加,进一步导致术后复发[16]。
综上所述,BMI≥24 kg/m2、年龄≥60岁、病程>1年、瘘管数目>1个、男性、特殊病因肛瘘是肛瘘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有以上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作为重点临床筛查预防对象,患者应增强对肛瘘的临床及病理诊断的重视程度,定期到院检查,避免延误时机,合理控制体质量,降低肛瘘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