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武陟县济民医院(454950)姚丰品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属腰椎间盘突出症特殊类型,多发于腰3~4椎体、4~5椎体,多是由于神经根受压所致,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下肢放射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2]。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为临床针对FLLDH患者常用治疗术式,可于一定程度缓解病情,减轻患者痛苦,但对机体产生损伤相对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整体手术效果欠佳[3]。故临床应积极寻找新的治疗术式,以提高整体手术效果。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interbody fusion,TLIF)属微创手术,术中无需广泛剥离瘢痕组织,且对硬膜神经根牵拉幅度相对较小,在临床治疗腰椎滑脱症应用广泛,且手术效果较优。但应用于FLLDH患者治疗能否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临床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前瞻性选取我院112例FLLDH患者,旨在从手术效果等层面探究Wiltse入路TLIF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会审批,前瞻性选取我院112例FLLDH患者(2017年1月~2020年8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6)、常规组(n=56),纳入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其中研究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31~64岁,平均(48.02±3.18)岁;体质量指数:18.2~27.1kg/m2,平均(22.63±1.44)kg/m2;常规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32~65岁,平均(49.17±3.01)岁;体质量指数:18.7~27.4kg/m2,平均(23.05±1.47)kg/m2。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PLIF治疗,全麻,俯卧位,悬空腹壁(空心软垫),C臂机下确认病变节段,沿6后正中线作纵向切口(病变椎体为中心),依次切开皮肤及相关组织,剥离双侧骶棘肌至小关节外缘,并朝2侧牵开,将关节突、横突充分显露,行全椎板切除、内固定融合(直视下进行),常规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研究组接受Wiltse入路TLIF治疗,全麻,俯卧位,悬空腹壁(空心软垫),C臂机下确认病变节段,于体表对双侧上下椎弓根区标记,以病变下腰椎为中心,后正中入路作纵向切口,并逐层切开至腰背筋膜层,将软组织分离后,朝两侧牵开,于筋膜旁作纵向切口2cm左右,经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并沿肌纤维方向行钝性分离操作,将关节突、横突充分显露,行全椎板切除、内固定融合(直视下进行),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两组术均予以常规对症支持,包括抗感染、止痛等。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手术效果。②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引流量。③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评估本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腰椎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总分值50分,分越高,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效果 研究组优良率96.43%(54/56)较常规组的82.14%(46/56)高(P<0.05)。
2.2 围术期指标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237.62±21.77)ml、术后引流量(188.34±27.73)ml较常规组的(402.83±36.62)ml、(306.14±41.52)ml少,住院时间(7.82±1.39)d、卧床时间(3.76±0.56)d较常规组的(10.35±2.63)d、(5.54±0.80)d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 ODI评分 组内对比,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ODI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组间对比,术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ODI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ODI评分对比(±s,分)
附表 两组ODI评分对比(±s,分)
注:与同组术前对比,aP<0.05;与同组术后1个月对比,bP<0.05;与同时间点常规组对比,c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研究组 56 27.56±4.19 16.24±3.28ac 9.03±2.19abc常规组 56 26.31±4.26 20.82±3.54a 13.85±2.44ab组间 F=15.406,P<0.001不同时间点 F=59.228,P<0.001组间不同时间点 F=27.635,P<0.001
FLLDH为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临床尚未明确,多认为和小关节倾斜度较大、病变节段退变程度较大有关,从而致使椎间盘生物力学失衡、改变,多数患者腰痛不显著,主要以下肢放射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故临床应采取有效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针对FLLDH患者多采用传统PLIF治疗,可通过解除神经根压迫,改善患者病情,但术中易对多裂肌产生较大影响,致使腰椎稳定性降低,手术效果不尽理想。近年来,Wiltse入路TLIF已逐步在腰椎退行性病症的治疗当中展开,有学者指出,将Wiltse入路TLIF应用于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5]。但在FLLDH患者治疗中是否有较高应用价值,临床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将Wiltse入路TLIF应用于56例FLLDH患者,数据显示,研究组优良率96.43%较常规组82.14%高,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常规组少,住院时间、卧床时间较常规组短,术后1个月、3个月ODI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由此可见,Wiltse入路TLIF治疗FLLDH患者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腰椎功能。笔者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①经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并沿肌纤维方向行钝性分离操作,可准确、快速到达病灶区域,且对椎旁软组织牵拉、剥离幅度较小,进而对周围软组织及血管造成损伤更小,更利于减少术中失血量;②可最大限度保留椎间孔、横突骨性结构与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进而更利于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患者可尽早下床进行腰椎功能锻炼,进而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腰椎功能,进一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但行Wiltse入路TLIF时仍需注意,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要求较高,对习惯开放手术的术者而言,需一定的学习阶段及适应过程。
综上所述,Wiltse入路TLIF治疗FLLDH患者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腰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