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新城鸟瞰图。
图为慈城城隍庙。
江北区慈城镇地处宁波市区西北部,辖区面积102.57平方公里,区域人口约12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年糕之乡、中华慈孝之乡。慈城历史源远流长,拥有7000年的文明史、2200年的建城史和1200余年的县城史,是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城,保留了超过60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素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誉,涌现了一批文化界、金融界近当代名人。
自2019年以来,慈城镇全面启动实施古县城“年内提升、次年见效、三年变样”的“三步走”计划,加快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转化。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18万人次,较2018年同比增长约63%;2021年“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9.4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48%。
大力推进全域空间优化,功能目标和产业定位更加优化。围绕古县城核心区保护开发编制完成《宁波慈城古县城产业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今年3月,委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启动编制《慈城千年古城复兴综合规划》以及《慈城镇千年古城复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进一步明确古城复兴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项目安排。
围绕基础设施优化和民生项目落地,完成慈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涉及护城河外的风貌协调区局部调整工作。
深化古城和新城联动开发,围绕品质新城打造,完成慈城新城控规调整。调整后整体开发建筑量共增加25.08万平方米。慈城新城土地出让金留区级地方所得部分,全部用于古县城保护开发和新城基础设施建设。
全镇经济稳中向好 2021年一季度GDP完成26.92亿元,同比增长23.4%;完成财政总收入11.78亿元,同比增长43.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9亿元,同比增长32.37%;工业总产值达136.7亿元,同比增长39.9%。
平台能级提升明显 今年1—4月,全镇90家规上企业完成产值185.7亿元,同比增长31.0%。重点企业带动明显,金田集团铜加工量28.7万吨,产值达144.4亿元,同比增长32.8%;三星产业园产值达13.6亿元,同比增长2.9%;高新园产值达15.4亿元,同比增长34.1%,其中4家膜材料企业产值达7.5亿元,同比增长30.7%。
基础配套日臻完善 除了产业快速发展,全镇又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资4.5亿元资金,打造完成涵盖膜幻展厅、公寓式酒店、旅游集散中心等多项功能的小镇客厅,进一步提升小镇整体形象。
慈城大东门夜景。
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实施 编制完成古县城专项交通规划,启动建设古城的东、南、西三个出入口的基础设施和形象标识。启动慈城公交场站迁建工程,加快护城河两侧“十大停车场”建设,到年底古城内预计将有停车场近30个、停车位3000余个,较2019年增长150%。加快实施勤丰—慈湖农村公路改造,启动古城交通卡口改造。加快重大民生项目实施 把疏解古县城东半城非旅游功能与提升民生水平有效结合起来,围绕医疗、教育、防洪排涝、综合治理四大关键领域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大西门区域慈城卫生院、普迪学校迁建、民生菜场等建设。加快重大乡村振兴项目实施 全镇目前拥有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及达标村17个,A级以上景区村庄14个。完成北部山区六村城市大管网供水工程,有力解决近6000名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全覆盖。
集聚优质业态,完善主游线打造 启动民权路、火车站—南门、骢马河—大东门、迎春街等区块改造工作,百草园、房琯造城、南护城河、大东门城楼、“城南旧事”街区、骢马河历史街区等项目相继完成。以商业街区为依托,加快“十大饭店”“十大民宿”建设,云酒店、念兮、甬浩轩、浮碧山房等一批民宿和餐饮建成运营,基本形成多节点、多轴线、多片区的整体旅游商业服务氛围。
集聚药商资源,深化药商文化挖掘 重点加大对药商文化的研究和研究成果的转化,建成集药商文化展示、中医坐诊、会议接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药商博物馆。成功创建慈城古县城中医药特色基地,吸引广州敬修堂、东阿阿胶等一批医药企业签约落户,并于今年“五一”假期正式开业运营。
加强新人文景点的挖掘和建设,启动“十大博物馆”和“十大文化场所”建设,慈城历史文化展览馆、年糕博物馆、冯定真理园、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对外开放。充分挖掘本地民俗节庆文化资源,开展文创集市、龙门茶会、特色美食品鉴等一批传统节事活动和“国潮”概念活动,持续增强景区景点的文化性、互动性和丰富度,提升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