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朱友朝,韩 昊
(1兴化市戴南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泰州 225721)
(2兴化市戴南人民医院外科 江苏 泰州 225721)
脑梗死主要指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中也被称作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为各个因素影响而促使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发生障碍,从而引发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造成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等表现。西医中认为脑梗死发病机制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同时由于高血压、生活饮食不规律、糖尿病以及过度精神压力等影响,都可能导致脑梗死发生。一旦突发脑梗死后,患者常常会存在偏瘫、失语与感觉障碍等症状,会给患者日常生活以及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有相关研究表明,早期诊断脑梗死对于疾病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发现疾病时间越早并及时采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因此,临床准确诊断急性脑梗死极为重要[1]。当前临床中大多应用磁共振技术进行疾病诊断,但是针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疾病,常规核磁共振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临床中逐渐加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诊断,可以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基于此,此次就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价值展开探究。
此次研究对象主要从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接收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2例,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根据采用的诊断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平均分成CT组与磁共振成像组,各41例,CT组男女比重23:19,年龄58~75岁,平均(65.17±2.55)岁,症状持续时间在1~5 h,平均(2.34±0.25)h;磁共振成像组男女比重24:18,年龄59~74岁,平均(65.22±2.34)岁,症状持续时间在1~6 h,平均(2.41±0.27)h;将两组资料对比后发现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参照组应用颅脑CT诊断,选用GE公司 BrightSpeed16排进行检查诊断;研究组采用磁共振加以弥散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方法如下。
首先选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作为此次磁共振检查设备,之后开展磁共振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检查者需要先给予单独头颅线圈与BrightSpeed 16排CT机开展颅脑扫描,接着处理站将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图像层间距需要设定为长度10 mm、厚度2 mm;接着进行常规磁共振检查与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诊断结果需要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2]。
MRI-DWI参数如下,横断位T1WI:回波链长与宽8、31.25,TE 28 ms、TR 1 220,T1 760 ms、FOV 24 cm×18 cm,层 厚5 mm,矩阵288×192,激励次数2.0,间隔1.0 mm。横断位T2WI:TE、TR分别是122 ms、5 500 ms,回波链长28、层厚5 mm,FOV 24 cm×24 cm,矩阵288×288,间隔1 mm。T2 FLAIR参数:TR、TE分别是8 000 ms、136 ms,回波链长36、矩阵288×288,激励次数1.5,T1 2 000 ms,FOV 24 cm×24 cm,层厚5 mm,间隔1 mm。DWI参数:TR 3 200ms、矩阵256×256、TE 94 ms、FOV 23 cm×23 cm、T1 2 500 ms、层厚5 mm、间隔1.5 mm[3]。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疾病检出率与DWI信号特征。
经过临床诊断统计后得出,CT组中准确诊断出32例患者,9例出现漏诊,诊断准确率78.05%;磁共振成像组中准确诊断出39例患者,2例出现漏诊,诊断准确率95.12%;显然磁共振成像组诊断准确性高于CT组(P<0.05),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统计
针对研究组患者DWI信号特征急性观察后发现,所有患者DWI信号都存在一定程度高信号或者是稍高信号,并且将信号和慢性期脑梗死相应的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后发现,弥散系数明显降低,并且比慢性期脑梗死低;同时统计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弥散系数后得出,患者患侧弥散系数为(0.19~0.45),平均(0.38±0.08),健侧弥散系数为(0.76~1.15),平均(0.93±0.11),显然患侧弥散系数低于健侧,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弥散系数对比(± s)
表2 研究组弥散系数对比(± s)
?
脑梗死作为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因为多个因素影响而导致脑动脉狭窄、闭塞,促使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出现明显异常而发生[4]。临床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脑梗死最佳治疗时间是在患者急性发病后的3~6 h,所以在这个阶段尽快给予有效措施治疗,可以降低脑组织损伤,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这也表示,早期诊断治疗超急性脑梗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临床中大多应用颅脑CT与磁共振检查诊断,但是如果脑梗死发作时间在12~24 h内,颅脑CT诊断下通常无法清晰显示脑组织密度情况,所以给临床诊断增加极大难度,只有在病情发作24~48 h才可以清晰显示低密度脑梗死造影,而这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5]。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WI)应用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当患者脑血液发生几分钟后便可显示出DWI高信号,并且存在梗死组织部位所观察到的弥散系数会明显降低,所以临床将这一特征作为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当患者病情发作时,脑细胞会逐渐缺血而促使细胞外液水电解质缓慢流至脑细胞之中,从而引发细胞毒性水肿,而经过DWI检查能够详细准确定位,常规CT与MRI检查则只可以观察到水分子扩散运动异常,难以进行准确诊断[5]。
另外,MRI-DWI在检查过程中,还可以将脑梗死部位定位图像进行清晰显示,成像图像中能够将人体生物学特征显著体现,所以可以深入研究组织生理和生化变化,为具体病变性质诊断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进行定性诊断,最终给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常规MRI检查相比,DWI可以针对弥散系数和梗死部位血源性水肿之间的相关性,并依靠梗死部位水分子运动弥散系数,观察具体变化,以诊断脑梗死具体分期,从而可以更加详细地评估患者病症[6-8]。由此可见,DWI检查诊断所具有的价值更加显著,不会给患者造成其他不必要损伤,安全性高,图像清晰质量高。从结果统计可见,磁共振成像组诊断准确率显著比CT组高,且患者健侧与患侧弥散系数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应用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准确率更高,能够给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以降低患者疾病损伤,提高预后效果,可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