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头傩戏

2021-08-06 03:47徐光文
牡丹 2021年10期
关键词:鳌头村人临夏州

“洞磨过后上盘坡,亲戚相逢笑语多。最是徐家村子密,鳌头访罢访窠砣。”这是百年前陇上诗人张建描写鳌头的诗句。

鳌头,村名,俗称“鳌头徐家”,在河州万顷塬上,为吾邑望族,代有才人,人丁兴旺。当地民谚云:“上塬嫑打听韩家,下塬嫑打听徐家”,这说明徐家在万顷塬上影响大,可谓人人皆知。

徐姓为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其子若木封地于徐,建立徐国。自洪武,徐氏先祖遣戍河州,由是落居于万顷之塬,迄今已有600余载。忆昔魏国公徐达助朱元璋定鼎南京,北定中原,西顾秦陇,驱鞑虏于昆仑之丘,奠定大明江山近300年。徐氏子孙随麾征战,功莫大焉。洪武十年(1377),河州卫指挥使徐景携指挥同知何锁南普截元城之半,向南扩展一里,威震神州,州府始有“河湟雄镇”之称。

考其鳌头由来,原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它,后以“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村人以其意命之。

自清以来,河湟多事。村人徐仪烈在朝廷做官,光绪乙未年(1895),组织民众守城,保全城防,而以劳瘁卒于任上,私谥“勤毅”。徐玉汝治家有方,其祖母生见玄孙。民国初,省长张广建书赠“五世同堂”之匾。徐世名及徐瑞亭皆为一时才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王震大军某营驻扎鳌头,村人驮粮送物,踊跃支援大军强渡黄河。此则鳌头人文也。

至于形胜,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冠绝一时。万顷塬犹如巨鳌,北望黄河。而徐家似鳌头饮于黄河、漓水交合之外,尽深山河之涵养,地势之旺,无与伦比。有唐以来,处丝绸之路要冲,村旁筑堡镇守,均为军事重地,今遗址犹存,为曲柳戍。傲立万顷塬的鳌头村犹如一位巨人,头顶蓝天,脚踏黄土,这位巨人总是让人记得,因为与傩有关。

从文字学看之,“傩”与“难”为古今字,“难”是形声字,其本义为鸟。“傩”又写作“堇鸟”。《说文解字》:“堇鸟,鸟也,从鸟,堇声。”《正韵》:“同傩,其意为驱邪除恶。”《集韵》:“难,郤除凶恶也。”《康熙字典》:“驱疫也。”

究其本质,傩为驱疫巫术,滥觞于尧舜时代。1923年,一位叫安特生的瑞典人来河州收集得半山文化彩陶,今藏于该国博物馆,证明傩之于河州,已达4000多年。《论语》:“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后来代代接力,薪火相传,成为一种寄托、一种精神。头戴面具,手持兵器,随鼓锣笛,翩翩起舞,或表现神话故事,或模拟军事活动,或驱鬼,或祭祀……将故地南傩与军傩融会贯通,形成特色,摄人魂魄。

傩为雅名,跳会则为俗名。村人传承着这份祖宗遗产,沿袭祖先遗制,春祈秋报,盛传不衰,以跳会为名,保存有同光时面具、戏服。经历了六月会、七月会到正月会的发展,体会了由二十四折戏到十八折戏的心酸,鳌头傩戏的发展史就是村人对文化的守望史。随着历史的烟云,雅俗交替,傩戏经历了从“酬神”到“娱人”之变,神秘的面纱终被揭开,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登上中央电视台以及《光明日报》《中国面具艺术》《民间文学论坛》等报纸、杂志。古村也被命名为“临夏傩戏之村”,是甘肃省傩文化保护传承基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余秋雨说:“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的确如此,鳌头村也没逃过这个“魔咒”,这个北方小村子从来不乏不远万里的朝拜,先后迎来了同居亚洲村的日本和韩国学者。他们匍匐在傩戏脚下,手焚心香,敬心拜请。信仰的心灵之中,竟是如此熙熙攘攘。他们是来寻根,寻文化之根。

印记的是沧桑,鳌头傩戏也被名流翘楚关爱。他们或赋诗,或题字,或关注。

冯骥才先生评曰:“鳌头傩戏传承很好,尤其是没有被开发,难能可贵。”

罗杨先生书赠:“激活遗产正能量,守望家园焕新华。传承傩文化成绩斐然。”

还有如下古诗赞曰。

傩乡鳌头

张克复

傩戏数鳌头,誉扬临夏州。

跳神歌舞盛,击鼓笛声稠。

除疫驱魔鬼,祈祥求稔收。

传承俗文化,天道总悠悠。

无题·其一

柯杨

莫言傩戏已过时,文化传承应深思。

喜看鳌头正月会,年年竖起二郎旗。

无题·其二

柯杨

枹罕乡傩自古传,徐村跳会舞蹁跹。

除灾求吉民间事,鼓乐声中探本源。

题鳌头傩

马自祥

枹罕傩盛自远古,巫根其实塬歌舞。

酬神娱人谢丰收,傩戏之村是鳌头。

看鳌头傩戏,犹如穿越时光隧道,这个隧道的全过程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真正魂魄所在,浮躁的心灵逃离了那么多地方,最终在何处安顿?体味文化、感受文化、仰望文化、膜拜文化,让心静下来,当在静中得,做修行者,既修心,又修行。

徐光文,男,甘肃临夏人。1978年生,中共党员,大學本科。现为甘肃省临夏州文联办公室主任。

中国民协会员、甘肃省民协理事、甘肃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临夏州民协副主席、临夏州书协秘书长。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艺委会委员,中共临夏州委党校客座教授。

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书法》等报刊。专著有《耕田集》《鳌头傩》《牡丹吟》《临夏书法史略》《走出大山》。

中国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个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甘肃日报》等媒体报道。

猜你喜欢
鳌头村人临夏州
毛春山:让韶山村人过上更美好生活
二次相遇
非遗传承视角下临夏州砖雕的传承与保护
岳流波
留白
“特惠日”遵义占鳌头
高洋斌
临夏州走访纪实
临夏州妇幼保健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称谓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