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虎:火箭心脏“制造师”

2021-08-06 19:50王海珍
中华儿女 2021年10期
关键词:火箭航天师傅

王海珍

在探索太空旅程中,人类脚步从未停止。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探火工程……中国太空探索,用一个又一个成就照耀星空,为世界探索宇宙贡献出不可磨灭的印记。

每一个升空探测仪器背后,都离不开许许多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这一次,让我们将视线从茫茫太空拉回地球,拉到中国,拉到西安,拉到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厂,来看一看火箭升空背后的人。

航天六院7103厂是我国唯一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厂。建厂56年来,工厂先后研制生产了长征系列、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所需的一系列火箭发动机,已成功将中外100余颗卫星送入太空。特别是近年来,圆满完成以“嫦娥二号”、“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等为代表的各项宇航发射任务。工厂突破以液氧煤油发动机为代表的尖端航天动力技术,成功研制生产出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火箭发动机,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技术的国家,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实现首飞奠定坚实基础,使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经济性、适用性和维护性居于世界一流水平。

航天六院7103厂十分重视人才,精心打造科技人才队伍、技能人才队伍、管理干部队伍,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等优秀人才,何小虎就是其中一位优秀代表。

发动机被称为火箭的心脏。何小虎一直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相关零部组件的机械加工工作,被人们形象地誉为火箭心脏“制造师”,主要从事以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系统相关产品的精密加工。他先后解决60多项液体火箭发动机精密零件加工难题,独创微小孔高效加工法、极限加工稳定性控制法、首件标定参数法,有效提升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喷注燃烧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在空间站建设、探火工程、探月工程等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

老一辈航天人的精神传承

“上中学时,从电视上看到杨利伟老师乘坐飞船进入太空的新闻,非常激动,想着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参与到伟大的航天事业该多好。”生于1986年的何小虎回忆2003年秋天理想埋在心里的瞬间,两眼依然闪耀着灼灼光芒。

2007年9月,何小虎考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进入学校第一天,他就听说每年航天六院会来学校招收成绩优秀的学员。“我觉得理想有了具体目标,就把进入航天六院当成学习目标。”大学三年,除了理论学习,他几乎每一天都在实训基地度过,钻研技术,苦练动手技能。何小虎在全国级别比赛中频频获奖——2008年获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2009年获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2010年获第四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二等奖……整整三年,近千个日夜实操练习,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2010年,航天六院向何小虎母校招聘应届毕业生,有一项重要考核是上机器实操,何小虎提前半个小时就完成面试的实操任务。他忐忑不安地等待招聘结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入选。面试结果公布之前,他问老师,自己有没有希望入选?老师看着他笑了笑说,你还用担心结果吗?何小虎的努力全校师生有目共睹,大家都很看好他。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位谦逊又勤勉努力的小伙子,在朝向理想迈进时,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尽管有三年苦练打底,他还是有点担心“临门一脚”。他太看重这份招聘的重量了,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实现理想的途径。

当最终面试结果公布,何小虎得知自己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职航天六院7103厂时,激动得心都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了。他第一时间告诉妈妈,让家人和他一起分享这份喜悦。虽然是意料之中,但当多年来的愿望终于实现时,就好像辛勤耕种的老农捧着沉甸甸的收成。那一年,他24岁。

何小虎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每天早晨上班,先启动机床,20分钟左右的热机时间也不愿意浪费,他会拿出专业书籍来读。等到机床正常运转后,他就把刚学到的指令运用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验证。很快,他就熟练掌握了机床特性和先进加工技巧。

刚入职时,被誉为“航天钻头”的全國劳动模范曹化桥师傅给何小虎和新来的同事上课,何小虎深受影响。“曹师傅说,航天产品,质量至上。一个小失误就有可能导致大失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何小虎说,曹老师的话他会记一辈子,航天人肩头的责任重,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和懈怠。

曹化桥老师傅最拿手的技术之一,是在直径一尺多的部件上,钻出2000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直径的小孔,最小的孔直径只有0.12毫米。“那时候因为仪器设备的原因,他操作这些小孔时,只能用手工,这需要特别专注,也需要高超的技术。”何小虎目睹曹化桥老师傅的敬业,“曹师傅为保护视力,从来不看电视、不看手机、不看电脑,几十年如一日。他身上展现的航天精神,让我明白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工匠”。

最初,何小虎对工作感到有些枯燥,“经常要趴在机器上,一个动作要重复几百遍”。何小虎说,“可是在曹师傅等一些老一辈劳模身上,我懂得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技术工人,就是需要这样日积月累的磨砺”。在每天机床上重复劳动中,何小虎不仅锻炼技术,也磨练心性,他觉得自己比以前更专注,更有耐力了。

在曹化桥身上,何小虎看到了航天人的奉献与敬业,也在每天的磨砺中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路径。他深知,他的人生使命是与航天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如他刚一进学校就将进入航天六院当作努力目标一样,进入航天六院后,他也给自己规划了成长目标。

事业发展四步走,一步一个脚印

“我想第一步,先用三年时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工作者。”何小虎说,“曹师傅说,航天人,要有干事的精神,想做一名合格的航天工作者,就踏踏实实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他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并不断提升速度,要重复300遍的动作,他又快又稳地慢慢提升到250遍,200遍,不放过任何一个打磨技术的机会。“经过三年努力,我觉得我做到成为一名合格航天工作者的目标。”何小虎腼腆地笑着说。

之后,何小虎又向着自己设定的第二个目标前进,他要再用三年时间,成为一名航天技能名师。出生在陕北延安一个农村家庭的何小虎,憨厚朴实,有着陕北人的踏实和本分。唯有新技能的研发和攻关,对他有着莫大吸引力,他喜欢全力以赴的纯粹感,心无旁骛,唯有全然投入。

这份专注和投入让何小虎在众多技工中脱颖而出——2012年至2016年连续5年在厂劳动竞赛中获技能明星称号;2012年至2016年厂技能竞赛中分别获第一名3次,第二名2次,第三名2次;2016年荣获航天六院7103厂劳动模范;2016年获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预选赛数控车职工组第一名,同时获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2016年获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总决赛数控车职工组第四名,同时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是2004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开赛以来,陕西历届选手取得的最好成绩。

2017年,他参加《中国大能手》“数控组合”全国选拔赛,入围前六强,是陕西省历年来入围全国十强的第一人;2018年,成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省赛区最年轻的裁判;目前,他是首位连续8年获评7103厂“技能明星”的职工。短短几年,累积获得各种名誉和奖励五十余次。他顺利完成第二阶段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当一名航天技能名师。

一向喜欢给自己设定目标的何小虎又一次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他要再用三到五年时间,成长为一名对航天事业有贡献的人。何小虎的工作对象是火箭发动机,发动机被称为火箭的“心脏”,研发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系统相关产品,更是关键。“发动机是整个火箭的重中之重,仪器要求极其精微,不能有丝毫差错。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这是航天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根头发丝的误差可能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何小虎说。

在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有项关键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公差仅为0.008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10。即使是高级技师加工,合格率也只能保证20%,这严重影响产品交付周期。要强的何小虎觉得这里还有提升空间。他主动请缨攻克这一难题,经过半个多月试加工、摸索、查阅资料,提出“极限加工稳定性控制法”加工概念,准确掌握机床最极限的加工时间段进行精密加工。这个思路完全颠覆传统加工方法,第一批次试加工合格率直接提升到100%。

这项技术改进每年为7103厂节约近百万元成本。“给任务就是信任,有活干就是锻炼,多承担一项任务,多完成一件工作,就多一份宝贵的经历,多一份难得的收获。”这是何小虎经常说的一句话,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务,一点点不断精进技艺,他攻克越来越多技术难题,先后独创微小孔高效加工法、极限加工稳定性控制法、首件标定参数法,有效提升了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喷注燃烧系统工作可靠性,在长征五号、天问一号、北斗组网、探月工程等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何小虎的第三个目标——为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也完成了。

不甘心在原地踏步的何小虎又给自己设定第四个目标,以后要做像曹化桥老师傅那样的人,成为大国工匠,带领更多年轻人为航天事业做贡献。“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我正在这条路上努力。”

何小虎说,“航天人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师傅带徒弟,都是倾囊相授。老一辈师傅是这样教我们,我现在带徒弟,也希望像老师傅当年带我一样,全心全意把他们带出来”。

作为全国技术能手,何小虎积极组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赛前训练工作,带领大家苦练本领,从技能培训到经验传授,毫无保留。他先后培养20多名徒弟,多次在技能竞赛中斩获名次。由于自身的过硬技术,以及带徒的无私奉献,2018年,他被聘为“航天六院技能名师”,2017年、2019年连续两届荣获“陕西省带徒名师”称号。2020年何小虎获得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他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将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喜欢攻克钻研的他有一项技术专利被授权国际专利,三项被受理国家发明专利,三项被授权国家专利,还有一项创新成果《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喷管加工技术研究》获某省科技创新成果银奖……工匠精神中融合着科研精神,何小虎的干劲越来越足了。

“我带徒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给刚入厂的新人讲授识图、测量、加工等基础技能,另一种是向高级技工教授如何创新技术、撰写论文、申请专利等实践经验。”如今,何小虎也是很多技工心目中的优秀师傅了。

勤勉踏实养静气

“我喜欢航天人的工作氛围,”何小虎说,“航天人都很单纯,我们只要去想如何攻克科研难关就好,其他的事情都不用想,和同事们在一起很开心”。何小虎很留恋航天人身上的纯粹。“我们航天人之间很亲,人与人之间很温暖。”

何小虎一直不曾忘記师傅董效文对他的关心和帮助。“我的师傅,不但会在技术上教我们,还会在生活上关心我们。我记得,刚来上班时,要买一张床,那时候手头没什么钱,想买一个质量好花钱又不多的。师傅就开车带着我去挑床,走了一家又一家,挑了大半天,他一直陪着我,让我别着急。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温暖,让我一下子对这里产生归属感。”直到现在,他和董效文师傅一直保持着亲密的亦师亦友关系,每每他遇到困惑时,都会第一时间去找师傅唠唠嗑。他深切感受到,有一个关心自己生活的师傅是多么贴心的事情,所以,他现在尽力去做一个对徒弟关心的师傅。航天人的优良传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

或许正是这样专注纯粹的工作环境,让何小虎身上有了一股“静”气。这份静,让他能远离当下的喧嚣,沉静在火箭发动机那最精微的仪器中,以更为精微的要求,不断提升技艺。

进入航天六院十一年来,他鲜有休息时间,上班把该做的工作做好,下班也扑在机床上,认真查阅资料。对于家人,他常常觉得陪伴时间太少,妻子和儿子都理解他。“有时也会愧疚,儿子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妈妈带着。”

何小虎说,“今年春天,儿子所在小学请我去给孩子们做一次航天知识讲座分享,儿子可高兴坏了。”讲座那天,儿子何天宇认真听讲,踊跃提问,父子二人以这样的方式相聚在课堂里。“或许,正如一位老师说的,高质量陪伴和精神指引对孩子成长更重要吧。他现在对太空知识很感兴趣,每次我回到家,都会问我各种太空方面问题,他很喜欢《流浪地球》。我希望他以后也能成为一名优秀航天人。”

何小虎说这些的时候,神情肃然又神往,即便已经在航天领域工作很久,他对航天事业依然葆有最原始的初心与热爱。一如他所说,“宇宙太空中有还有很多神秘领域有待我们去探索,可以为之深情投入一生”。

猜你喜欢
火箭航天师傅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逐梦航天日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