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

2021-08-06 14:49周江勇
杭州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杭州发展

周江勇

这次市委全会是在即将迎来我们党百年华诞之际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按照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坚持“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发展导向,持续放大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的综合效应,率先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率先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四点意见。

一、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增强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共同富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新境界,为我们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中央、国务院《意见》对浙江示范区建设作了顶层设计,省委《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重大举措。我们要认真学习、融会贯通,深刻认识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使浙江示范区建设这一政治责任在杭州忠实履行、这一金字招牌在杭州熠熠生辉。

第一,准确把握争当城市范例的政治逻辑,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明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既充分体现了对浙江的关怀厚爱,也是向全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作出的政治宣示。杭州作为一座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形態丰富、结构多元,既有沿海平原也有内陆山区,既有发达的城区也有相对欠发达的乡村,既有一定规模的国有经济也有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有新兴的数字经济,既有大量世居的老杭州人也有融合集聚的新杭州人,在我国城市体系中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同时,杭州是“三个地”和“重要窗口”省会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指导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城市,地位十分特殊,国内国际格外关注。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央赋予浙江先行先试,杭州必须当好头雁、发挥头雁作用。杭州发展得好,不仅会对全省全国产生示范引领效应,而且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城市代表,在国际社会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传播力。特别是明年杭州市将承办亚运会、亚残运会,届时浙江示范区建设一周年的成果将在杭州全场景展示、接受全世界检阅,这具有非同寻常的政治意义。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检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率先破题突围,继续走在前列,让“八八战略”宏图擘画在杭州大地徐徐展开、结出硕果,从特大城市层面充分印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巨大真理力量,以“城市之窗”展示“中国之治”,以“杭州之答”回应“时代之问”。

第二,准确把握争当城市范例的历史逻辑,努力成为提升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在一座城市漫长的发展史中,起关键作用的往往只有几步。对于杭州来说,当下就是至关重要的窗口期。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需要部分地区探索创新、作出示范。杭州争当城市范例的基础比较扎实,具有数字经济先发、科教人才资源集聚、创业创新活力强劲、城乡区域相对协调、生态本底优越、社会文明和谐程度较高等各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创新策源能力薄弱,城市国际化滞后,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主体活力还不够强劲,新办企业盈利能力总体偏弱;消费潜力释放不足,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够协调;城市基础设施老化与不足并存,实现互联互通还有诸多堵点盲点;发展、政策、工作碎片化现象依然存在,“东强西弱”格局仍未改变;环境质量还不稳固,大气和水环境污染时有反弹;精神文化供需不相匹配,城市治理不够精细灵敏,广大市民的家园归属感和城市自豪感有待提升,等等。优势是前行的信心,弱项是发展的潜力。我们有条件也有责任抓住浙江列为示范区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积极争取以往想争取而难以争取的政策试点,着力解决过去想解决而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抓紧补齐一直想补齐而难以补齐的短板弱项,推动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来一个大提升,努力实现赶超跨越发展,不断提高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第三,准确把握争当城市范例的实践逻辑,努力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杭州作为全国唯一的幸福示范标杆城市、唯一的连续14年蝉联“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的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人间天堂是杭州一贯的鲜明印记。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居民收入分配、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城乡区域之间还不均衡,市民待遇没有完全普及普惠。比如,在岗职工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城乡和群体之间差距依然较大;居民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标准不统一,西部三县(市)明显低于城区,有的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优质公共资源过于集中在核心城区,其他区县(市)供给能力不足;买房难、出行难的情况依然突出,城市生活成本不断上升。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心和坚强领导下,我们实施了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通过撤并、分设和新设,切实解决了城区“大的过大、小的过小”问题,但这只是上半篇文章,能否真正取得实效关键还要看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下半篇文章。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放大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的综合效应,率先破解“大城市病”,持续增强发展实力,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二、遵循特大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争当城市范例中奋力开创“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发展新局

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自然历史过程,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环境、发展特征和发展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开创“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发展新局。这一新局既是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杭州市的深化细化具体化,也是杭州开展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探索创新;既是特大城市实现持续发展的规律使然,也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第一,迈向大杭州时代。200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杭州上上下下一定要强化‘大杭州的意识,树立整体发展的观念。规划和建设不仅要着眼于老城区,而且要着眼于新城区;不仅要着眼于城市,而且要着眼于农村;不仅要着眼于单个城市,而且要着眼于整个区域。”千百年来,人们依山傍水、围湖筑堤,构建“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秀丽城市,成就了“西湖时代”的杭州。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积极拉开城市框架,推进沿江开发、拥江发展,形成“一江春水穿城过”的发展格局,成就了“钱塘江时代”的杭州。今日杭州已经跃升成为经济总量超过1.6万亿元、城区面积超过8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接近1200万的特大城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适应阶段性特征的发展变化,顺势开启、热情拥抱“大杭州时代”。大杭州之“大”,在于格局之大。要把1.68万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谋划,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空间承载能力,优化人口和生产力布局,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因地制宜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促进优势区域实现更大发展、生态功能区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做足做实市域发展的战略纵深,充分激发城市能级提升的巨大潜力。大杭州之“大”,也在于胸怀之大。要转变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市域大统筹,在優化调整行政区划的基础上重塑体制机制,集中全市力量办几件大事,下决心打通主动脉,做优做强发展大平台,加快空间格局由市区向市域、市域向都市区都市圈转变,加快发展模式由“单兵作战”向“一体发展”转变,把各地资源优势转化为整体发展胜势。大杭州之“大”,更在于气魄之大。站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起点上,我们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杭州不应当仅仅是浙江的杭州、中国的杭州,也应当是亚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主动对表对标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勇找差距、勇加压力、勇于超越、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亚运效应,以“广阔天地著文章”的手笔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一流业绩,不断巩固在全省的龙头地位,切实提高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成为世界城市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第二,聚力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高水平的共同富裕,不是低水平的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效率,又要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和维护公平。要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社会形态的基本属性,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更高水平上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发展与共享的辩证统一,努力实现先富引领。动力系统要更高能。顺应“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发展趋势,率先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全市域全场景全过程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深刻变革。经济形态要更高级。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协同发力,发展壮大都市经济、幸福经济、未来经济三大蓝海,率先构建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调共进、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优化互促的良性循环。资源配置要更高效。打破层级、地域、政策、信息等壁垒,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状态实时展示、需求实时分析、供给实时调节、效果实时评估,促进资源要素在全市域高效组合、全面共享,把有限资源配置到高效领域,为集聚高端要素、创新人才打开更多空间,为有效扩大内需、畅通双循环提供更大腹地。发展韧性要更高强。坚持把城市作为生命体、有机体,敬畏城市、善待城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富民与安民,完善常态化“城市体检”机制,筑牢城市运行安全屏障,全方位提升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着力营造舒心安心放心的社会环境。

第三,锚定共富裕跑道。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共同富裕不是总量富裕、平均富裕,而是普遍富裕上的差别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而是鼓励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不是物质富裕、精神贫瘠,而是高度协调的全面富裕。我们要找准迈向共富裕的跑道,率先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基本图景,以杭州的先行探索为全省全国探路,努力实现共富示范。要促进区域共富。实施差别化区域政策,深化区县(市)协作,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着力缩小东西部在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要促进城乡共富。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水平,实施农村集成改革,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消薄增收,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要促进群体共富。千方百计拓宽居民增收渠道,率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完善收入分配调节和动态帮扶机制,实现群众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决不让低收入群众“被平均”,决不让特殊群体掉队。要促进物质精神共富。坚持“富口袋”和“富脑袋”并重,精心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创新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法治环境,持续提高社会文明和谐程度,使人民生活更具品质、更有尊严、更加自在。要促进协作地区共富。主动扛起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的责任担当,做强做大杭州都市区、都市圈,唱好杭甬“双城记”,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规划建设全省性科创和产业飞地,分类精准开展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对口合作,为全省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是面向“杭州2035”的目标取向,与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内在逻辑上是贯通的、在内涵特征上是契合的、在实践要求上是一致的。“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是紧密关联、有机统一的整体,是阶梯式递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中“大杭州”是前提,没有“大杭州”格局的形成,“高质量”和“共富裕”就会失去空间保障、无法落地落实;“高质量”是基础,为“大杭州”提供动能支撑,为“共富裕”提供物质条件;“共富裕”是方向,“大杭州”“高质量”最终是为了实现“共富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我们必须加快构建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市域一体的规划建设体系、高效联通的交通网络体系、全域统筹的保障支撑体系,奋力开创“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发展新局。

三、推动社会深刻变革,努力在争当城市范例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

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面前,我们要争当城市范例,必须深入思考杭州所处的历史方位、现实条件、未来愿景,找准发展与改革的增长点、支撑点和均衡点,着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标志性成果、凝练普遍性经验。

第一,加快市域一体化发展,着力形成空间新架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城市化战略,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建设一批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城市空间格局决定城市发展形态,事关城市人口流向和要素配置,直接影响经济发展质效和群众生活品质。我们必须着眼全市域、立足大统筹,明确“一核九星”功能定位,构建“双网融合”骨架体系,构筑“三江绿楔”生态屏障,加快形成新的城市肌理,推动城市发展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要绘好全市域规划“一张图”。以国土空间总规编制为抓手,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以空间智治构建全市域三维实景图,按照“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原则,科学确定总容量、强化“三线”硬约束,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12个字,坚持人口结构、产业发展、生态涵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考虑,生产布局、生活环境、生态空间一体安排,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治理一体展开,确保规划“一张图”有效覆盖“大杭州”的每一寸土地。要推动“优核强星”、错位协同发展。“一核”即核心城区,由上城、拱墅、西湖、滨江四个区组成,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共计406万;“九星”即萧山、余杭、临平、钱塘、富阳、临安、桐庐、淳安、建德等“九大星城”,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共计787万。“优核”,就是要着力优化提升核心城区的中央活动区功能,持续做优做强创新研发、金融服务、高端商务、文化创意等经济形态,不断提高经济密度、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成为“大杭州”的强劲极核。特别是要扎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创新工作机制和改造模式,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拆改结合”试点,促进城市风貌、小区功能和生活品质实现明显提升。“强星”,就是要注重共性要求与个性特色相结合,切实增强“九大星城”综合承载力,与核心城区形成有效联动,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从共性角度看,“九大星城”都拥有相对完整的城乡结构、空间形态、产业体系、城市功能,必须按照郊区新城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坚持以产兴城和依城兴业相结合,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综合节点性城市,促进核心城区优质资源向“九星”拓展,引导核心城区过度密集区块人口向“九星”疏解、城市新流入人口向“九星”集聚。从个性角度看,各个“星城”自然禀赋、内部结构、经济体量都存在较大差异,必须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特色发展。总的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紧密联动型,萧山、余杭、临平与核心城区高度关联,产业先发优势明显、城市建设相对成熟,要优化科技研发、高新技术等创新供给,强化都市型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引领,加快补齐短板、提升城市品质,做强开放门户枢纽功能,打造产业高地、科创高地,努力成为“大杭州”的重要增长极;第二类是融核提升型,钱塘、富阳、临安毗邻核心城区,具有比较广阔的产业空间和发展腹地,要加速与核心城区互联互通,做强产业链支撑,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优化宜居宜业环境,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和人口疏解,打造双创热土、品质近郊,努力成为“大杭州”的魅力新城区;第三类是生态赋能型,桐庐、淳安、建德山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要承担好守护生态安全、保护水源的重大使命,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积极培育与生态功能相适应、资源禀赋相契合的发展模式,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打造诗画走廊、生态屏障,努力成为“大杭州”的靓丽后花园。特别是要坚持抓点画样、以点带面,高水平建设湘湖·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杭州未来科技城、杭州云城、钱江新城二期、钱江世纪城、大城北、临平新城、会展新城、青山湖科技城、富春湾新城、富春未来城、建德高铁新城等节点区块,抓紧布局一批全市性重大设施、标志性工程,尽快把功能展开来、把形象塑出来、把人才聚起来。要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按照“都市可达、全市快连、多心加密、组团互通”的思路,持续推进“5433”综合交通大会战,促进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内河港、信息港“五港联动”,加快杭州萧山机场三期工程、杭州西站枢纽、运河二通道、杭淳开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动轨道交通四期规划报批建设,全力攻坚杭州中环等快速路网建设,全面打通“断头路”,大力发展通用航空,率先建成都市圈、省域、市域、城区4个“1小时交通圈”,努力实现市域高铁全覆盖、“中心镇”镇镇通高速、较大自然村客运通达率100%,在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中提升互联互通水平。要推动资源要素全市域优化配置。聚焦人口、土地、资金、能耗等核心要素,统筹抓好总量、密度、结构,合理确定开发边界与强度。“九大星城”一头连着核心城区、一头连着广阔乡村,是城乡融合的功能枢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必须加大要素保障力度。要完善落户政策体系,大力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探索人地钱挂钩、以人定地、钱随人走制度。完善新增用地高效配置、存量土地盘活机制,推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发展动能强、发展潜力大、人口集聚快的“星城”優先配置。推进市域大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拓展政府专项债、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等投融资渠道,推动更多资金投向“星城”,更好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统筹抓好市域产业地图、人才地图、创新地图,对“双招双引双创”进行大统筹,实施“人才西进”、新乡贤带富工程,构建“星核联动”的区域协同、利益共享机制。

第二,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形成动能新支撑。一座城市的兴衰荣辱,关键在于能否在生产力大变革、生产关系大调整的进程中抓住机遇、突出重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大科学时代与大融通时代历史交汇,科技创新速度明显加快,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科技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大势,聚焦打造全球数字变革策源地,加快形成新的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产业力量,构建符合特大城市经济形态的动力系统。要全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提升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能级,推进杭州高新区扩区提质更好辐射带动全市创新发展,扎实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构建之江、西湖、湖畔、良渚等新型实验室体系,加快西湖大学、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法航空大学等创新载体建设,推动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和北航超高灵敏极弱磁精密测量、多维超级感知、社会治理大数据与模拟推演等大国重器尽快落地见效。高标准落实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创新“科研院所招引、全市统筹使用”人才工作新模式,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平台,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组织方式,创建中国(浙江杭州)科技成果交易所,着力引育一批顶尖人才,抢先掌握一批“硬核”技术,加快形成一批世界级创新成果。要加快构建重大产业创新中心。持续实施“新制造业计划”,以重大科技创新为牵引,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智慧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制造新模式,着力打造人工智能、数字安防、集成电路、基因编辑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若干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数字服务、金融科技、文化创意、智慧物流等优势产业,通过数字赋能促进产业跨界融合、业态渗透裂变,抢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制高点。推动粮食安全与种业安全提标加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要着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高质量推进浙江自贸区杭州片区与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协同发展,统筹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与杭州数字丝绸之路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和数字贸易物流枢纽全球布局,精心筹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全面提升链接全球商品、服务、技术、资金、数据等新型贸易能力。要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持续营造“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浓厚氛围,推动“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和产业创新综合体,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创新经济、生态经济、现代服务经济成为新时代老百姓经济的有效路径。要率先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倒逼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重大机遇,抓实抓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六大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行常态化GEP核算制度,探索开展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使绿色发展成为共同富裕的新增长点。

第三,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着力形成民生新供给。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感受最直接、需求最迫切的领域,如何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也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多元化需求,扎实推进补短板、促均衡、兜底线,力争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推进幼有善育。加快婴幼儿照护体系建设,增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有效供给,着力解决托幼难问题,构建生得起、养得好的育儿友好环境。要推进学有优教。完善城乡教育布局规划动态调整和优化机制,全面推进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推进跨区域跨层级的名校集团化办学。要推进病有良医。探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级,持续优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服务,综合集成“舒心就医”应用场景。要推进老有颐养。建立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推进住有宜居。开展“职住平衡”试点,加快人才专项租赁住房、蓝领公寓建设,切实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群体住房问题,推动城乡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品质提升。要推进劳有厚得。完善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增长、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联动机制,健全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要推进弱有众扶。稳步推进社会救助均等化,建立逐年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机制。探索实行低边家庭参照低保家庭享受有关的教育、医疗等援助政策,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和慈善救助体系,确保共富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第四,营造尊法守信的环境,着力形成社会新风尚。一个成熟的社会必定是法治化、可预期的社会,一座高能级的城市必定是讲信用、知敬畏的城市。我们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坚决破除“熟人社会”的羁绊,推动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真正深入人心、成为自觉行动,以此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增强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信心。要提升法治素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在“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基础上建设国家宪法宣传教育馆,高标准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统筹抓好“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行为习惯。要维护公平正义。切实加强地方立法,落实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机制,率先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的地方法规规章政策体系,完善网络空间行为准则与治理规则。完善“综合执法+部门专业执法+联合执法”体系,深入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深化互联网法院、互联网仲裁院建设,积极推进“数字法院”“数字检察”“数字复议”等建设,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推动守信为本。秉持“传递政府最大诚意、体现企业最大诚信”的理念,以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機制,迭代升级“亲清在线”,全面破除影响诚信建设的体制机制壁垒,实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全面打造诚信政府、诚信社会、诚信企业、诚信个人。特别是要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加强改进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平台经济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服务。

第五,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城市,着力形成治理新体系。特大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元的“巨系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聚,重大矛盾风险因子相对集中,给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带来巨大压力、重大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全周期管理,在体系上用活“存量”、机制上用够“增量”、手段上用好“变量”,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治理机制,形成从源头到末梢的完整治理链条,着力提升市域统筹解决矛盾、化解风险的治理能力,建立与城市能级相匹配的“安全阀”、与风险系数相适应的“防火墙”。要坚持系统施治。健全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做实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全面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迭代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强化源头施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机制,开展漠视群众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治理,限期“清零”信访积案,深化诉源、警源、访源、安源治理,健全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努力将问题解决在群众身边、矛盾化解在基层。要推进精准施治。探索数字孪生机制,打造“城市智防”系统,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城市智能感知网,以地下空间、消防、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食药环、网络安全等领域为重点,建好用好地下空间智防、“城市眼·云共治”、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交通智慧疏导等一批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水平,注重堵漏洞、强弱项,提高减灾防灾能力,努力把风险化解在成灾之前、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要完善公共卫生安全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平战转换能力,善于把握“黄金”处置窗口,确保一旦有突发状况能够顶得住、撑得起。

第六,激发新老杭州人的自豪感,着力形成城市新魅力。选择一座城市就是选择一次机遇、开启一种人生,如果缺少价值认同,在一座城市住得再久也只是一个地名。我们必须加快从经济逻辑回归人文逻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同步提升城市颜值与城市气质,做强城市品牌、彰显城市魅力,让更多人了解杭州、融入杭州、扎根杭州、深爱杭州,不断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杭州人”为自豪。要构建牢固的文化纽带。高水平推进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和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让人们感受到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厚重底蕴。建好用好“礼堂、家园、书房、客厅”等文化矩阵,加快建设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杭州市美术馆、杭州市音乐厅等重大文化设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和数字文化产业集群,持续提升动漫节、文博会、网络文学周等会展水平,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集聚更多名家大师,吸引更多优秀作品在杭州首发、首演、首映、首展,更好构筑人们的精神家园。要塑造共同的精神气质。城市与市民,从来就是命运共同体,全体市民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培育开放包容、勇于革新的城市品格,涵养英雄不问出处、人人皆可成才的宽广胸怀,持续浓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最美风尚”,使和睦友爱、守望相助、彼此温暖成为根植城市的价值认同。无论来自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职业,在杭州都能体面工作、快乐生活,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都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特别是要深入实施亚运城市行动,举全市之力高水平做好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筹办工作,確保办一届“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持续放大亚运会凝聚人心、汇聚共识的作用,增强全体市民的家国情怀和城市情结,激发作为杭州人的自信与骄傲。各区县(市)要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切实增强“杭州人”意识,人人心中都有“大杭州”,使“我们杭州”成为全体市民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要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进全领域提升、全市域协同、全要素建设、全过程管控、全方位塑造,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巩固提升持久战,高水平打造湿地水城,持续推进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深化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推进湘湖、南湖、阳陂湖等湿地群落高水平保护利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打造更多可亲可享的优质生态产品,让“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成为钱塘大地的锦绣实景。

四、构建统筹高效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确保争当城市范例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争当城市范例的元年,必须迈好第一步、展现新气象。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锚定目标、快上跑道,按照“每年有新突破、五年有大进展、十五年基本建成”的安排,以奋进者姿态、创造性张力、施工队精神抓好各项工作,在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

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各领域各环节。市委将成立社会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全市社会建设和社会改革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整体推进工作,承担落实全省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的统筹、协调、指导职责,各区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完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促进全市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扎实做好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推进领导干部跨地区跨部门制度性交流,大力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打造一支能力素质与争当城市范例重大任务相适应的干部队伍。要夯实基层基础,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机制,构建全市域党建联盟,巩固村社组织换届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要驰而不息推进转作风、优作风,深化“走亲连心三服务”,推动“助万企、帮万户”活动常态化,以清廉单元建设为牵引,把清廉文化建设贯穿其中,积极推进清廉杭州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细落实。

二是推进数字化改革。数字化改革是引领撬动各领域改革,构建数字化时代新规则、新机制、新政策的关键路径,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无限可能。要体系化规范化推进数字化改革,全面落实“152”工作体系,始终坚持顶层设计、增量开发、迭代升级相结合,深入梳理重大需求、多跨场景、重大改革“三张清单”,持续做强做优城市大脑与产业大脑,不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坚决守住网络安全底线,努力在重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关系上率先上跑道,跑出加速度、跑出好成绩。要按照“大场景、小切口”的要求,聚焦破解基础性、牵引性堵点,谋深抓实“成果智享”“资源智配”“政务智服”“生态智卫”“亚运智汇”等多跨场景重大改革,打造更多老百姓叫好、全国有影响的最佳应用。特别是要主动回应群众和企业高频办事事项的需求,根据个体差异开展全程服务、联动服务、定制服务,注重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推动改革成果提升治理水平、惠及千家万户。

三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要建立清单管理机制,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评价体系、考核体系,迭代更新重点任务、突破性抓手、重大改革、最佳实践“四张清单”,实行年度动态管理,确保每一项任务落地见效。要建立试点引领机制,鼓励各地各部门解放思想、先行探索,从自身条件较为成熟、群众最为关切的领域入手,抓紧推出一批集成式创新和专项试点,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要建立比学赶超机制,探索设立改革创新奖、突出贡献奖,设置工作进度“红黄黑榜”,激励各地各部门互学互鉴、互帮互比,形成竞相争上、共同进步的态势。

四是做实基本单元。基本单元是争当城市范例从宏观到微观落地、从局部到整体拓展的重要载体。要高水平推进未来社区建设,落实“三化九场景”要求,全面实施“百社示范、千社提升”工程,努力探索未来社区新模式,打造绿色低碳智慧的“有机生命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共同体”、资源高效配置的“社会综合体”。要高水平推进乡村新社区建设,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打造未来邻里、公共服务、乡村文化、乡村善治等场景,建成一批示范性乡村新社区。要推广“大下姜”乡村联合共富模式,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要建立健全农村村(社区)共享优质公共服务机制,以现有设施为基础,确保每个村(社区)具备“六个有”功能,即有卫生健康诊疗服务、有文体活动场所、有老年助餐服务、有便民服务网点、有公共交通服务、有退役军人服务。

五是注重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共同富裕不是简单的财富再分配,更不是打造西方的高福利社会,而是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和团结互助,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基础上实现人人享有、人人出彩。要汇聚奋斗共识,大力弘扬勤劳致富精神,鼓励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新创业实现增收致富。要形成强大合力,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画好统一战线“最大同心圆”,強化各人民团体引领服务联系群众功能,调动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性,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要强化系统观念,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科学确定合理的发展指标和标准水平,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吊高胃口,不寅吃卯粮,使推动共同富裕与发展阶段相适应。要坚持民呼我为,整合民意反映渠道,加强数据信息互通,让群众呼声全面快速精准地直达党委、政府,形成汇总、交办、督办、反馈的工作闭环。要增强实际感受,建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评价反馈机制,高度关注数据无法反映的群众诉求期盼和群众实际生活状态,以群众监督、群众评价倒逼工作创新改进,真正把共同富裕写到人民的心坎里、映照在群众的笑脸上。

同志们,百年华诞风华正茂,千年古都蓄势待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传承世代匠心、接续砥砺奋进,大笔书写“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发展新篇,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杭州发展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区域发展篇
杭州旧影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