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余是著名的毛衣女传说[1] 的发祥地,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瞄准主攻方向,倾心于这一口头文化传统的再创造。如今,仙女文化成为新余城市重要的建设定位,仙女形象已经成了新余靓丽的文化景观,“仙女下凡地”成了新余的“文化地标”。作为天下有情人的情爱圣地,已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以重新讲述古老传说的方式开展城市文化建设,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其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传说”。
关键词:新余 毛衣女传说 文化建设 文化品牌
近十多年来,我国政府加大治理环境的力度,一大批造成空气污染的企业纷纷关闭或转型。倒逼地方政府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当地独特传统文化资源构建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普遍的发展模式。在所有的口头文化传统中,民间传说与当地的社会文化和自然景观关系最为密切,属于当地人共同的历史记忆,能够强化当地人的地域认同意识。民间传说不仅具有文学审美特质,还蕴含鲜明的社会属性,因此,能够溢出文学的边界,进入政府部门制定的发展规划当中。毛衣女传说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流传,最早的记载是在江西新余。在江西新余,与此传说有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众多,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一则民间传说带动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在中国并非个例。中国民间口头文化传统这一无形的文化资产储量极其丰富,可发掘的潜能巨大。这种模式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
一、毛衣女传说之于新余
新余,是一座新型工业城市,又叫仙城。在江西新余众多文化遗产中,七仙女下凡故事是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件瑰宝。中国毛衣女故事的最早记录,见于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记述了豫章新喻县(今江西新余市)“男子”和“田中毛衣女”人仙相恋、喜结良缘的传奇经历。这是迄今为止史书中最早记载的“七仙女下凡的传说”,成为新余“仙女下凡地”最有力的佐证。日本学者君岛久子也认为“《‘毛衣女》的产生地——豫章,六朝时原是苗族和瑶族聚居的地方。因此,此故事最早当是苗族、瑶族故事,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得到传播。它不只是中国此类故事的故乡,也是东方此类故事的发祥地”。[2]
由于此传说产生较早,流传时间较长,各地流行的故事内容比较复杂,又有各种不同的样式,但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母题与文献记载相近。在中国汉族、纳西族、苗族、傣族等民族中间,乃至欧洲及日本等东亚国家,都有这一传说文本的遗留。“毛衣女”是全世界流传最为广泛的传说类型之一。就传说文本而言,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其中包含的某些古代观念和习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故而诸多学者都为之投入了专门的学术精力,曾一度成为民间文学界的学术热点。19世纪末以来,中外学者如英国的哈特兰德、日本的西村真次、中国的钟敬文等,都曾关注此类传说的搜集和研究。
笔者研究领域主要是民间传说故事,“毛衣女”是笔者第一篇像样的论文研究主题。论文的题目是《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对话——从禁忌母题角度解读天鹅处女型故事》[3],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当时,学报主编看了这篇论文,坦言笔者的学术功底扎实。从此,笔者便有了学术自信。也可以说笔者的学术自信是仙女给予的。后来,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与毛衣女传说也有直接关系。笔者一直想写一篇文章,题目是“毛衣女传说与我的学术经历”。
谈论新余与“毛衣女”的关系,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毛衣女传说为什么能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性的故事类型;一是为何这则传说落户新余,为何仙女对新余情有独钟?
先试图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先,毛衣女传说具有无与伦比的文体优势,既是传说又是民间故事。在民间文学的体裁上,传说具有真实性的讲述诉求,发生的时间、地点都比较明确,人们之所以愿意去传,愿意去说,就在于传说是祖先的历史,是当地人共同的口传记忆。所以传说有传说圈,有大致的流传范围。而“毛衣女”不仅是传说,还是民间故事,在故事学上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民间故事的流传是没有边界的,同一故事类型可以在世界各地流传,而“毛衣女”就是流传最广泛的故事之一。
其次,这则故事构建了一个流行最为广泛的也最吸引人的叙事结构——禁令、违禁、惩罚。仙女和新余男子结合,有一先决禁令:所藏的羽衣不能被仙女发现。有了禁令,进而出现违背禁令的行为,这是故事基本的叙事逻辑,而一旦禁令被打破,就会受到惩罚:仙女重新穿上羽衣,离开了新余男子,回到天上。禁令—违禁—惩罚的叙事结构常出现于很多故事类型中。“毛衣女”是这一叙事结构的首创者。这是“毛衣女”能够成为世界性故事的内在动力。
再次,“毛衣女”的主题是爱情,传说总能把爱情主题演绎得凄美动人,中国的四大民间传说,梁祝、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的主题都是爱情,但这四大传说都只在中国流传,并没有在国外口头流传。“毛衣女”是唯一一个既表现了爱情主题,又能在国外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
下面说说第二个问题,“毛衣女”最早的记载为什么指定在新余?在干宝记录这则传说之前,就已在新余不知流传了多久。
传说具有传说圈,有中心点,围绕着中心点,传说圈不断向外扩张,直至国外。故事发生在新余,新余具备了这则传说产生和流传的一切条件和环境,新余自然就是中心点。这则传说的几个关键性母题,飞鸟、羽衣、农田、稻谷,新余是典型的稻作区,这里留下了远古时期鸟崇拜的遗迹。羽衣意象的产生,来自织布。新余自古就有种植苎麻和用苎麻纺织夏布的传承。纺织夏布的织女极易让人联想到天上织女。织女、织布和对鸟的崇拜,“毛衣女”的形象便呼之欲出。仙女到新余是沐浴,“田中有六七女”,并不是说仙女在稻田中沐浴,而是在湖里面。湖是毛衣女传说发生地的又一关键因素。恰好新余有一個美丽的湖泊,后来当地人称之为仙女湖,正是为了证实这则传说发生于新余的合理性。稻作生产、纺织夏布、湖和鸟崇拜各种要素交织在一起,直接演绎成“毛衣女”的传说。当然,毛衣女传说的形成根本原因还在于对美好姻缘的向往。
二、打造仙女文化品牌
在新余各地,留存大量的仙迹,诸如神牛洞、仙女洞、龙母庙、神山、鹊桥、赶仙桥、仰天岗、仙女湖等;新余老城西南有凤凰池、凤凰门,相传有凤凰浴于此得名,城东还有凤落滩等。这些人文景观和命名是对毛衣女传说的现代“纪念”,它们一直在默默而又生动地讲述着“毛衣女”的传说。这些景观和标识提供了传说的经历、地方历史,加深人们对“毛衣女”下凡的事件记忆。这些景观同样具有坚固传说真实性的作用,尤其是“仙女湖”,为“毛衣女”下凡沐浴提供了直接注脚。
新余市内,“毛衣女”这一古老的口头文化传统俨然转化为一个山洞、一片湖水、一座桥梁、一座神庙、一道山门、一所小学、一种商标和品牌等,传统的发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新余,以现代生活样式讲述着“毛衣女”的传说,“毛衣女”似乎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民间文学作品难以寻觅,而民间文学生活方兴未艾。毛衣女传说深入到日常生活当中,转化为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文化符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新余“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的称号,乃实至名归。
自2015年“中国毛衣女传说之乡”在新余挂牌以后,新余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名副其实的毛衣女传说的故乡,夯实民间文艺之乡建设的基础。在以下十个方面重点发力,使这块国家级的文化品牌成为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关注毛衣女传说的活态状况,持续进行毛衣女传说的搜集整理工作并陆续在《新余日报》发表,出版毛衣女下凡传说专辑《走近仙女湖》《仙女湖》故事;2009年出版《新余市仙女文化论文集》;全面系统采录毛衣女传说传承人的口述史。
(二)在中小学开展毛衣女传说及其异文的讲述活动,强化年轻一代关于此传说的口述记忆,并在相关的旅游景点讲述这一传说。
(三)进行有关新余毛衣女传说的文献典籍《搜神记》《玄中记》,各种版本的《新余县志》《新余县地名志》等文献的收录工作。
(四)新余毛衣女下凡神话传说成功申报为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为今年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成立了新余市仙女文化研讨会。此后,多次举办“七仙女高峰文化论坛”,加强对毛衣女传说的研究,扩大毛衣女传说的影响。
(六)由新余市委宣传部牵头,仙女湖区管委会具体负责,协同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非遗中心、各区、县政府共同组成“新余毛衣女传说申报国家级非遗领导小组”。
(七)2017年,仙女湖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管理处与江西师范大学新余毛衣女下凡传说研究课题组联合,进行了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政策和措施。
(八)多次延聘北京、南京、南昌等地的非遗专家为顾问,对毛衣女下凡传说的传承和保护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谋划。
(九)新余市人民政府、仙女湖区管委会联合各级各地新闻媒体、演艺策划公司举办了仙女湖形象小姐评选,电视连续剧《欢天喜地七仙女》拍摄,《走遍中国之仙女湖的传说》拍摄,“情山爱水·仙女湖”MV拍摄,七夕特别节目《天下有情人》节目录制,走近仙女湖摄影、征文、诗歌、讲故事比赛,一年一届的仙女湖爱情文化旅游节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对新余毛衣女下凡传说的活态保护。2017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在新余录播七夕特别节目《天下有情人》,投入约3000万元。
(十)专门开展新余毛衣女传说故事传承谱系研究,进行了传承人的选评工作。
围绕建设“中国毛衣女传说之乡”,当地政府定期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开发出颇受欢迎的文化消费产品。尽管此传说不再只是口头讲述,已进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以注册商标、学校和街道名称、文艺表演、绘画雕塑、文学作品等面目出现。毛衣女传说作为流传最广泛的地方性突出的口头传统,被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进行传统的再创造,成为新余的一张文化名片,扩大了新余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力,大大促进新余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让仙女重返新余
禁令违背以后,仙女获得羽衣,穿上羽衣回到天上。人和仙不可能永远结合在一起,现实中是这样,传说故事中也是这样。这就是故事的逻辑。仙女飞走了,但美好的故事一直在新余流传,并且持续了一千多年。如何让仙女重返新余,就是要把毛衣女的传说故事讲得更加精彩。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传说,但属于城市传说却超脱地域限制,它属于全世界。正因这则传说,让全世界认识了新余,了解到新余是仙女下凡的地方,并且心向往之。对新余来说,毛衣女的传说就是一座金山银山,一座文化富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任何运用所形成的社会效益都是正能量的,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就是民间口头叙事的魅力。新余市的几任领导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都在用最为动听的声音讲述这则传说。他们讲述的主题明确而又具体,就是让仙女重返新余。仙女已然演绎成一个美好的文化意象,蕴含着美好、幸福和新余人民的梦想。
近年来,作为七仙女传说的发源地,新余一直致力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先后出台了《新余市2020—2025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新余市成为首个中央电视台“中国七夕节·天下有情人”晚会举办地,连续三届中国七夕晚会的录制地,连续四年举办七仙女文化高峰论坛、中国(新余)七夕文化高峰论坛、中国(新余)七夕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述研讨会,共邀请了国内外100余位知名专家和学者,就毛衣女传说在中国七夕文化中的意义地位,毛衣女传说的申遗、保护与再利用,如何弘扬七夕文化、实现七夕文化在新余的产业化,毛衣女传说的具象化传承方向和模式研究,毛衣女传说对七夕文化的传播演绎的作用与意义等选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为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七夕文化把脉开方、献计献策。
为进一步挖掘毛衣女传说的底蕴与价值内涵,扩大新余“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文化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新余文化软实力和感召力,自2016年起,新余会同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七夕民俗文化研讨会,成了中央电视台首个“中国七夕节·天下有情人”晚会举办地,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央电视台七夕晚会。4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仙女湖》曾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档一套和八套黄金时段热播,成了中央电视台当年春节期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连续剧。近几年,新余市更是创造性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技艺和“仙女下凡”传说贯穿于中国洞都旅游观光全过程,丰富了景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成为中国罕见的以求姻缘文化为主的洞群旅游区。
新余市以毛衣女传说为切入点,打造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化名片,让美妙的古老传说焕发新的叙事生机。笔者以为这是一条文化兴市的康庄大道。在江西新余,与此传说有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众多,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围绕建设“中国毛衣女传说之乡”,当地政府定期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开发出颇受欢迎的文化消费产品。一则民间传说带动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余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新余一直致力于毛衣女传说的讲述,除了仙女湖外,还有牛郎织女洞、鹊桥、仙女大道、仙女小学、仙女注册为商标,等等。毛衣女演变为景观叙事、物品叙事。仅有这些还不够,这些只是毛衣女传说的自然延续,缺乏创意和设计。应该用现代语言进行重构。譬如,应该将毛衣女传说浓缩为一个符号、一种象征意象,用简洁明快的线条予以表达,使之成为这座城市标识,逐渐得到广泛认同和使用。还可以使毛衣女传说成为城市文化景观和文化形象,用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再现毛衣女传说的母题和情节单元。还可以有选择性地还原七夕节的民俗活动,使之仪式化,成为具有观赏性和参与性的文化表演。总之,毛衣女传说作为一种元叙事,可以进入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当中,进入到新余市的建设规划之中,极大限度地深化新余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注释:
[1] 毛衣女传说又称天鹅处女型故事,是指以仙女下凡沐浴,男子窃取仙女羽衣而得妻为核心母题的传说故事。
[2] [日] 君岛久子《围绕羽衣传说谈东方的仙女》,载《民话与传承》,朝日新闻社,1978年版,转引自刘守华 著:《中国民间故事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84页。
[3] 万建中:《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对话——从禁忌母题角度解读天鹅处女型故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