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推动博物馆发展,更好地展示、保存和研究各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博物馆把专业人才称为“学艺员”和“助理学艺员”,其资质认定拥有相对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有学分制、考试制、审查制等几种形式,这对我国博物馆专业人才资质认定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日本博物馆;博物馆法;学艺员;资质认定
20世纪中期开始,随着世界范围内博物馆展览体制的构建与发展,对展览的讨论、对展览策划与实施的评价,以及大众对知识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中。
在日本,随着大正、昭和时期国家体制的逐步稳定,加上二战以后西方文化政治体系的影响,文部科学省(中央政府机构之一,统筹日本国内教育、学术、文化等事务)开始制定博物馆事业的规则程序,为博物馆职业的专业化也制定了相关措施。
1951年日本《博物馆法》的制定,正式对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学艺员”的定义、资质认定做出了明确规范。近年来伴随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制定、完善,学艺员资质认定制度也日趋健全。日语中的“学艺员”翻译成英文是“curator”,对应到中文与“策展人”概念相似,但业务范围又更广泛。作为日本博物館专业人才,总结其资质认定规律,可以为中国博物馆的专业人员资质及培养流程提供一定参考。
一、日本学艺员制度现状
日本《博物馆法》规定:博物馆设置馆长、学艺员、助理学艺员和其他人员。学艺员专门进行博物馆藏品的收集、保管、展览以及调查研究等专业事宜和其他相关工作。助理学艺员负责辅助学艺员的日常工作。
根据201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的《社会教育调查报告书》,截至2018年10月,日本博物馆所配置的学艺员为8406人、助理学艺员为992人。据统计,近十年来日本的学艺员数量稳定,处于缓步增长状态。专岗专职工作占比较高,特别是在正式注册的博物馆中,占比超过半数以上,其中男女员工占比相当。总体来看,学艺员数量稳定增长、大多授予专职岗位、性别分布相对平衡。学艺员和助理学艺员资质的认定方法,在《博物馆法》《博物馆法实施细则》及文部科学省相关规定中有着具体的规定。
二、学艺员资质认定方法
学艺员作为博物馆专职人员,其资质认定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博物馆发展息息相关。在日本,学艺员资格认定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学分制
第一种认定方法为大学专业课程学习制,需获得学士学位,且在大学取得过文部科学省划定的博物馆相关课程学分;或者,在大学学习两年以上,获得博物馆相关课程62分以上学分,并有过三年以上助理学艺员经验。
所谓助理学艺员,是指由文部科学大臣指定的包括在国家以及各地政府、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包括与博物馆具有相似职能的机构)拥有同样或者更高职位的人员,如社会教育主任、图书馆工作人员等职位。
据日本文化厅官网显示,截至2021年4月,日本共有293所大学开设博物馆相关课程,包括55所国立大学、21所公立大学以及217所私立大学。而根据文部科学省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年度学校基本调查》,日本现有大学数量为795所,包括86所国立大学、94所公立大学以及615所私立大学。因此,开设博物馆课程的大学占总比约为37%,在公立、国立、私立中所占比分别为64%、22.3%、35.3%。可以看出,开设博物馆课程的大学达到了大学总数量近四分之一,国立大学中更达到较高占比。在大学广泛开设博物馆课程,尤其是在国家主导的国立大学内普遍开设博物馆课程,有利于提升其课程的影响力,从而对推广学艺员制度起着积极作用。
(二)考试制
第二种认定方法为学艺员资格认定考试,由文部科学省每年定期举办,考试形式为笔试,主要面向于在“大学未取得学艺员资质但想成为学艺员的人”。想要参加考试需符合这些条件其中的一项:获得学士学位;在大学学习两年以上,获得62分以上学分,并有过两年以上助理学艺员经验;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拥有两年以上任教经验;有四年以上助理学艺员经验;经文部科学大臣批准,与前述各条规定资格同等或持有更高水平的人员。
考试合格者被授予《笔试合格证书》后,还需取得为期一年的助理学艺员的工作经验,方能获得由文部科学大臣认定的学艺员资质。
(三)审查制
第三种认定方法是无需经过考试的审查认定,审查对象为“与取得学艺员资质者拥有同等或者以上学识、经验者”。考试形式为书面审查和面试。若想取得审查资格,需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1)取得博士学位或专业硕士学位,并具有两年以上助理学艺员经验者。
(2)在大学教授博物馆相关科目(《生涯学习概论》除外)两年以上的教授、副教授、讲师或助教,并具有两年以上助理学艺员经验者。
(3)都道府县的教育委员会所推荐者。
审查内容分为书面审查和面试:书面审查为对博物馆相关的学识与业绩,包括与博物馆相关的著书、论文、报告、展览、演讲以及其他实际经验;面试则对成为学艺员的动机、态度、进取心进行确认,审查合格即拥有学艺员资质。
上述三种认定方法中,通过第一种方法取得学艺员资质的人占比最多,约为九成。通过后两种认定方法认定人数较少,根据日本文化厅统计,2018年申请考试认定的人为107人,考试合格者为82人,通过率为76.6%;申请审查认定的人为40人,审查合格者为22人,通过率为55%。
三、助理学艺员资质认定
助理学艺员,主要辅助学艺员的日常工作:辅助博物馆内部研究工作,博物馆展览的策划、开展、布置,游客指引,门票管理等事务性工作。
根据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符合大学入学资格的人”即拥有助理学艺员资质,因此助理学艺员资格的获取门槛较低,其主要是为了锻炼相关人员的岗位技能,提升他们的专业操作水平,为日后获取学艺员资格进行铺垫。根据各个博物馆的不同需求,有时会对助理学艺员进行招聘考试。
若有八年以上助理学艺员经验,可具有申请参加学艺员的审查认定资格。从当前日本博物馆实际情况来看,一开始并不具备学艺员资质、作为助理学艺员不断累积工作经验后最终取得学艺员资质者的情况,要多于无实际工作经验的学艺员资质获得者。
四、学艺员以及助理学艺员资质认定经验总结
日本的博物馆专业从业人员资质认定方法历时已久,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这对于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引进起着重要规范意义。经过上述日本学艺员资质认定的种种方法,我们大致可以总结以下几条经验:
其一,要有明确的学历门槛限制。无论是学分制、考试制还是审查制,最低为两年以上大学学历(这考虑到短期大学的情况),尤其是审查制的第一条更是规定需具有硕、博士学位。对学历的限制,确保了学艺员的基本素养,并且便于进行人员申请筛选工作。
其二,采取笔试和审查双管齐下的考核方式。两者平行进行,对各自参加者资格有不同要求的规定。笔试采取博物馆基础理论加其他相关理论基础的双重考核形式,审查制采取书面审查和面试商定双重认定形式。既考虑到非博物馆专业的其他行业人员引进,又考虑到对博物館实际从业人员授予资质证书。
其三,重视实际的工作经验。尤其在第二种认定方法中,要求考试合格者被授予《笔试合格证书》后,还需取得为期一年的助理学艺员的工作经验,方能获得由文部科学大臣认定的学艺员资质。这样不但保证了学艺员基础业务知识的掌握,还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
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只有博物馆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展示、保存和研究各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中日两国博物馆在分类、设置、运营等情况不尽相同,但是日本博物馆日趋成熟的专业人员资质认定经验,能够对我们国家的认定制度有一定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吴宜洁,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系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文化遗产、博物馆)
参考文献
1.单霁翔《博物馆应设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N],《中国文化报》,2010-03-10。
2.张昱《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的国际经验浅析》[J],《中国博物馆》,2015,33(03):P70-77。
3.宁波《关于新时期的日本博物馆制度——将来博物馆应有状态的合作研讨会议纪要(2008年6月)(下)》[J],《博物馆研究》,2009,107(03):P30-38。
4.董丹《日本博物馆特展策展模式研究》,《故宫学刊》,2012(1):P355-368。
5.张昱《日本学艺员制度及其对我国建立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启示》[J],《博物馆研究》,2014(4):P35-39。
6.迟昭《日本美术博物馆学艺员制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7。
7.日本文部科学省官网:https://www.mext.go.jp。
8.日本文化厅官网:https://www.bunka.g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