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佩东,屈 妍,侯逸华
(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椎间盘及椎体骨质退变或病理性改变引发的一类综合性疾病,其病变涉及骨、神经、血管、脊髓等多系统,因此临床症状复杂,随着电子产品的高频使用,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年轻化趋势明显,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1]。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占60%~70%,现代医学目前主要以药物及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部分患者仍有复发[2]。在临床实践积累过程中,颈椎病的中医治疗体系日益完善,包括中药、针灸、穴位按摩等多途径绿色疗法,为颈椎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保障。耳穴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临床应用范围广、病种多,而其在疼痛及神经-内分泌领域的应用居于前列[3],不少临床研究表明耳穴对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均有显著的临床参考价值[4]。为进一步精确指导临床应用耳穴诊治颈椎病,本文将基于MT-JX-01型中医经络穴位检测仪,通过采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耳穴阳性反应点,研究并分析所采集耳穴阳性反应点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耳穴治疗策略。
本研究通过随机收集天津武清大孟庄医院2021年3月—4月就诊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37例,年龄在20~60岁,平均年龄(48.32±7.62)岁,病程3~24个月。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2018年组织外科专家制定的《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5]中有关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内容进行诊断:(1)具备神经根的典型症状,上肢麻木、疼痛等,且麻木疼痛范围符合颈部脊神经支配区域;(2)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结果一致;(3)除外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肿瘤及腕管综合征等原因所致的颈椎以外病变产生的上肢疼痛为主的疾病。
1.2.2 中医体质分型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体质分类及分型标准[6]。患者回答表中所有的问题,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进而根据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八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八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30分时,判定为:是;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八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40分时,判定为:基本是;否则判定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偏颇体质转化分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偏颇体质转化分<30分,判定为:否。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及中医证型诊断标准;(2)20≤年龄≤60岁,3≤病程≤24月,性别不限;(3)入组前1个月未采取任何治疗方法;(4)自愿参加本项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因外伤、占位等原因引起的神经根受压导致的颈椎病;(2)其他类型的颈椎病患者;(3)孕妇、哺乳期女性、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病患者;(4)合并周围神经损伤、骨折、严重心、肝、肾、肺疾病的患者。
(1)采用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T-JX-01型中医经络穴位检测仪,此检测仪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测量人体耳穴的电阻值(电流)的数据,并根据耳穴的不同阻抗值对重点耳穴、异常耳穴及对应系统进行测试;(2)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受试者人群进行体质判定;(3)计算所测阳性耳穴(包含左右耳)的频次及耳穴所归系统的频次。
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试验测得与CSR相关的阳性耳穴频次颈椎、颈>肩>肝>脾、膀胱>肾>指>三焦>额>皮质下>交感,其具体频次见图1。
图1 所测阳性耳穴频次图
本试验结果与CSR相关阳性耳穴按系统进行归类,其中,外科系统包括颈椎、颈、肩、指、额5穴,共计465次;神经系统包括皮质下、交感2穴,共计101次;消化系统包括肝、脾、三焦3穴,共计201次;泌尿系统包括肾、膀胱2穴,共计130次,其分布情况见图2。
图2 阳性耳穴频所归系统频次分布图
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气郁质23例(33%)、血瘀质20例(29%)、气虚质12例(17%)、痰湿质10例(14%)、平和质5例(7%)。
气郁质人群左右两侧耳穴的肝穴检测值明显高于平和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质人群左侧耳穴的三焦穴检测值明显高于平和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人群左右两侧耳穴的肾穴及左侧的脾穴检测值明显低于平和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的左侧耳穴的脾穴检测值明显高于平和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体质与阳性耳穴对比(±s)
表1 体质与阳性耳穴对比(±s)
注:与平和质相比较,*P<0.05。
耳穴平和质气郁质左右左右三焦2 460±76.17 2 410±67.21 2 541±69.32 2 552±68.62肾 2 479±72.31 2 420±72.79 2 621±74.71 2 643±65.34膀胱2 409±77.31 2 389±66.31 2 501±71.23 2 461±77.32脾 2 390±79.21 2 380±68.39 2 412±77.21 2 511±76.88肝 2 388±78.43 2 399±68.41 3 032±77.79*2 951±58.10*耳穴血瘀质气虚左右左右三焦3 089±67.32*2 560±66.81 2 350±73.43 2 332±73.41肾 2 456±74.31 2 501±73.65 1 798±76.71*1 511±75.21*膀胱2 431±76.21 2 498±76.71 2 301±68.31 2 431±70.32脾 2 101±68.11 2 098±68.35 1 732±74.38*2 420±75.42肝 2 301±67.65 2 421±67.56 2 321±74.31 2 345±77.24耳穴 痰湿质左右三焦 2 431±70.41 2 410±68.47肾2 356±69.32 2 380±70.43膀胱 2 476±67.75 2 459±72.32脾2 831±72.11* 2 419±67.34肝2 411±73.41 2 421±67.26
《黄帝内经》中载有“颈项强痛”“肩背手臂痛”,均与颈椎病症状相关,颈椎病属中医学的“痹病”范畴,临床上称其为项痹。《素问·痹症论》言“重感于风寒湿之气”可形成痹症,《灵枢·五邪》提出了痹症的发生本于肝肾亏虚,遂邪凑、阻塞气血运行而为病。目前,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内治及外治两种,其中,外治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范围广、疗效好,多被广大患者接受[7]。耳穴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辅助治疗手段,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MT-JX-01型中医经络穴位检测仪,通过检测耳穴皮肤电阻抗值,进而判断人体可能的病变系统,从而起到指导患者未病先防的作用。
本试验结果阳性耳穴出现频次中,颈椎、颈、肩、额、指均属于外科系统,与CSR发病症状区域相对应。其次,CSR还涉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其中,神经系统中皮质下、交感两穴与疼痛、自主神经功能、睡眠及情绪有关,这与临床中“因痛致郁”的特征密切联系,且根据结果分析此两穴对应患者症状,发现其结果相一致,充分反应了CSR患者神经压迫症状引起的麻木、疼痛引起患者在睡眠、情绪及自主神经根功能方面可能存在失调,也提示临床工作者在治疗CSR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情绪的疏导。消化系统中的肝、脾、三焦与CSR的关系也呈显著关联,肝与眩晕、精神紧张等相关,脾与眩晕、腹胀等症状相关,三焦除反应便秘、腹胀等症状外,同时与上肢外侧疼痛相关,以上三穴,虽属于现代医学消化系统范畴,但从中医角度思考,肝、与皮质下、交感均与情绪和精神状态相联系,三者均反应了CSR患者发病的情绪问题,《素问·金匮真言论》云“肝之俞在颈项”,根据中医脏腑反应区,肝与颈项的关系密不可分,提示临床中治疗CSR可采用疏肝法,针刺可选用肝经穴位进行治疗,肝气通于木,肝气不疏,脾土受伐,因此,CSR可见耳穴-脾的异常,三焦经循行于上肢外侧,CSR患者可出现上肢放射痛,但不仅仅局限于三焦经,临床中亦可见其他手三阳经、三阴经循行麻木及疼痛的临床表现,本结果或因样本量不足,导致其他经络的相关耳穴未呈阳性。表明分别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以颈项部、肩臂、手指放射性疼痛、麻木为主,风善行数变,放射性疼痛的性质属风邪为病范畴,膀胱经为人体卫外之藩篱,风邪犯于人体,多以膀胱经为始,其经络运行亦过颈项,为颈椎病治疗的重点经络,《灵枢》记载膀胱经“是动则病冲头痛、项似拔……是主筋所生病……项、臂、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耳穴虽按现代医学各系统分类,耳穴-膀胱属泌尿系统,但根据本试验结果,膀胱穴与CSR的关联性推断耳穴-膀胱实则与中医经络有密切关系。耳穴-肾临床可与耳鸣等症状相关,CSR患者若出现耳部相关神经受压,亦可表现为耳鸣,且根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颈椎病的发生与患者气血不足有关,提示临床治疗本病可培补肝肾,以充气血。
此外,本研究中CSR患者体质分型中有平和质、气郁质、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5种,其中气郁质与肝具有相关性,血瘀质与三焦相关,痰湿质与脾相关,气虚质与脾、肾相关。耳穴-肝与气郁质的相关性与上述提出的CSR影响人体精神情绪相一致,符合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疏泄调则气得以行,气行则通,通则不痛的理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瘀血属实邪,亦可因虚成实,脾、肾不足,则气血不充,经脉不得养可产生疼痛、麻木,久病入络,气血不足则水道淤堵,形成血瘀、痰湿。根据脏腑相关耳穴与CSR患者体质的相关性,提示临床中治疗颈椎病除局部选穴外,需扶正、祛邪相辅相成以提高临床疗效。
上述研究表明,临床中可以通过该系统检测耳穴阻抗值,与耳穴望诊相结合对CSR进行辅助诊断,并根据阳性反应点选择耳穴进行精准治疗,且CSR的中医治疗应面面俱到,辨证论治,根据脏腑虚实、邪气类型进行施治。限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部分结果或存在偏差,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