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本月 陈秀玲通讯作者)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南京 211300)
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 TEMI)是心内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急症,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所以,对救治时间要求十分严苛[1]。在S TEMI救治中,血管开通时间越早,救治效果越好。现今,在临床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S TEMI患者的常用方法,越早接受治疗,预后效果越好[2]。胸痛中心是一种基于“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死亡、避免浪费”的原则而建立的诊疗流程,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3]。基于此,本文现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S TEMI患者92例进行研究,分析胸痛中心应用效果。总结报道分析如下。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S TEMI患者92例,研究时段2020年1月~2021年3月,依据随机原则分组,每组46例。纳入标准:(1)经检查确诊为S TEMI;(2)首次发病,发病时间不足12h;(3)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签订知情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疾病或者智力障碍;(2)伴有脑出血或者消化道大出血;(3)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病变;(4)入院前已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者溶栓治疗;(5)临床资料缺失。对照组患者年龄31~80岁,平均为(59.10±4.27)岁;女性20例,男性26例;发病至入院的时间2~8h,平均为(3.97±1.02)h;体质量指数22~26kg/m2,平均为(24.01±1.05)kg/m2。观察组患者年龄32~80岁,平均为(59.21±4.52)岁;女性21例,男性25例;发病至入院的时间2~7h,平均为(3.94±1.03)h;体质量指数22~27kg/m2,平均为(24.21±1.11)kg/m2。针对上述数据,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诊疗流程,具体流程如下:患者入院后常规挂号候诊,接诊后进行病史询问与体格检验,同时进行18导联心电图监测,将血液样本送到检验科进行心肌生化标志物检验。在患者病情确诊后,转入心脏监护病房,最后根据患者的详细情况,制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
观察组患者成立胸痛中心予以诊疗,具体流程如下:根据胸痛中心联盟专家建议,直接将入院患者转入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在患者入院之后,不需要挂号候诊,可快速进行首次心电图与血生化指标检验,之后通知胸痛中心医师会诊,待患者病情确诊后,马上启动导管室,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此过程中还应落实以下护理措施:(1)急诊护理:快速给予患者者面罩吸氧或者鼻导管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确诊后予以300m g阿司匹林、300m g氯吡格雷顿服,并严格遵照医嘱应用相应药物治疗。(2)心理护理:多数患者都伴有紧张、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使得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为此,医护人员应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交流,详细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有效性、安全性,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打消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让其更早地接受治疗,确保患者预后。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心功能(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左室射血分数)、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满意度(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予以评定,总分为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90分为比较满意,>90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度为比较满意率与十分满意率之和)为观察指标,并统计对比观察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在专业软件SPSS 22.0中录入本文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值与t值验证,以P<0.05代表差异显著。
2.1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 针对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比较两组病人心功能()
表1 比较两组病人心功能()
组别 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g/L)左室射血分数(%)对照组(n=46) 75.68±6.2551.67±5.47观察组(n=46) 20.37±2.3755.49±5.68 t 56.1213.286 P<0.0010.001
2.2对比两组患者诊疗时间 针对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病人诊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表2 对比两组病人诊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组别 首次医疗接触至入院至球囊球囊扩张时间(min)扩张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n=46)173.58±35.3499.39±20.319.30±2.39观察组(n=46)138.04±32.9172.14±18.386.91±2.41 t 4.9926.7474.776 P<0.001 <0.001 <0.001
2.3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于并发症,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3所示。
表3 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n(%)]
2.4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 对于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4所示。
表4 对比两组病人满意度[n(%)]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使得肺栓塞、心肌梗死等疾病发病率日益提高,严重危及了患者的身心健康[4]。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疗质量,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探讨[5]。胸痛中心是一种新型诊疗方式,主要就是在救护车与胸痛中心之间建立互联网,可将患者直接运送到医院,成为了救治肺栓塞、心肌梗死等高危性急性胸痛患者的常用模式[6]。经临床研究发现,S TEMI患者心肌缺血时间越短,预后效果越好。所以,在临床救治中,有效重建血运、控制并发症发生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所在[7]。
本文研究表明:针对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于并发症,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有关文献[8]的报道十分接近,由此可以说明,胸痛中心的成立对S TEMI患者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究其原因可能为[9-10]:(1)胸痛中心成立之后,可对医护人员予以专业培训,从而形成“时间就是生机,时间就是生命”观念,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尽早确诊,及时进行治疗;(2)有助于医院绿色通道流程的梳理,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能够一键启动导管室,为治疗提供了便利条件;(3)胸痛中心成立之后,有助于优化救治流程,不仅能够减少误诊与漏诊,还能够缩短救治时间,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预后。当然,本次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研究对象选取的数量比较少、研究时段选定的范围比较短等,使得研究结果无法完全阐述胸痛中心成立的所有情况,所以,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可适当增加研究对象选取的数量,扩大研究时段选定的范围,以此为S TEMI患者的诊疗提供指导依据。
综上所述,在S TEMI患者诊疗中成立胸痛中心,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