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森
伫立在后海边,雨水噼噼啪啪地敲打蒲叶的声音一声紧似一声地传来。那些刚刚还在阳光下蔫头耷脑的蒲草叶片,经过了雨水的滋润缓缓地舒展开来。碧绿的湖水,荡漾着梦幻般的涟漪,那些调皮的锦鲤便从梦幻中钻了出来,一尾尾摇曳着身躯,犹如翩翩起舞的仙子。
后海是一个人工湖,湖里的生物历经三十年,逐渐丰富起来。当香蒲开始在湖畔扎下根来,香远益清的时候,芦苇便不再独领风骚。星移斗转,香蒲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粉墨登场了。
金农有诗云:“莫讶香蒲花罕见,不逢知己不开花。”你瞧,鹅卵石砌就的湖岸上那几株漂亮的香蒲,被雨水润泽得花儿更雅,叶儿更绿。也大概是把我当作知己了罢。雨声滴答,一只金色的锦鲤从水下钻了出来,慢慢地游到了岸边,游到了香蒲根下,看着站在岸边的我,嘴巴一张一翕,念念有词,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什么……
“小溪新涨水泙泙,竹伞芒鞋自在行。”此时,我和舍友各撑着一把雨伞,彳亍在后海边的甬道上。淅淅沥沥的雨水中,人们渐渐地散了,空旷的后海逐渐安静下来,犹如滤去俗世中一切尘埃的纯净水,天地间的一切都呈现出澄明的状态,依稀可以听到香蒲花苞开放的声音。無论是水中的蒲,还是远方的树,抑或是假山深处的望湖亭,几乎所有的一切都静止下来,我听到了湖中锦鲤的心在怦怦地跳动,撩拨了湖水中的涟漪,一波紧接着一波。此际,心念,如指尖飞花静静绽放,眸里的意念,漾起朵朵山水的涟漪。
雨渐渐小了。岸边的蒲苇和花草,更加葳蕤,生机盎然。岸边一块块裸露着脊梁的鹅卵石,留下了一层层岁月的痕迹。蜻蜓飞了过来,蝴蝶飞了过来,在蒲叶和花草上面不停地舞动着漂亮的翅膀,展示着生命的瑰丽,喧闹着湖中的世界。“山照澄波发鬌青,新蒲梢上立蜻蜓。”一些飞累舞疲了的蜻蜓便在湖边的鹅卵石和蒲叶上停了下来,舔食着上面的矿物和养分。
不远处,水黾总是犹如幽灵般存在,在湖面上划过两道犹如车轮般印记的涟漪,看起来一副慢悠悠的模样,却是极度的敏捷,稍有风吹草动,须臾间便不见了踪影。这些水黾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一只,两只……很快就聚集成水黾群,湖面上开始荡起一个个涟漪,一些调皮的水黾还跳到了蒲叶上。此时的香蒲却安如泰山,任由水黾搅动湖水涟漪,她却兀立水中岿然不动。没过多久,一只红头的蜻蜓从远处飞了过来,落到了香蒲稚黄的花朵上,挥动了几下翅膀,惊吓得水黾仓皇而逃……
“蒲叶清浅水,杏花和暖风。”脚踏青石板,空中雨丝飞扬,心中不免衍生出“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情愫。袅袅青烟中,一阵微风拂过,夕阳下的湖水碧波荡漾,蒲叶摇曳,小桥岿然,动静之间,平添了一丝禅意和韵味。
“当——当——”一阵雄浑厚重的钟声在静谧的校园上空悠然传来,空灵而辽阔,刹那间唤醒了雨霁后清脆的鸟鸣,唤醒了甘霖后亭立的香蒲,唤醒了雨水洗礼后静谧的校园。一如这后海湖水一样在校园里氤氲开来,不仅充盈着我的耳际,也弥漫了我的双眼,沐浴着我红尘中疲惫的灵魂。突然而至的钟声开启了我的心智,让我有所禅悟:作为象牙塔圣地,不仅仅是香蒲,还有锦鲤,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得到了文化艺术的浸染,得到了人生智慧的熏陶。无论晴雨,给心底留一处素白,寄情于山水,寂静悠然,让心灵入禅,一诗一画,一风一雅,都是隔绝烟尘的心灵桃源。
不知不觉,我和舍友登上了后海的最高处——望湖亭。雨早已停了下来,快要落山的夕阳在晚霞里偷偷地露了下脸,便又藏匿了过去。“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不知何处传来了蝉的鸣叫,忽高忽低,时断时续,如一弦萦绕的曲子,若隐若现,总在远方飘逸。“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人把这句谚语奉为心灵鸡汤。人生在世不仅要学水往“低处流”,更要志存高远,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才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其实,无论是人向上走还是水向下流,都不过是一种过程。人到了高处,可以看得更远,从而实现修齐治平的远大抱负;水到了低处,可以物尽其用,达到滋润万物哺育苍生的目的。在这里,或高或低,全都是奉献自我成就他人,此乃人生的最高境界。
后海似乎也明白这个道理,一路向东,低调前行,汇入浑河,终至大海。“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下空林外,人来古渡头。”好一幅清新淡雅的鸟落空林、轻舟古渡的水墨画卷!黄昏下的浑河渡口,诗人姗姗来迟,落霞坠山,新月初升,银波碎影,轻舟荡漾……
“我们该回了!”舍友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蓦然回首,方知此时身处后海。送夕阳,迎素月,湖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节遇端阳日,蒲觞满自斟。”赏蒲如遇杜康,怕是长醉不醒,更何况在后海赏蒲最妙时?
罢了,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