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热木·满苏尔 玉素甫·艾买提
【摘要】目的:对腰椎滑脱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探究其临床价值。 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 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 例,分别采用腰椎牵引治疗和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更低(P<0.05);治疗前,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医正骨手法应用到腰椎滑脱的临床诊疗中,能达更好的治疗效果,更能帮助患者改善机械性腰痛、臂部麻木等临床症状,能达降低VAS评分,缓解病痛的治疗目的,可提升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腰椎滑脱;临床效果
腰椎滑脱是指椎间骨性连接发生异常,导致上位锥体和下位锥体表面滑脱所引起的腰椎疾病,多发于20岁~50岁的人群,男性的患病可能性大于女性。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一部分患者是由于基因遗传等先天性因素而发病,大多数患者是由于受到严重创伤、椎弓峡部崩裂等因素而发病,另外,腰椎发生退行性病变也会增加腰椎滑脱的发病几率。很多患者在发病初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只是存在轻微的腰部酸痛等不适感,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患者可逐渐出现臀部、腰骶部、大腿部疼痛,病情严重时,还会波及马尾神经,出现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甚至出现躯干缩短、腰臀部变形、腹部前凸等,会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降低其生活质量。本次实验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针对中医正骨手法在此类病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例,分别采用腰椎牵引治疗和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中男5例,女5例,年龄55岁~65岁,平均年龄(60.35±4.39)岁岁;观察组患者中男5例,女5例,年龄58岁~68岁,平均年龄(62.35±5.3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同意本次试验并签署同意书患者;②本次试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认知水平正常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骨科疾病患者;②精神障碍患者;依从性差患者;存在多处损伤患者;③存严重在肝、肾、心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腰椎牵引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胸带固定于患者腋下两侧,在髂嵴上缘固定骨盆,在捆绑时应注意松紧程度,切勿过紧或过松,牵引量一般为患者体重的一半,牵引时间约为30min,在牵引时,在患者的膝关节下方放置三角支架,保证膝关节和髖关节的酵素为60°左右。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主要为以下几种方式。
1.2.1 揉按分筋法患者采取俯卧位,再对患者腰部、腕关节及前臂上下进行有规律的按摩,注意节奏应规律、缓和,按摩5min,以促进患者腰部肌肉群的松弛。
1.2.2 双手间接分压法针对病理性棘突偏歪指征不明显的患者主要采用此方法。如果患者为L4滑脱,则采取俯卧位,患者垫高腹部和L4锥体,首长交叉,放置于下方稍隆起的棘突以及上方凹陷棘突上,手掌用力向下按压,与枕头上顶力量相呼应,将凹陷椎关节见解复位。
1.2.3 神经根牵引针对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其坐骨神经受到压迫过长,下肢易存在中通和麻木症状,采用神经根牵引对其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患者采取仰卧位,以促进下肢肌肉的松弛,将一只手放置于患者的患肢踝部,另外一只手当置于患者的患肢膝部,患者屈髋屈膝,1次/d,一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6周,踝关节背伸持续3周,帮助患者抬高患肢,达90°位置。
1.2.4 旋转摇搬法患者正坐于方凳上,将双脚分开,放置于后侧,采用指触法检验患者是否存在棘突偏曲的症状,如果患者的L4偏歪,用右手从右侧腋下向前伸,手掌放置于颈后方,拇指朝下,其余4各手指扶住左侧颈部,双脚踏地,臀部坐稳,使用双脚夹住左侧大腿,双手放置于大腿根部,右手拇指用力扣住右侧棘突,右手扶住颈部,身体向前倾60°,后向右弯>45°,在达到最大侧弯位时,使用右上肢力量将身体向后缓慢旋转,左右拇指向上推动棘突,如果这种方式对患者有效,患者会感到锥体有轻微的错位反应。复位之后从上到下检查棘突是否被拨正,观察患者的上下棘突间距。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力度适当,保证患者体位舒适,可适当给予麻醉治疗,以降低患者应激反应。
1.2.5 患者保持侧卧位,将双下肢自然垂直,充分放松,上肢自然弯曲,与患者相对而立,使用双肘按压患者的臀部、肩前部,上下扳动患者的腰部,使腰部被动扭曲,力度以听到咔咔的响声为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滑脱腰椎复位,疼痛感消失,日常生活和工作没有受到影响;有效:治疗后患者的滑脱腰椎逐渐复位,疼痛感有所缓解,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轻微影响;无效:治疗后患者的滑脱腰椎未复位,疼痛症状无显著改善,甚至疼痛感更强烈,且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采用本院自制症状体征积分表,满分为5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越明显。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满分1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越强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
经诊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1。
2.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
治疗前,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更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2。
3 讨论
腰椎滑落使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治疗效果不明显等特点。腰椎滑落会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疼痛感,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其正常生活,进而导致患者的心理状态出现变化,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针对症状不明显者,临床上多行保守治疗,并通过复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且具有较高安全性。腰椎牵引是临床上针对腰椎滑落的常用治疗手段,可减轻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改善神经之间的关系,但这种治疗方式治疗的时间较长,效果并不理想。中医正骨手法包括揉按分筋法、双手间接分压法、神经根牵引、旋转摇搬法、斜扳法等多种治疗首发,可针对不同类型的腰椎滑脱进行治疗,为腰椎复位提供辅助恢复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从本次实验结果可得知,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即与腰椎牵引治疗方式相比,腰椎滑落患者接受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能达更好的临床诊疗效果,能帮助患者缓解病痛,使其能恢复较正常的腰椎功能作用。在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前,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更低(P<0.05),即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方式,能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异位、滑落的腰椎,能缓解滑落腰椎對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与影响。这主要是由于通过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在帮助患者复位腰椎的同时,有效改善了异位腰椎对患者周围神经的压迫和侵损,且经神经根牵引治疗,也帮助患者有效改善了神经受损情况,进而有效缓解了腰椎脱落所致的机械性腰痛、臂部麻木等临床症状。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前,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即与腰椎牵引治疗方式相比,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方式对患者病痛的改善情况更佳,更能缓解滑落腰椎对患者周围神经压迫,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痛。上述表明对腰椎滑脱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
综上所述,对腰椎滑脱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帮助患者改善机械性腰痛、臂部麻木等临床症状,降低VAS评分,有效缓解病痛,可达较好的临床诊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